APP下载

细节文化品格的追寻

2014-07-19戈向红黄忠平

江苏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绿地细节学校

戈向红+黄忠平

在江苏常熟的城北新区,“绿地·常熟老街”这个凸显海派风情的现代化社区正在迅速崛起。作为社区配套项目之一的常熟市绿地实验小学是一所由企业出资建设、政府管理运营、名校参与办学的现代化新型实验学校,办学模式开创常熟第一,规模设施市内一流,校园环境体现人文关怀,师资建设定位优质和谐,校园文化凸显海派意蕴。

自开办以来,学校呈现出一种蓬勃生长的态势。在2013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中,绿地实验小学这所教职工人数不满70的小学校,有7人在比赛中获奖,其中1人获得特等奖的殊荣,学校获得优秀团队奖。绿地实验小学吸引了众人关注的目光,人们迫切想知道,是什么让一所办学才6年的年轻学校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什么是优秀?可以有许多衡量的标准,但有时候从一些不经意的细节中,或许就能找到答案,因为优秀的气息会像花儿的芬芳一样,慢慢弥散开来。在绿地实验小学,教师们正和着“小细节、慢教育、微创新”的节拍,谱写着教育新篇章。着意细节,已渐渐成为学校所有人的一种默契。

科研文化:细节是一个彰显草根性的命题

王文英,40岁,绿地实验小学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班主任,是2013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的获奖者之一。在一次教师会议中,王文英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话题: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还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然后王老师介绍了自己的摸索:她以“我爱我家”为主题,在班级中设立了“美容师”“小法官”“小交警”“小老师”“节能员”“小厨师”六类自我管理岗位,开学之初就让学生自己申报后上岗,中途学生觉得岗位不合适的还可以相互调整。由于这些岗位都是自己申报的,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大大增强,责任感得以充分体现。介绍的时候,王老师的语气里带着兴奋,也带着不安——领导会认可么?

会后,学校教科室主任马上找到她,肯定了她的这些做法:这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又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一“新体制”下,班级管理工作不是定位于“盯、抓、管”,而是上升为“让位管理”。主任同时推荐她阅读魏书生和李镇西的书籍,希望她能把这些事情做下去,并且及时提炼总结,写成论文。

这就是教育科研的草根状态。我们知道,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提高师生素质的必由之路。绿地实验小学坚持做亲近教师的科研,做立足课堂的科研;观察最常规的课堂,研究最实在的话题;从教学中发现问题,从观察中收集证据,从研究中发现规律,从改革中产生效益。

问题剖析,找寻细节。学校每学期期初都分学科在教师中进行问卷调查,征集“我的教育教学问题”,开展“课堂,你离绿色有多远?——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调查”活动。在众多问题中,层层筛选,整合出一些有价值的校本课题,作为学期校本研究的主题,然后分解出每月论坛和沙龙的话题,并在教师博客中开展互动式研究。让教师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贴近教学,广开言路,拓宽思路,打破课题研究的神秘性。草根问题让教师进入课题的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课堂研修,把脉细节。学校各教研组以“绿色课堂”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围绕月研究主题,开展一月一次的理论学习交流会,促进大家学习理论前沿信息,创设浓郁的学习研究氛围。各教研组围绕学期校本研究主题,从备课、上课、作业三个环节着手,开展“备一节详案”、“上一节研究课”、“写一篇反思”、“进行一次研讨”系列性观察、诊断、改进研究,力争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学校组织课题实验研究共同体,以发现问题、实验创新为重点促进教学。课题研究把全体教师引领到科研的轨道上来,促进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合作探讨,品味细节。学校开展“每周荐读”活动,每周一教师大会前,由教师轮流担任导读员,推荐一则与课题相关的前沿理论、精彩案例或教育故事,共享智慧大餐。学校开办了“名师讲堂”,着力抓好校内名师(市级以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要求骨干教师每年至少在全校范围内作一次讲座、开放一次课堂,每学期开展一次“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月”活动。学校还举办“双月论坛”,引导教师结合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微型案例设计执教与剖析等进行“双月一议”的月主题研究;利用每两个月一次的集体教研活动举办学术论坛,进行互动研讨,碰擦智慧火花。

教育管理:细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

“动脑子做事情”是绿地实小人的共识。不管是行政管理人员还是一线普通教师,遇上事情,谁也不会两手一摊,推卸责任。“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是他们行事的风格,也是凝固在血液里的习惯。教师着眼于教育“小事”,思忖着班级“细节”,常三五人小聚,把话题聊开来,得到启发后,再躬耕于课堂。

细节之一:“智慧分享站”

2013年4月8日下午,各办公室分别举行“抓细节管理,重细节教育”论坛。“教师最好的成长路径是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和团队成员的相互欣赏。”在教科室主任简短的开场白后,论坛很快进入了主题。每位教师都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教育细节。由于大家之前都作了思考,所以都能娓娓道来,给人启发。

——课堂上学生插嘴现象怎么看待?“有的是学生沉浸于教学情境中的脱口而出,有的是浮于表面的浅层思考作出的第一反应,还有的是随性而为甚至调皮捣蛋。”吴怡老师作了细致的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把孩子引向尊重、倾听、思考,而不是简单棒喝。透过现象,分析原因,分类引导,课堂插嘴也变得美丽可爱起来。

——作业时间有规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学生的作业质量和速度?徐乐韵老师通过发放“免做券”,收到了好的效果。“免做券”成了学生付出辛勤劳动后的一种“彩头”,学生在乎它了,就会付诸行动努力去争取。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徐骁老师的“免做券”则用于鼓励优秀学生,少做简单重复题,腾出时间自我拓展,让优者更优。小小“免做券”折射出教师的教育智慧。

——如何让班上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事做?王文英老师推出了三个做法:一是“传递正能量,小记者播报”,二是“你写我播,漂流日记赏析”,三是“一周班级盘点”。她在班上开始了招募工作,学生自主申报并通过公开竞聘,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如,“传递正能量,小记者播报”任务下面设了特约记者和实习记者岗位,学生根据各自能力和兴趣组成一个小团队。学生完成一次播报要经历一系列过程,收集事迹材料、整理汇总、文字编排、朗读演练、完成播报,学生在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体验了成功。

……

教育中不遇到问题是不可能的,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师教育实践的课题,只要肯花心思,肯动脑子,每一个问题都一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就这样,绿地实验小学的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自发思考,互助研究,又在实践中逐步化解难题,这一化解的过程见证了教师成长路上步履的坚实。

细节之二:“暖冬进行时”

学校内部通讯软件的图标在闪烁,孙慕婷老师点开一看,是学校总务处发来的关于“暖冬进行时”的两则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一:喝上热水。立冬了,饮水机里冰冷的饮用水有时会让学生牙痛、胃部不适,老师们可充分利用饮水机的加热功能为学生准备温热的开水以确保学生身体健康。为了安全规范地使用教室饮用水,切实做好教室饮用水的有效管理,更好地保障学生教室生活用水,要求各班级有专人负责。”

“温馨提示二:吃上热饭。天气逐渐转冷,为做好学生午餐的保暖工作,确保学生吃到安全、营养的热菜热饭,现在食堂11:00开始分饭,请带班老师以及空课老师提前到学生食堂帮忙,以加快分饭速度;请第三节课任课老师及时带领学生到食堂用餐,确保让学生吃到热菜热汤。”

喝上热水、吃上热饭,这样的事情算不上是多大的工程,但是绿地实验小学的管理者是这样认为的: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焦点,只有关注孩子在校的点滴细节,保证他们在学校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教育才有可能。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大爱情怀,是管理者的智慧所在。

行动研究:细节是一种改进行为的智慧

优秀的学校,善于把行为和理念密切结合,使行为成为管理的传达形式,通过具有穿透力的细节内涵展现自身能力、品位和价值。用理念统率行为,使学校管理行为艺术化、创新化。

细节成就创新

为了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激励作用,学校创新意、出新招,把本校在省“教海探航”论文比赛中获奖的老师组织起来,举行校本“领航”活动,名曰“探航归来话成长”。活动之前,校领导作了任务驱动,预告论坛时间,让教师带着心灵与头脑一起出发,随时感悟,随时探讨,随时珍藏。为了达到活动的预期效果,学校做了充分准备:主席台上,五张藤椅扇形展开,静静地等待着讲述者的就座;后面的红色幕布上,鲜明地印着论坛主题;还有15本获奖教师准备捐赠给学校的书,在红绸带的簇拥下,静静地等在一旁。论坛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我们来了”、“我们参与了”、“我们收获了”。屈宇、赵喜军、王文英、顾敏等获奖教师参与了分享交流。屈宇畅谈了观摩“教海探航”颁奖大会上特级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的感悟,赵喜军分享了“教海探航”颁奖大会给他带来的冲击以及获奖的无比自豪,王文英、顾敏则从专业的角度阐述了语文课堂上追问的价值。讲述者们神情昂扬,俨然一个个专业的引领者;观众席上的老师们则个个伸长脖子,听得入迷,看得出神……

细节来自用心

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活动中,细节散落在草丛中,等待点石成金之手的捧起。

施艳老师在班级里开展了小调查,请每个学生写出自己喜欢交往的同学。调查中,她发现班上有四位同学无人愿意和他们交往。对于班上一些被冷落、被边缘化的学生如何开展教育?如何让他们融入团队?施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并使出法子,牵线搭桥,让这些失落的孩子融入团队,感受温暖,汲取动力,快乐向上。

杨小舟老师班上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几经周折,教育似乎走进了死胡同。校长告诉小杨:当借助外力去教育孩子已经无效的时候,唯有从改变教师自己开始,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去触及孩子内心柔软的地方;只有“俘获”孩子的心,教育才会起作用。

陆敏老师遇到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她知道仅靠简单粗暴的训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她和班上孩子讨论如何帮助这名同学,大家约定让他做满15件好事,每做一件好事,陆老师就在全班讲述他的这件好事。一些随手就能做的事,大家都争着做,不给他留机会。他非得十分用心才能做成一件好事。大家都相信,如果能坚持下去,美德一定能占据他的心灵。

细节促成习惯

任何一项工程,都可以分解成为无数个细节;无数个细节严格执行,就变成一种习惯。

班级常规建设是每个班主任工作的重头戏。有一阵子,王莉老师班级的卫生情况不太理想,多次教育引导后仍然不见起色。作为班主任,王老师开始着急,想着“和风细雨”不见效果,是否意味着需要给班级来阵“暴风骤雨”般的训责?但最后她求助于教科室推荐的共读好书《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给她指了条明路——用“爱”唤醒他们讲卫生的意识吧!于是她决定从习惯入手,这也成就了她的一句名言:不要因为榜单上没有自己班级的名字就懊恼,那不是班主任工作最终的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讲卫生的好习惯。王老师开始言传身教,早上进教室打开窗户通风,看到废纸随手捡起,检查课桌内书包等物品是否摆放整齐,放学时加入到孩子们的值日队伍中。她和孩子们一起弯腰扫地,边扫边告诉他们边角是藏污纳垢的“好地方”,应该要引起注意。孩子们最头疼的事是给桌子排队,几次尝试下来还总是歪歪扭扭。王老师告诉他们,排桌子可不能大家齐动手,而应该先排好一组,给出标准再齐动手,大家频频点头。考虑到低年级小朋友对齐桌子确实有难度,她在地上给每张桌子的桌脚做了记号。有了耐心细致的指导,一切事半功倍……一天、两天、一周、两周,卫生成绩果然上去了!偶然间她听到孩子们在议论:“老师都帮我们一起扫地了,我们要更加认真才行!不能再把流动红旗弄丢了。”

教师成长:细节是一项描摹明天的举措

学校要发展,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师的发展是关键。绿地实验小学的管理者认为:对于年轻的团队而言,缺少经验没有关系,出点差错也没有关系,只要有思想在,有激情在,就会有改进。学校秉承“以师为本,构建多元校本研修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绿色理念,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铸师魂、强素质、铺路子、搭平台”的十二字举措,切实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激活教师成长的生命力。

“名师保障”为成长护航。学校根据教师的能力和影响制定分层培养目标要求,加速各个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节奏,同时发挥骨干教师的指导作用,以老带新,学校让教龄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学校还聘请了王美卿、郑济安等一批特级教师、名教师担任导师,定时间、定内容来校为“绿色课堂”把脉诊断。在“小学绿色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的引领下,在专家名师们的点拨下,学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课堂历练”促成长步伐。教师专注于“生动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带动教师走上了“实践中思考,思考中实践”的专业发展轨道,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了发展的平台。推门课、邀请课、三年内新教师挂牌课、青年教师实践课、骨干教师展示课,富有特色的五课型成为“生动课堂”的最佳观测点,教师边实践,边观察,边讨论,边精进,在三尺讲台上追求着教育梦想,并用自己的行动让课堂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分层推进”提成长质量。学校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建立了理论荐读队伍、名著导读队伍和博客管理队伍。结合绿地实验小学研究主课题,理论荐读队伍负责收集与学校主课题相关的理论,在教师大会作推荐,为课题研究做好理论积累工作;名著导读队伍在办公室开展先行阅读,并在教师大会导读,完成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辐射性阅读;博客管理队伍做好三件事,即在教师的博客回复、随时点击推荐好文、每月设置一篇精华文章,真正推进了学校的博客建设。通过三支队伍,学校把教师中的先锋力量挖掘出来,提供亮相的机会,让每位教师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近年来,绿地实验小学的教师成长呈现出非常好的态势。学校教师执教市级及以上公开课65节,两位教师在省级评优课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3位教师的课被收录进常熟市“百节好课”;学校有15位教师成为新一批市级骨干;学校在省“教海探航”、“蓝天杯”等权威论文比赛中成绩优异,教师撰写的关于“绿色课堂”的研究论文、案例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的有265篇;学校汇编了课题研究成果集《绿洲》8本,编撰了6位教师的个人主题随笔集。专业自觉已深入绿地教师的骨髓。

学生发展:细节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气质

对绿地实验小学的学生来说,细节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气质。学校积极为学生快乐学习、幸福生活提供良好条件,大力绿化美化校园,营造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教室内学生精美作品张贴有序,绿草红花点缀其间,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勃勃的生命活力。

以“40分钟”为依托,练学生“内功”。在学校“生态绿地、生动成长”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室”变成了“学堂”,实现了由传统的“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向“师生搭台学生唱戏”甚至“学生搭台学生唱戏”的转变。学生在自主交流中,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在合作探究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在观点的碰撞和教师的适时引导中,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彻底转变了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倾听者、合作者、引导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达成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的“三个还给”目标。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使绿地实验小学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捷报频传:近年来,绿地实小的学生有685人次在常熟市级以上各项竞赛中获奖,有两百余篇学生习作在常熟市级以上报刊发表。

以校园节日为平台,显学生“外力”。学校以4月读书节、6月环保节、10月科技体育节、12月校园文化节等校园节日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为学生施展才华、彰显个性搭建舞台。阅读节内容精彩纷呈,阅读指导讲座、好书漂流活动、精美书签评比、美文诵读大赛等活动的开展,在孩子中间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使校园充溢着浓浓的书香之气。环保节中,孩子学习环保知识,参加环保知识竞赛,评选环保宣传用语,提升了环保意识,规范了环保行为。科技体育节活动包括快乐呼啦圈比赛、跳短绳比赛、智力七巧板比赛、科学模型拼装比赛等,激发了孩子的运动激情,提升了孩子的科学素养。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包括校园摄影比赛、校园文明格言征集、校园文艺会演、用PPT讲故事比赛、“指舞飞扬”打字小能手比赛等,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让更多的学生登台亮相,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元素。管理的细节生动、直观、真实,体现出学校管理的鲜活和管理者的魅力。未来,绿地实验小学将不断丰富细节管理内涵,用心培育细节文化,静心期待这块充满生机的绿地硕果累累。【主持人语】“共同体”是社会学概念。20世纪80年代末应用于教育学领域。所谓的“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交流和互动的团体,是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在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们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学校教育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学校立足的是今天的现实,教师却是昨天教育体制的成功产物,而我们培养的学生却是明天的主人。所以,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将对学校运营构成巨大的现实挑战,直面这个挑战的是学校里的教师团队。在学校组织中,课程与教师(校长)是两个最具活力的关键因素。在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校长是其和谐运行的重要保障,教师团队学习和专业实践智慧是关键,课程统整与实施是核心。所以,“共同体”内各要素之间要整体关联、照顾彼此、分享合作,我们要努力寻找理论和实践、共性和个性、理想和现实三者的结合及平衡。今天我们讨论“新型学习共同体”这一主题,旨在反思传统学习的局限和束缚,探寻“共同体”的发展愿景和路径,提升成员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广大教师将教育和学习结合起来,由终身教育向终身学习转移,从而真正提高“共同体”的正向功能和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绿地细节学校
走进绿地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开启尊贵旅程,乐享卓越人生绿地酒店嘉年华和2016绿地酒店品牌发布会
学校推介
时尚细节
我心中的那片绿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