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立学院戏剧教学困境的几点思考
2014-07-19王莉莉
王莉莉
摘 要:如今独立学院戏剧教学面临三大困境,即学生“听不懂”“无兴趣”与戏剧教师自身的课堂压力大,笔者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学生学习戏剧选修课的动机相联系,根据自身多年授课经验,在实践中总结了一系列戏剧教学的操作办法,相信对改善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提高学生在学习主观能动性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三大困境;课堂压力;需求层次理论;主观能动性
一、独立学院戏剧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代的众多独立学院中,尤其是以面向理工科学生为主的独立学院中,学生在人文方面的选修课的学习中一向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整合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是“听不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探索中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询问学生意见和对该课程看法的时候,半数以上的学生会抱怨在教学中教师对于戏剧的讲解存在无法理解的问题。如何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听懂戏剧课并能从中受益,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不感兴趣”。因为现代教学文理分班的特性,很多理工科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很少主动接触文学类的经典书籍,而戏剧类的比较专业的文本解读对于他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比如笔者所教授的莎士比亚与中国文化这一课程,涉及到大量古典英国文学的相关基础知识,这些对于一些文科生来说都不是易于解读的内容,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几乎像听天书一样。长久听不懂的后果自然是学生完全不感兴趣,也因此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教师所面临的课堂压力大。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情况以及所招收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层次所限,很多教学班级的教学工作的展开都面临着很多问题,如由于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从而逐渐对戏剧这门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同时每个教学班的学生差异性较大,存在着阶梯式的不同层次,使得教师授课过程中容易出现“感兴趣的学生吃不饱,不感兴趣的吃不下”的窘境。这一两难状况给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
二、解决独立学院戏剧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试图从学习动机和人类的基本需求入手,希望通过对教学方法的调整,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们之所以做某事是为了获得某种回报。要满足学生的内在动机,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基本心理需求。在这方面,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按照从生理到心理的需求,把人类的基本需求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他认为,只有当较低一级的需求得到满足,人才会全身心地追求较高一级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是早期的内驱力理论。奥苏伯尔(1968)提出了六种人类基本的内驱力:探索未知、掌控环境、运动机体、接受刺激、寻求答案和建立自尊。了解内驱力理论,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需求层次理论,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理论支持。
首先,关于学生“听不懂”的问题,笔者从2010年开课至今,已教授同一课程五次,每个学期下来都有不同感受。因为缺乏经验,在2010年第一个学期开始授课时,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接受水平,准备了大量的文本材料,因为涉及到英国剧本,甚至还引用了大量的莎士比亚原著进行讲解,结果非常不理想,听得懂、感兴趣的学生寥寥无几。后来渐渐减少课程的英语部分,还是收效甚微。直到2012年的下半学期,笔者采取了视频介绍与文字讲解结合的办法,使文学影像立体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结合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和接“地气”的内容(即符合他们生活的导入内容)穿插,才使得复杂的文本尽量离他们的生活近一些。
其次,关于“不感兴趣”的问题,大学人文教育一向是很多学生心目中可有可无的无实际意义的课程。因此对如何改变该种现象,笔者通过实践有了一些浅显的心得。其主要就是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入手,在介绍文本的同时,加强学生在表述方面的应用能力。具体办法如下:一是通过小组竞争制增加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由于课堂表现与期末成绩直接挂钩,得以吸引很多学生在他们往往保持沉默的课堂上积极表现,而积极的表现力本身也体现了积极进取的文化特质。同时辅以组长负责制,确保回答问题成为每一名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也给予了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有效增强了其学习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二是开展学生话剧表演。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当遥远的戏剧与学生日常的生活产生联系后产生的能量不可估量。在每学期课程的最后阶段,笔者都尝试开展学生自我创作剧本的活动,要求学生相互约时间排练对台词,并最终上台表演。身边同学的形象表演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他们对这一课程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大学人文类戏剧学习的三大困境,即“听不懂”“不感兴趣”与教师课堂压力大,在当代众多的独立学院中普遍存在,而以上课堂具体操作办法的运用,如小组制、组长负责制、讨论方式诱导思维、增加课堂表演环节、问题方式讲解等,通过教师的实践,相信对改进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现状与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方面有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