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课程,从学生需求出发
2014-07-19陈庆丽
陈庆丽
广丰中学初一(5)班熊思蕊同学从初一办公室走出来,一路春风,一脸灿烂,开心得很。原来她刚得知:学校的“主动发展日”将开设“金话筒”课程,她梦寐以求的愿望达成了。
熊思蕊从小就梦想能成为一名主持人,尤其是成为像白岩松、敬一丹那样的“名嘴”。学校的“主动发展日”活动为她成就梦想带来了契机,在看到课程菜单上那么多可供选择的项目时,熊思蕊大胆地向学校申请开设“金话筒”课程,让有志于当主持人的同学们能学习相关知识,积累经验,并得到锻炼。学校认为学生的需要就是学校课程的起点,非常重视学生们的自主申请,熊思蕊们的愿望现在实现了。当熊思蕊成为了“广丰名嘴”之后,又代表学校参加了无锡市团委“青春邀约畅谈梦想”的开放式座谈,与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对话,讲述自己的“定制”故事。
这只是广丰中学开展“主动发展日”课程的一个缩影。“主动发展日”是通过对学校现有课程加以整合,专门腾出周五半天的时间,以“兴趣、定制、参与”为突破口,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安排的个性化校本课程。学校在经历了调查、选择、定向、实施、评价等过程后,开设了“金话筒”、“地球小博士”、“小小动漫家”、“微电影”、“摄影风华”、“博物”、“纸艺”等三十多门课程。这些课程因为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甚至精神归属,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最爱。据调查,学生对各种课程设置满意率从88.9%到100%不等。学生享受课程丰富内容的占66.7%到100%不等,学生喜欢课程活动形式的占46.4%到63.6%不等。热闹的课程不一定是智慧的,但智慧的课程一定有它的独特的热闹之处。
“主动发展日”课程为学校进行课程定制拉开了序幕。但课程实施的反馈也让我们思考我们的定位放在哪里?定制,更个性的定制,更贴身的服务。定制课程,意味着课程要进行量身定做,学校必须了解学生,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要有选择的眼光和取舍的智慧。经历了“主动发展日”课程,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他们在课程的进行中实现了自我的需求,也更渴望能够在语、数、英等这些国家课程上进行定制。如何进行国家课程的定制?当看到学生期待的眼神和他们参与“主动发展日”课程的热情时,学校决定尝试改变。
课程内容的“变脸”启动了改革的步伐。数学、英语、体育等课程组合成“语言与思维”、“体育与健康”等学习模块,按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分为基础强化班、基础综合班和自主发展班。当课程菜单出现在朱夕雨同学面前时,他很纠结。他的数学较好,英语较弱,因此,在和家长商量后,他选择了数学自主发展班和英语基础强化班。因为是他自己选择的,对自己的要求也就高了,学习从被动变成了主动,数学和英语比以前有了进步,他自己有了超越的劲头。数学和英语老师根据他的学习起点和学习趋势开出了量身定做的学科诊断书,从学习现状、学习潜力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诊断,使他在众多的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选择中培养自主能力,经历了选择的纠结和能力的历练,学生们终于自己认识到了学习的价值。
定制课程的核心在于尊重学生的差异。作为教师,费琦老师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教完《青春舞曲》,她发现这几年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真的落在地面上了。她认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存在巨大的差异,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世界里都找到他的独特话语呢?在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习体验《青春舞曲》的多个表现方式后,她请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演唱方式来展现这段音乐——轮唱、节奏音型、舞蹈和原唱,学生们自由选择,个性表现充分。平时一向腼腆的刘洋和五六个同学和着音乐的节拍为大家来了一段舞蹈,用他们并不老练的动作大胆表现出对《青春舞曲》的理解程度,赢得师生的称赞。望着学生们纵情舒展的表现,费老师觉得唤醒的不仅是学生的兴趣潜力,而且是生命成长的意识。环顾刻印着“弹奏生命的欢歌”的音乐教室,她突然对“适合的课堂环境”概念有了一个通透的理解:当教学根据学生的学情、兴趣、思维来定制起点时,教学目标的层级化、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学生任务的弹性设计就能在教育整体环境中达成了立体“匹配”的境界。
费老师在教育实践中唤醒着学生们的心灵,与费老师一样感触颇多的是语文刘方老师。当她为所有的学生写下阶段性评语的时候,她感受到“评价”的特殊意义。作文的评价不是一个分数呈现的结果,而是因学生而异的适切性评价。个性的评语和个性的建议让学生们从曾经习惯的统一规定中苏醒过来,清晰的方向指引让学生为自己的作文“增值”空间雀跃。写作是一件愉悦的事情,花开的声音、树长的声音、叶绿的声音……刘老师与她的学生一起在评价中享受向上的律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树的根须,教学的差异评价是叶的叶脉,学生的差异发展是花的姿态。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如何开发自身优势和潜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需求的帮助,成为教育必须跨过的一座山峰。费老师、刘老师等一群人在攀登的过程中体验高峰,体验艰辛。因为这样的课程开发一定是处于动态变化中,而只有处于动态发展中的课程才能支撑教育。教育专家曾说过,课程改革是演变,不是革命。和课程研发力相匹配的是教师的课程领导力、课程管理力,这些课程力的培养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回到起点,什么是课程?从课程规划设计、课程需求调查、课程项目选择、课程项目确定、课程环境完善、课程过程实施、课程综合评价、课程总结调查,这是一个环形的严谨的结构,是这个灵动的时代需要严肃思考的完整的过程。这其中包含的课程理念、课程活动、课程经验和学生个体精神生命所需要的成长资源等归结在一起,才是课程。
当课程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开始定制时,它也开始还原于真实,直击人的生命的本原和生存的价值。无论怎样,定制课程是从“适合”的逻辑出发,用心去建设孩子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