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族音乐为载体,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2014-07-18徐晓勤
徐晓勤
摘 要: 合作是指两个人或多人、两个集体或多集体,为了共同目标而共同完成某一项工作或某一任务的行为。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助于幼儿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改正自己的缺点,让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同时促使幼儿之间友好相处,学会共同商量,增进幼儿之间的情谊。
关键词: 民族音乐 合作意识 作用
我园的课题是《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开发利用》,所谓民族文化,即民俗文化、大众文化,它来自人们生活中的点滴智慧,同时紧密与幼儿的生活状态相连,并且长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种幼儿感兴趣的形式。在民族传统文化中,艺术又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每一个民族都有本土地方特色艺术,这些风格各不相同的民族特色艺术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民族艺术既是人们生活的精粹,又是艺术的构成。作为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族民间音乐承担着对幼儿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熏陶的重任,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性格品质的形成。
然而,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大多以教材为主,教师们根据教材设计、开展各项活动。在此过程中,往往忽略流传在民间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从而缺失对幼儿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那么,如何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以民族音乐为载体,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歌唱活动
拿我们班的孩子来说,幼儿十分喜欢歌唱活动,平时无论是课上,还是课间,幼儿都喜欢唱一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幼儿对民族音乐题材的音乐尤为感兴趣,如《螃蟹歌》,这是一首京歌,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幼儿尤为喜欢诙谐幽默的唱词。在民族音乐活动中,选择能够表现合作精神的歌曲,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从而学会合作,这是很有必要的。于是我选了许多富有经典民族特色的幼儿歌曲,如《丢手绢》、《加油干》、《大家一起来看灯》等。一般幼儿学会歌曲后,我会采取男、女生轮唱、左右对唱和小组轮唱等形式,在巩固幼儿学习内容的同时,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在演唱歌曲时,除了让孩子注意演唱时的感情投入,更注重仔细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演唱,使自己更好地配合同伴演唱,达到相互合作的目的。
二、舞蹈活动
舞蹈能陶冶人的性情,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幼儿园的舞蹈及韵律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角色扮演的能力,而且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幼儿年龄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尤其喜欢能够活动身体的运动。针对幼儿喜欢的音乐,结合民族本土特色,让幼儿在民族舞蹈及韵律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民族文化方面的韵律音乐素材,随之进行设计教学。在日常活动中,发现许多孩子由于不善于与人交往,常常出现一个孩子想和另一个孩子交流、游戏而伸出手,另一个孩子误以为他要打自己而做出一些攻击等不友好行为的现象。可以通过律动形式让幼儿明白合作,知道一些与人相处的方法。同时在平时的歌唱活动中,应该让幼儿边唱边进行合作表演,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演唱时显得十分愉快和兴奋。
三、打击乐器活动
打击乐器是以乐器为载体,以敲打、晃动、拍打、刮等方式进行的乐器演奏。打击乐器不仅能产生节奏,还能锻炼孩子的合作能力。
孩子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喜欢敲敲打打。因此在活动中,我们会让幼儿分别用一些乐器,如沙锤、梆子、铃鼓、双响筒等进行演奏。演奏乐曲需要幼儿的共同合作,要让幼儿懂得配合,否则只能演奏得乱七八糟。所以为了更好地表现乐曲,演奏乐曲时再三强调看清老师指挥和图谱,同时要求幼儿仔细倾听其他幼儿的乐器打击声,不能只按自己意愿做,以此让幼儿充分学会与他人合作。
四、欣赏活动
音乐是美的艺术,是人类智慧及美的结晶成果。音乐不仅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还能陶冶人的艺术情操。
幼儿喜欢听到美妙的音乐,有时他们听着、听着,就不由自主地随音乐手舞足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新颖独特又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在幼儿欣赏完各段乐句后,请幼儿观赏乐器的合奏表演,使幼儿明白合作演奏乐器能产生优美的音乐,也让幼儿明白合作力量大。边欣赏音乐,边合作表演的形式,让幼儿再次以多种形式欣赏乐曲,并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和力量。
在民族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持之以恒,并不断加以改进,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合作、学会合作。
参考文献:
[1]裴彩云.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实践研究.幼儿教学研究,2013(8):5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P51.
[3]范丽丽.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华章,2011(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