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之际的配图佛经:宣说佛教教义的方便法门

2014-07-18赵青山

艺术百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观世音经文佛经

赵青山

摘要:敦煌文献中有一部分佛经配有图像,这些配图佛经形式多样,内容种类丰富,图像或为手绘、或印捺、或雕版复制。此类佛经利用图像叙事功能再现佛经内容,将艰涩难懂的教义通过浅显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给民众,是佛教传播的方便法门之一。

关键词:宗教美术;敦煌;配图佛经;佛教;文化;图像;艺术审美;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佛经是释迦摩尼住世言说的集结,也是释迦弟子们思想的结晶,为佛教教义的承载体。就宣讲对象而言,佛教主张有教无类、众生皆有佛性。然而,欲向千差万别的芸芸众生阐明教义,宣扬教理,特别是如何使晦涩难懂的佛经传授与受教育水平低下的普通民众,是佛教教团必须考虑的问题。其中,配图经文即是适应受众教育水平千差万别而创立的方便法门之一。现有配图佛经多为唐宋作品,形式多样,或于卷首附说法图,或以多幅图像穿插于整部经文中,图像或以丰富的表现力再现佛经故事情节,或大量重复使用单身尊像庄严经卷,图像绘制方式或手绘、或印捺、或雕版复制。敦煌文书中,配图佛经现存者有《观世音经》、《佛名经》、《十王经》、《金刚经》、《佛说灌顶经》及各种密教咒语真言等等,本文将重点介绍其中的几种。

一、配图《佛名经》配图《佛名经》是敦煌文献中,配图佛经中数量最多者,如S253、S4240、P4639、P6001、Дx3397 、Дx4980、Дx6285、Дx9036、Дx10474、Дx11574、Дx11712、北大D079、上图032等。配图《佛名经》的基本形式一为上图下文,一为于经首或者经尾绘大佛,部分中间配以零星小佛。①将佛经徐徐展开,成百上千尊佛像一一映入眼帘,读经者可顿觉庄严肃穆之感。其中,较为突出者为Дx1336(TK140)版画《佛说三十五佛名经》:扉页为刻本说法图,残存左半边,现存说法图八人,皆男性。胡跪双手合十听法。一国王有圆形头光,头戴冕旒。国王身后半圆形围跪六人。两文官头戴进贤冠, 一武官着盔甲, 另有二人戴软角幞头。还有一人梳椎形髻, 旁有榜题“长者居士”。经文的各佛名皆以水波纹相隔, 上方刻千佛,下方刻莲花。千佛着偏袒右肩佛衣, 结跏趺坐莲台上, 面相丰满。以所结说法印、降魔印、与愿印、施无畏印、禅定印等五印相为一组, 依次重复排列。②实际上,千佛图是佛教艺术中应运十分广泛的题材,贺世哲先生指出,在甘肃敦煌、麦积山、炳灵寺、文殊山,及山西云冈、河南洛阳、河北巩县、响堂山等地洞窟中均有无以数计、丰富多彩的千佛图像。中土绘制千佛图像现知最早的确切年代是甘肃炳灵寺第169窟。③而唐代出现的配图《千佛名经》创作灵感就是来自于这些墙壁和石岩上成熟的千佛图。至于千佛图的作用,贺世哲先生认为:“佛教编造数以万计的千佛名号,是为了念佛的需要。而念佛见佛,本来就属于禅观范围。”这是针对坐禅观佛成道的禅师而言的,大多数普通民众则是为了实现世俗目的如消灾灭难、避祸求福而造千佛的。特别是目不识丁者无法看懂经文也没有能力释读出佛名,对他们而言,观看经中佛像被视为无声的念佛。但《千佛名经》绝大部分为佛的名号,无故事情节,因此配图《千佛名经》中的图像就会显得单调。此外,经中虽胪列了千百万佛,但佛像基本没有特性,整部经文只用一两种差别不甚明显的佛样交替使用,感觉千佛一体,千佛一面,在艺术手法上还没有表现出动人心魄的力量。与此相比,《观世音经》、《十王经》中的插图则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再现佛经内容的。

二、配图《观世音经》敦煌文献中大约有100余号题名为《观世音经》或《观音经》的写本,其中大约有6个卷号是配图佛经:即S5642、S6983、P4100、P4513、P2010,以及敦煌研究院藏一件西夏文版画式《观音经》,其中斯坦因二号为白描本,伯希和三号两卷为彩绘本。从款式上分,S5642、S6983、P4510和敦煌研究院残为册子本,另二号为卷轴装。均上部绘画,下部写经文,图文并茂。④

《观世音经》宣扬如众生受诸苦难,“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为了展现《观世音经》的灵验可征和观世音救苦救难的大悲精神,配图《观世音经》将众生可能遭遇的苦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表现出来。是经前半部分为散说,后半部分则是以偈诵的形式总结散说部分,因此散说与偈颂的图像内容大致是一样的。为免文繁,兹以S6983(册子装)的两则偈颂为例,说明是经图画表现内容。如图六:右边王者端坐,“遭王难者”俯首跪地,左侧行刑者一手揪犯人头发,一手将刀高高举于空中,作行刑状。但行刑者手中的刀是以一节一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诠释了“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的经文内容。图九:有两人桌前对饮,左侧人物面部表情凶恶,口吐毒药。右侧饮者则安然无恙。表现了“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经文内容。画师高超之处在于通过刻画两位饮酒者的面部表情,表现孰善孰恶。配图《观世音经》将经中所描述的观音寻声救苦的场景用多幅画面展现出来,菩萨慈悲利物、灵验可感的特征跃然纸上。这种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佛经内容,宣扬佛教义理的传教手段,实际上是借用了“经变画”的模式。经变画是通过寓教于像的手法,将艰涩深奥的经文内容,绘制成直观具体的图画,是佛经的变种,又称之为经变。佛教重要经典如《妙法莲华经》、《金光明经》、《弥勒经》、《涅槃经》、《维摩诘经》均有相应的经变画。经变画至迟出现于西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大盛。以敦煌为例,保存有壁画和绢画中的经变画有30多种约1200铺,是敦煌壁画的主体。⑤其中,《观音普门品》和《观音变》共29铺,绘制时间上起隋代下迄西夏,历时六百余年。在众多观音变中,莫高窟隋代第303窟东西两顶最忠实于经文,“火坑变成池”“商人遇盗”“枷锁自落”“临刑得救”等等佛经内容均有再现,而这些场景在配图《观世音经》中亦有绘制,从中可以看到配图佛经与经变画之间的源流关系。配图《观世音经》借用经变画的手法,将原本画在墙面岩壁的图像转移至佛经上,诵读经文者不必再像往日只有前往寺院或石崖才可观看,配图经文以其形式小巧灵活的特点,起到了与经变画同工之效。经变画有别于单身尊像,将某一部佛经之主要内容或几部相关之佛经组织成首尾完整、主次分明的大画,⑥创作灵感来源于经变画的配图《观世音经》绘画特点也继承了经变画的这一特点,因而相对于配图《千佛名经》而言,配图《观世音经》更具感染力。endprint

三、配图《十王经》《十王经》是中土人士编造的“伪经”,主要宣扬人亡之后,“中阴身”于一七至七七日、及百日、一周年、三周年之时,受地狱十王审判。造恶业者永受地狱恶道之苦,行善者则可升入天堂善道,善恶果报在死后得到应验。敦煌本配图《十王经》主要有P2003、P2870、Ch00414+Ch00212+ S3961、日本和泉市久保总纪念美术馆藏董文员绘卷,P4523+Chcii0015五件,⑦经中描绘亡灵于十王厅受审及受苦种种场面。地狱观念是佛教带入中土的新思想,是佛教宣扬业报理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中土民众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一直流续至今。在宣传地狱思想方面,佛教一方面用文字连篇累牍地描述地狱世界的恐怖和地狱报应灵验不爽,另一方面则以图画的形式描绘地狱的阴森恐怖,相对于前者,后者更能直指人心。唐代寺院中多绘制“地狱变”,如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西京慈恩寺、净域寺、景公寺、化度寺、净法寺、东京福先寺、敬寺等均有地狱变。通过图像直观的描绘,佛教劝善止恶的目的起到一定效果。如《杭州新造南亭子记》所绘地狱变相,“人未熟见者,莫不毛立神骇”⑧,又《唐朝名画录》记载吴道子曾于景公寺画地狱变相,“京都屠沽渔罟之辈,见之而惧罪改业者,往往有之,率皆修善”⑨。敦煌本配图《十王经》画有十厅,每厅设一王,依次为秦广王、宋帝王、初江王、五官王、阎罗王、卞成王、太山王、平正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王设一判官,手执文簿,记录亡者生前善恶之事,此外还有六曹、刑讯胥吏,牛头马面、善恶童子,并有被杀牛羊鸡犬于地狱中申诉。殿前有“业镜业称”,检视亡者善恶诸行。可以说,图本的出现,比以往单独的文字叙述更具说服力和威慑力。

四、配图陀罗尼经文陀罗尼本是忆持、闻持之意,即集中精神增进记忆力。在佛教传播过程中陀罗尼被鼓吹成具有避难禳灾,甚至受持或携带就可成佛的功能。敦煌配图陀罗尼主要有PT1《大佛顶如来陀罗尼》、PT2《大随求陀罗尼》、P6039(2)《大悲神咒》、P6039(3)《佛说往生净土咒真言》、P6039(4)《佛说解百生冤结陀罗尼经》、P6039(6)《大悲神咒》、P6039(7)《佛说佛姆准提神咒》、P6039(8)《佛说功德山王神咒》、P6039(9)《佛说消灾吉祥陀罗尼咒》。配图陀罗尼经文有三个特点:1纸幅较小。2真言多以梵文书写,汉字很少出现。3只摘抄经文部分内容。4多为刊印品。这种只摘录与供养者切身利益最为密切部分的刊经行为,除了受供养者浓厚的功利主义支配外,还与陀罗尼的供养方式有很大关系,如不空本《大随求陀罗尼》言:“依法书写此陀罗尼,入在于箧安头髻中……依法书写系于臂上及在颈下。”宝思惟本言,“写带在颈”“在臂”。事实上,发掘的陀罗尼实物大多也是在臂钏中发现的,呈卷状物,为随身携带之护身符,⑩表明供养者是按照佛经所说方式佩戴陀罗尼的。敦煌所出配图陀罗尼绝大数为雕版印刷,西安沣县出土的唐印本梵文陀罗尼经咒和四川大学唐墓发现的陀罗尼咒也大体如是。B11雕版印刷与手抄相比,具有快速、可复制等优越性,大大满足了民众的需求。佛教敏锐地发现了雕版印刷的优越性,在宣传自身教义过程中使用了这种当时最为先进的印刷技术。现在可知具有确切纪年的雕版配图经文为,唐懿宗咸通九年(868)雕刻的SP2(BM8083)《金刚经》,卷末题记:“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确切纪年的雕版印刷品。可以说,配图陀罗尼形制短小和有意弱化佛经文字叙述内容的特点,是由陀罗尼供养方式决定的,是注重形象艺术在传播佛教过程中的作用有意为之的。而以雕版的形式出现,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配图佛经的出现,是佛教在宣传自身教义,劝化民众过程中创立的方便法门之一。佛教作为舶来品,如何在中土异域发展壮大,作为最为广大的普通民众是佛教必须争取的对象,然而绝大多数民众受教育水平低下,特别是对于目不识丁者,传教方式需要改弦更张。于是,佛教创立配图佛经,利用图像叙事功能再现佛经内容,将艰涩难懂的教义通过浅显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给民众。当然,配图佛经并非无根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吸收以往壁画施教功能和经变画技法基础上,将岩石墙壁上的佛教艺术再现到佛经纸面上,使得图画艺术在佛教传播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灵活,作用更加彰显。(责任编辑:徐智本)endprint

猜你喜欢

观世音经文佛经
美丽的佛经故事
第一祈祷词
山东临朐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考
佛、僧与三重门(组诗)
与佛无缘
从经文翻译策略看景教本土化的失败
“观世音菩萨”
推销有方
推销有方
西游群仙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