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育过程中公平理念的践行及其实现

2014-07-18张军强

新课程·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践行实现

张军强

摘 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观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反映,推进教育公平发展,亟待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理念在实践层面的展开,教育过程公平是教育公平理念的核心。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的实现显得尤为意义重大。

关键词:教育公平理念;践行;实现

教育公平状况成为全民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是教育公平的革新核心。依据瑞典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Husen,T.)的理论观点,教育公平应该分为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袁振国认为,教育公平的含义包括四个要点:即人的目的,教育权利平等原则,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差别性对待原则。由于笔者基础科学研究能力的局限,仅从教育过程公平的观点出发,探讨小学教育教学中公平理念的践行,以及公平问题的对策,以待思考和完善教育公平理念。

一、教育过程公平的含义及研究意义

教育公平是以社会公正之标准(规范)对教育平等状况的推断。教育过程公平作为教育领域程序公平的核心,是指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同等条件、同等质量的教育。教育公平不等于绝对的教育平等,更不是绝对的平均,而是一个包含平等并以平等为主要取向的相对概念或范畴。对于相同条件下的同等情况的人,实施平等的教育是平等的;对于身体、智力等方面残疾或缺陷、或在家庭出身、经济背景等方面处于弱势的儿童,给予倾斜的补偿教育同样也是公平的。本文研究教学和管理过程方面的教育公平问题,对于小学校长树立公平的办学理念,班主任体现公平意识等有着重要意义。

二、公平理念下小学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表现

1.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不公平表现

学校管理中,人为涉及的教师不公平现象根深蒂固。“主课”教师与“副课”教师地位不平等、毕业班教师与非毕业班教师地位不平等。学校重视智育,轻视其他方面的教育教学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全面发展。

2.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不公平表现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者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教师常常对非正式群体持忽视态度。小学处境不利的学生包括家庭经济贫困生、心理不健康者、学困生等,他们处于劣势地位,也常被班主任所忽视。

三、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教育不公平表现

1.课堂教学中机会不均等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机会不均等。在课堂交往中教师由于其特殊地位及权威,自然就成为交往的发起者和支配者,学生的行为无论如何主动,都需要经过教师的筛选才能实现。从教师主体的角度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情况,发现师生在课堂交往行为方面存在着不平等。

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各异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两种认知方式与学习有密切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有不同的期望,按照自己的心理印象行事,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教师对寄予不同期望的学生所费得心思不同,所花的时间也各异。

3.忽视学困生的学习差异

忽视学困生,歧视学困生是班级管理中最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座位安排上歧视学困生以及教育评价中歧视学困生。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不能做到整体关注。

四、教育过程中践行公平理念的基本策略

1.学校管理过程中小学校长要树立公平的办学理念

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能否从公平的角度进行宏观管理,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教育过程公平的实现,受制于校长的办学理念,如果校长不能树立平等合作的教师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并重的课程观,多元性的教学观,多维性的评价观,教育过程的公平就不能实现。

2.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体现公平意识

班级管理的任务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在班集体中共存,对学生身心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教育公平理念践行下,班主任应坚持“无歧视原则”,关注处境不利的学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管学生来自何种文化背景,不论贫富、男女、正常、残疾,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而不应该受到任何歧视或忽视。班主任应深入了解每一个学困生,采取正确恰当的教育方法,而且可以滋生对学困生的爱心。

3.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育公平

(1)树立教育公平理念,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公平理念,涉及多学科、多层面、多因素的复杂问题时,正确评价和对待每一位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条件,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取得应有的学业成就。

(2)改变教学空间格局,实施因材施教

教学空间格局主要指教学空间的大小,空间的封闭或开放程度,教学物质设施的陈列状态,学生座位的编排形式等。布局的目的在于使全班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课堂活动,与教师一起参与问题讨论,是一种师生密切交流的座位排列格局。

(3)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式人性化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考资料,其内容的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新课程改革中,纠正教材编写者的偏见,提高教师的判断能力,消除教育科学中的性别偏见,取得家庭和社会的全力支持。

(4)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能只注重学科知识体系而忽视人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人”的权力,而不以接受知识的容器来对待,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生活的参与者、知识的促进者。

总之,教师是教育过程公平理念的终极践行者,应正视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局限性,主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弥补能力缺口,为每名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他们的学习潜能和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和调动。呼唤教育公平,尤其是教育过程公平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时代心声,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期待。以上策略,希望对于整体革新小学教育过程公平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能作以参考。

参考文献:

[1]托尔斯顿·胡森.平等——学校和社会政策的目标[C].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93-215.

[2]陈心五.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7.

(作者单位 甘肃省常家河镇曹庄小学)

?誗编辑 董慧红

猜你喜欢

践行实现
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系统设计及实现
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路径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践行“三严三实” 做师生满意的党员干部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