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喹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临床效果研究

2014-07-18董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7期
关键词:哌啶喹硫平病患者

董豹

喹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临床效果研究

董豹

目的 探讨喹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氟哌啶醇组(采用氟哌啶醇治疗)和喹硫平组(采用喹硫平治疗), 每组55例。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实施治疗前后的痴呆病理行为评定得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定得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实施治疗后, 两组研究对象痴呆病理行为评定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施治疗后, 两组研究对象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定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 氟哌啶醇组患者显著的高于喹硫平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403, P=0.0018<0.05)。结论 在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喹硫平与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 但是采用喹硫平进行治疗的临床不良反应更少, 效果更佳。

喹硫平;氟哌啶醇;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临床效果

相关临床统计数据资料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较为常见, 可占全部患者的半数以上[1,2]。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鉴于此, 为了探究一种临床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可靠方法, 以便为临床实践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总结了本院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相关实践经验,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10例。男60例, 女50例, 年龄63~83岁, 平均年龄(75.32±3.45)岁。随机分为氟哌啶醇组和喹硫平组, 每组5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喹硫平组初始剂量为25~50 mg/d, 氟哌啶醇组初始刘量为2 ~4 mg/d, 根据病情控制情况增减剂量, 症状控制后维持或者减量, 疗程均为8周[2,3]。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实施治疗前后的痴呆病理行为评定得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定得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痴呆病理行为评定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分别采用国际通用工具进行数据的收集[3,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前后痴呆病理行为评定情况比较结果 实施治疗前, 两组研究对象痴呆病理行为评定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 得分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 且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两组研究对象痴呆病理行为评定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情况比较结果 实施治疗前, 两组研究对象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定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 得分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治疗前后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两组研究对象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定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前后痴呆病理行为评定情况, 分)

表1 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前后痴呆病理行为评定情况, 分)

注:治疗前、后与氟哌啶醇组比较,aP>0.05 ;本组内治疗前、后比较bP<0.05

分组例数实施治疗前实施治疗后tP氟哌啶醇组5517.53±6.667.18±2.11b10.98700.0000喹硫平组5518.11±7.03a7.71±4.88ab9.01270.0000 t 0.44420.7393 P 0.65780.4613

表2 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情况分)

表2 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情况分)

注:治疗前、后与氟哌啶醇组比较,aP>0.05 ;本组内治疗前、后比较,bP>0.05

分组例数实施治疗前实施治疗后tP氟哌啶醇组5511.34±7.219.20±4.11b1.91230.0585喹硫平组5510.90±7.41a9.41±5.01ab1.23540.2194 t 0.31560.2403 P 0.75290.8105

2.3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氟哌啶醇组55例患者实施治疗后,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64%;喹硫平组55例患者实施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6%。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 氟哌啶醇组患者显著的高于喹硫平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403, P=0.0018)。

3 讨论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 阿尔茨海默病实际上是一种起病相对较为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从相关的临床数据和病例报道资料上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临床症状[4,5]。

从目前的临床研究结论中, 作者综合分析后发现[6,7]: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的相关临床研究, 迄今为止尚未有明确一致的结论。按照目前的临床标准, 一般来说65岁以前发病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称之为早老性痴呆;而65岁以后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称之为老年性痴呆。相关患者发病后会严重的降低其生活质量, 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带来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因此, 临床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从既往的关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回顾过程中, 作者发现喹硫平与氟哌啶醇是目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药物, 两种药物在临床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上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 采用喹硫平的临床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同时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不良反应程度也相对较轻, 采用喹硫平实施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更加容易耐受[8]。而本文研究的数据比较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的观点和说法: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结果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结果上, 实施治疗后组间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的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 氟哌啶醇组患者显著的高于喹硫平组患者,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临床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喹硫平与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 但是采用喹硫平进行治疗的临床不良反应更少, 效果更佳。

[1] 冯亚青, 田瑞振, 孙占用, 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特点.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6, 25(2):132-133.

[2] 傅红梅, 瞿正万, 唐震, 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与异生皮质血流水平的关系.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1, 20(3):244-246.

[3] 曹秋云, 江开达, 杨海龙, 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精神行为症状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6, 25(7):507-509.

[4] 唐毅, 纪笑娟, 邢怡, 等.帕金森病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和精神行为症状比较.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31):2459-2462.

[5] 沐楠, 徐世超, 常青, 等.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与代谢综合征及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2):294-297.

[6] 郝伟平, 叶锋华, 李丽珠, 等.利培酮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干预的研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7, 26(7): 510-512.

[7] 郭忠伟, 陈杏丽, 邢葆平, 等.补肾化痰方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研究.浙江医学, 2013, (23):2089-2092.

[8] 姚英滨.阿立哌唑合并丙戊酸镁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3(3):163.

2014-05-19]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仁济医院

猜你喜欢

哌啶喹硫平病患者
6例伴肝功能损害卟啉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氟哌啶醇对血清剥夺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喹硫平用于失眠治疗的研究进展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喹硫平浓度的影响因素及浓度与药物不良反应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