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治疗54例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4-07-18谢仲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7期
关键词:司酮子宫出血激素水平

谢仲秋

米非司酮治疗54例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谢仲秋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更年期子宫出血患者54例作为观察对象, 治疗上给予米非司酮每晚12.5 mg口服。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患者的子宫内膜变化治疗前后有显著的差别, 患者子宫内膜变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促卵泡生成素(FSH)、孕激素(P)、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等几项指标均降低, 而Hb升高, 和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观察对象停药后随访6个月, 35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 12例患者停药后30~60 d月经恢复正常, 7例患者月经稀发。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 疗效肯定, 副反应小, 复发率低, 是临床上一种较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米非司酮;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 uterine bleeding, DUB)是指由于更年期妇女卵巢功能的退化, 不能产生正常成熟的卵泡, 失去了女性激素规律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出现的不规律的阴道出血, 简称为更年期功血[1]。DUB多发生在44~55岁之间的更年期妇女,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无规律性的子宫出血[2]。本院妇科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发现其疗效肯定, 副反应小, 复发率低,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3年来本院就诊的更年期子宫出血患者54例作为观察对象, 年龄45~56岁, 平均47.5岁;病程6~18个月, 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常规行诊断性刮宫检查, 证实均为单纯性的子宫内膜增生, 并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所有患者均无心、肾、血液、肝及内分泌系统等疾病。均无使用米非司酮的禁忌证。

1.2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上海医药有限公司华联制药)治疗, 患者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 mg, 连服1个月, 如果没有出血, 减量为5 mg, 改为睡前顿服, 以3个月视为1个疗程。贫血严重的患者给予抗贫血治疗。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检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并测定患者血清激素水平, 包括:FSH、P、LH及E2等, 诊断性刮宫前对照B型超声测量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 并每月复查患者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B型超声测子宫内膜厚度等, 所有受试对象随防6个月。

1.3观察指标 患者的促卵泡生成素(FSH)、孕激素(P)、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Hb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在治疗前后变化较明显, 54例患者服药前及服药第3个月时, 行B型超声监测得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3±0.3)cm和(0.5±0.1)cm, 患者子宫内膜明显变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激素水平的变化: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的激素水平FSH、LH、P及E2均降低, Hb升高, 与治疗前相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54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和Hb变化的结果比较

表1 54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和Hb变化的结果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aP<0.05

时间FSH(IU/L)LH(IU/L)P(nmol/L)E2(pmol/L)Hb(g/L)治疗前13.21±1.838.42±1.353.34±1.22353.6±226.685.32±3.54治疗后8.41±2.71a6.33±1.65a1.45±0.87a208.7±186.3a98.31±6.42at -10.78-7.02-6.77-4.7024.44 P 0.000.000.000.000.00

3 讨论

更年期妇女精神紧张劳累、环境变化或者营养不良是发生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外界诱因[3]。患者卵泡虽然可以发育, 但不能成熟排卵[4]。米非司酮为一种化学合成的甾体类药物, 对子宫内膜的孕激素受体具有高度的亲和力,有很强的抗孕激素作用[5]。可以作用于下丘脑抑制LHRH从而影响激素FSH和LH的分泌, 还可以抑制FSH分泌[6]。米非司酮还在受体水平发生抗孕酮及抗糖皮质激素样作用[7],使患者的子宫内膜处于增生早期状态, 增加了临床疗效。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 1个疗程治疗以后, 患者的子宫内膜明显变薄、患者相关的激素水平降低较明显, 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疗效肯定, 副反应小, 复发率低, 是临床上一种较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韩长珍.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6例总结.基础医学论坛, 2010, 14(11):1050-1051.

[2] 欧阳晓霞.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96例临床分析.药物与临床, 2010, 17(3):59.

[3] 王颖.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8例疗效分析.山西医药杂志, 2009, 38(6):553-554.

[4] 崔艳国, 邢福祺.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特点.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9):526.

[5] 王振国.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50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 18(4):233.

[6] 朱四军.米非司酮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膜轴的功能影响.生殖与避孕, 1995(15):245.

[7] 汤春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评价.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3):137.

2014-05-05]

471003 洛阳牡丹妇产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司酮子宫出血激素水平
米非司酮的药理作用和体内过程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