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二氧化碳分压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

2014-07-18韩利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7期
关键词:二聚体阻塞性血浆

韩利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二氧化碳分压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

韩利红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二氧化碳分压和D-二聚体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52例AECOPD患者为实验组, 分别收集患者经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再选取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2例为对照组, 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PaCO2水平, 然后再比较两组D-二聚体、二氧化碳分压水平。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分别为(401±190.8) μg/L、(65.7±10.1)mm Hg(1 mm Hg=0.133 kPa), 对照组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分别为(81.1±18.6)μg/L、(35.8±3.2)mm Hg, 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高, 而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经治疗后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分别为(87.4±19.8)μg/L、(37.2±4.5)mm Hg, 这与对照组的D-二聚体(81.1±18.6)μg/L、PaCO2水平(35.8±3.2)mm 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PaCO2水平比健康人群的要高, 所以在AECOPD患者的治疗中要严密监测血浆D-二聚体和PaCO2水平, 以此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二聚体;二氧化碳分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疾病, 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而且,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呈上升的趋势, 都比较高, 据统计, 我国大约有5000万的患者[2]。随着病程的进展, 患者反复出现咳嗽、气喘的症状, 最后发展成肺动脉高压, 甚至导致呼吸衰竭, 最终患者死亡。所以选择对AECOPD患者病情进展的判定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52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发现D-二聚体、PaCO2水平与AECOPD密切相关,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52例AECOPD患者为实验组, 其中男28例, 女24例,平均年龄(60.4±4.2)岁, 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4 .8±1.9)年;经入选的患者均被确诊为AECOPD患者, 诊断标准符合2007 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3]。另取同期52例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 其中男26例, 女26例, 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1.2±4.4)岁。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实验组的患者入院后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并予以吸氧及抗炎等对症治疗。

1.2.2检测方法 实验组患者在入院后第2天的清晨空腹抽血, 对照组也在清晨时空腹抽血。PaCO2的检测采取1 ml桡动脉血, 并放置在肝素钠抗凝管中, 用血气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的检测, 取2 ml肘静脉血, 放置在抗凝试管中, 3000 r/min, 经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 放置在-20℃的冰箱中保存, 用发色底物法进行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实验组治疗前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都明显要高于对照组, 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实验组治疗前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

表1 实验组治疗前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D-二聚体(μg/L)PaCO2(mm Hg)实验组52401±190.8a65.7±10.1a对照组5281.1±18.635.8±3.2 t 12.03320.351 P <0.0001<0.0001

2.2实验组治疗后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实验组治疗后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

表2 实验组治疗后的D-二聚体和PaCO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D-二聚体(μg/L)PaCO2(mm Hg)实验组5287.4±19.8a37.2±4.5a对照组5281.1±18.635.8±3.2 t 1.67231.8283 P 0.09750.0704

3 讨论

COPD是呼吸系统中比较常见的疾病, 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中, 而且男性多于女性。该病病程长, 呈反复发作方式,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4], 特别是在急性加重期,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近年来, 有研究表明在COPD患者中D-二聚体表现异常。D-二聚体是交联的纤维蛋白纤溶降解过程中形成的片段, 为一种特异性的降解产物, 该成分能够显示良好的溶栓活性[5], 可以通过检测D-二聚体的水平来推测人体内是否会发生血栓[6], 这对诊断肺栓塞及心肌梗死有重要的价值[7,8]。本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经过治疗后, D-二聚体的水平下降, 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这表明, 在AECOPD的患者中, D-二聚体明显升高,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容易引起血栓的形成, 而经过治疗后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下降, 其诱发血栓形成的几率也大大减少了。再者, AECOPD患者的PaCO2水平也明显升高,说明患者处于缺氧状态, 容易导致感染及高碳酸血症[9], 会进一步损伤内皮细胞, 造成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本研究发现在AECOPD患者中PaCO2与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 这表明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与高碳酸血症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可能机制有以下几点:①在COPD患者的急性发作期, 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的状态会直接或间接的产生多种炎症介质, 多种炎症介质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 最终使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分泌增加, 使纤溶酶的生成增加;②肝肾功能容易受缺氧及CO2潴留的影响, 这会使由肝脏合成及分泌的凝血因子的功能降低,且肾脏清除有害物质能力也逐渐下降, 综合以上这两种因素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③升高的PaCO2水平容易导致酸中毒, 在酸中毒的状态, 微血管的内皮细胞会受到直接的损伤,使胶原暴露出胶原出来, 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导致血栓的形成。同时因酸中毒导致血液的pH值下降, 这能抑制肝素的抗凝作用。

综上所述, AECOPD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增高,造成患者的血液出现高凝状态, 这会加重病情的发展, 而且D-二聚体、缺氧及高碳酸血症呈正相关。因此作者认为D-二聚体能够作为COPD患者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状态的指标。在临床治疗中, 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及适当的抗凝治疗对病情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1] 雷秋香, 陈均平, 冯素芳, 等.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D-D/ TAT与PAP 水平检测及意义.山东医药, 2012, 52(3): 67-68.

[2] 程莉, 刘茜, 老年AE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分析.重庆医学, 2009, 38(7):847-848.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年修订版).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2):67-80.

[4] 呼新建, 李红霞, 常晓悦.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前景.国际呼吸杂志, 2011, 31(19):1503-1506.

[5] 白澎.陈东宁, 孙永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肺动脉高压关系探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 19(8):1204-1207.

[6] 钱建美, 吴峰妹, 刘长明,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血清PCT、CRP、FIB、PA、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山东医药, 2013, 53(3):80-81.

[7] 俞绮虹, 李月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天津医药, 2010, 38(5):389-391.

[8] 彭德珍, 林武洲, 周燕.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14): 2753-2754.

[9] Mispelaere D, Glerant JC, Audebert M, et al.Pulmonary embolism and sibilant typ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ecompensations.Rev Mal Respir, 2002, 19(4):415-423.

2014-05-20]

471000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猜你喜欢

二聚体阻塞性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