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肌酶谱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小儿手足口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4-07-18吴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7期
关键词:同工酶肌酸激酶口病

吴锋

心肌酶谱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小儿手足口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吴锋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于早期小儿手足口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为手足口病患儿110例, 对照组为健康患儿110例, 对所有患儿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CK)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检侧, 对比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患儿,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对手足口病的检测较为敏感, 治疗后其水平的改变可以作为手足口病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

小儿手足口病;心肌酶谱;超敏C反应蛋白;临床意义

小儿手足口病属于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发病季节在秋冬季节, 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 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口腔、臀部以及手足部位出现疱疹, 部分较重的患儿可以出现临床合并症, 比如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早期诊断及其治疗能够减少患儿发病后的临床并发症, 提高患儿的预后, 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5月, 本院收治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10例为观察组, 其中男85例, 女25例, 年龄1.5~4.5岁, 平均年龄(3.2±1.8)岁, 患儿发病最长时间7 d,最短时间2 d;健康患儿110例为对照组, 男80例, 女30例,年龄2~6岁, 平均年龄(4.2±1.8)岁, 患儿发病最长时间8 d,最短时间2 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临床方法 观察组患儿在检测的当天空腹, 由检验科医师于肘静脉抽取静脉血液约4 ml, 加入抗凝剂;对照组患儿于检测当天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液4 ml;肌酸激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使用本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正常的肌酸激酶的值为:26~174 U/L, 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值≤25 U/L, 超敏C反应蛋白的正常参考范围为:0~3 mg/L。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系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患儿,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治疗1周后, 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降低显著, 具有临床意义。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Hs-CRP(mg/L)CK(U/L)CK-MB(U/L)对照组1101.90±0.65145.22±44.2212.55±3.65观察组11011.23±3.33a222.64±76.77a36.56±5.66a

3 讨论

3.1手足口病是临床儿科常见传染病, 主要通过唾液、痰液以及空气传播, 部分患儿经粪口传播, 该病传染速度快,传染性较强, 常常呈现爆发性流行的特点[2]。手足口病发病时临床症状较为轻微,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疱疹,可以自行吸收, 愈合良好。但是对于临床症状较重的患儿,可以表现为神经精神异常、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出现合并症, 进展速度较快, 死亡率较高, 所以, 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

3.2超敏C反应蛋白 在正常人群中, 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极低, 当机体出现炎性改变, 患者血清内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 并且其增高的程度与机体炎性的程度呈现正比, 即:炎症越重, 血清内的超敏C反应蛋白越高;超敏C反应蛋白主要是由肝脏合成, 是炎症急性期的反应物质, 能够与真菌、寄生虫以及细菌的荚膜C多糖或者核酸相结合,其稳定性较高, 不会受体温升高、放疗以及化疗的改变而改变;超敏C反应蛋白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以其检测方便、灵敏度较高以及准确度较高而著称;肌酸激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心肌的特异性酶, 当心肌受到损害时可以释放进行血液循环, 所以临床上将肌酸激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作为心肌损害的主要指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毒能够直接损害心肌细胞, 引起机体的炎性反应加剧心肌的损害。在本组研究病例中,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与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关系密切;治疗后患儿的肌酸激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这就说明, 治疗前通过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能早期诊断手足口病, 对于临床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显著意义。

总之, 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及评价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方静霞.超敏 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联合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诊治的意义.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8):106-107.

[2] 王晓卫, 钟天鹰, 戈建军.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和超敏 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价值.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22): 1936-1937.

2014-05-07]

257335 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同工酶肌酸激酶口病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黄孢原毛平革菌抗营养阻遏产漆酶同工酶动态分析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CX2]NaCl胁迫对萌发期甜高粱和春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例脑梗死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病例分析
心脏病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线鳞型黄金鲫(框鳞镜鲤♀×红鲫♂)mtDNA及同工酶的遗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