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赛艇队在十二届全运会参赛分析

2014-07-18王卫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9期
关键词:负荷量赛艇全运会

王卫涛

(江苏省体育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 江苏南京 210000)

简析赛艇队在十二届全运会参赛分析

王卫涛

(江苏省体育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 江苏南京 210000)

文章通过参加十二届全运会产生的数据进行整理,以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找出对该次比赛失利的原因,为以后训练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赛艇 八人艇 运动能力 战术

1 参赛情况(表1、表2)

表1 赛艇队参加2013年第12届全运会情况

表2 赛艇队2013年第12届全运会比赛结果

1.1 男子八单比赛分

表1和图1为男子八单在第12届全运会上决赛场次的分段成绩分析。由表1和图1可知,艇和冠军艇山东相比,不在同一档次,山东艇在各个分段上均领先我艇;和上海艇相比,在1000 m的位置,我艇领先上海不到1 s,然而,上海艇后半程较快,领先我艇约3.2 s,最终上海艇总成绩领先我艇2 s多。我艇和浙江艇整场比赛竞争激烈,在前1000 m,我艇领先浙江艇约0.36 s,但是后1000 m我艇慢于浙江艇约0.48 s,最终我艇以0.12 s的差值输给了浙江艇,屈居第4名,其实从实力上看,我艇和浙江艇相当,只是在最后一个500 m时被对手赶超,这里面估计有比赛战术问题,或者和运动员当时的拼搏意识有关。(图1、表3)

1.2 呈现出的特点

表3 第1 2届全运会男子八单江苏选手及奖牌艇分段成绩分析

纵观这三场比赛,赛艇队在最后这几天的备战时间里从竞赛情况及保障工作上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从竞赛情况上看,八人艇起航能力较好,但是基础耐力不够,造成不能够很好的保持速度的持续性;对赛艇巷道顺风逆风的问题较为敏感易造成心理压力;临时换人问题引起诸多的疑虑;在保障工作上,缺乏对运动员思想的引导;运动员饮食问题存在疏忽,监督力度不够明确。

2 训练理念和风格

赛艇队男子公开级运动员的教练是由乌克兰籍谢尔盖(主)、维多利亚(辅)。由于乌克兰是未解体的前苏联的一部分,所以主教练谢尔盖的许多关于训练的思想理念及风格都趋向于俄罗斯。

在训练中怎样合理的安排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则是训练的重中之重。负荷的合理安排是取得最佳成绩的保证,而细划分之每堂课的训练任务则是取得优秀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石。对于每周的训练量不同的教练员都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而对于训练质量的重要性似乎每个教练员都是默许的赞同,但是实际中有的教练员实际执行了量而缺了质,有的则保证了质缺少了量,无论何种方式都是单一的片面的也是不符合科学的,只有质和量同时抓,才能保证训练的实效性。

在针对训练质量的要求上,实行并安排了多种多样的训练措施,其中最为关键和常用的方式为“定点计时训练”和“注重每桨功率训练”。这两种训练方式的有效运用是实现质量训练中质的本质要求。所谓定点计时训练就是指,在每堂训练课中以规定的速度、桨频完成规定的距离,同时在起点和终点处分别进行人工计时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在该段距离内的中点处或者某个特定距离处同时进行计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对训练中不同阶段内赛艇的划行速度的监控,及时弄清是哪一部分训练环节出现问题,并且给出提示纠正训练打折扣的行为。

3 年度训练结构

苏赛艇队男子组训练的内容主要为水上训练,陆上测功仪训练,陆上其他形式的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见表4)

耐力训练主要为水上训练,测功仪训练和陆上其他有氧训练三种类型。对这三种训练的负荷量进行了统计(见表4)。常用负荷量的统计有训练时间和训练的公里数,由于陆上其他有氧训练的形式多样,且每种形式的有氧训练公里数无法比较,因此,陆上其他有氧训练按照12 km/h换算成水上公里数进行统计对比。由表2可知,在基础耐力训练当中,水上公里数平均每月为401.4 km,测功仪训练平均每月96.1 km,其他有氧平均月62.7 km。水上训练公里与测功仪与其他有氧之后的比约为7∶3(见图2)。进一步观察发现,从11月份到3月份之间水上的训练的公里数相对较少这主要原因是天气较差不能保障训练,而之后随着四月份的来临天气逐渐暖和起来所以水上训练的量也随之加大,这些点可从图2中看出。

表4 江苏赛艇队男子全年耐力训练负荷量情况

项目特征的原因决定了训练环境的要求,水上训练始终是其他训练方法无法比拟的毕竟比赛是在水上进行,虽然在初期水上训练量相对较低但是从全年的结构比例上来看还是比较符合要求的,及时如此每月的训练量平均也只在400 km左右。

4 结语

赛艇是一项以有氧供能为基础的耐力型项目,似乎在印证了这项运动所要求的那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传统的精神。这一点也和外教的执教风格上极为相似即在每个训练手段上更显示了传统的精神。总体来讲,两种主要训练方式“定点计时训练、每桨功率训练”和一种训练理念实际功效始终贯穿在整个训练及执行训练中。量不是目的,质很关键,在运动员机体承受范围内运动负荷才能真正发挥训练的目的。

[1]曹春梅.划得更快——赛艇训练的科学和艺术[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小平.竞技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理论思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庆杰.优秀赛艇运动员水上与测功仪两种条件下拉桨技术环节肌肉用力特征的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

G861.9

A

2095-2813(2014)10(b)-0196-02

猜你喜欢

负荷量赛艇全运会
赛艇队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学运动负荷的调整与控制的探讨
利多卡因负荷量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浅析学校体育课中的运动训练负荷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舞蹈训练负荷对学生机体产生的影响及负荷量安排建议
赛艇运动中运动员身体悬挂技术的运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
第12届全运会击剑比赛技战术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