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高职院体育文化活动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①

2014-07-18赵晓凤杜永庆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9期
关键词:校际竞技贵州

赵晓凤 杜永庆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 贵州凯里 556000)

贵州高职院体育文化活动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①

赵晓凤 杜永庆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 贵州凯里 556000)

当前贵州高职院体育活动模式是以院管学生活动为中间、自主学生活动和校际学生活动为两极的纺锤形,使学生体育活动开展失去了生机和活力。文章试图通过改变活动模式,实现高职院体育文化活动向自主学生活动大众化、院管学生活动精品化、校际学生活动精英化的转变,形成自主学生活动、院管学生活动和校际学生活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生活动模式,真正实现学生活动的繁荣。

贵州 高职院 体育文化活动模式

1 高职院体育文化活动的理想模式

高职院校体育活动的理想模式是以自主学生活动为塔基、院管学生活动为塔体、校际学生活动为塔顶的金字塔形,建立自主学生活动、院管学生活动和校际学生活动为一体的多元化学生体育文化活动的发展模式。自主学生活动是高职院体育活动的基础,大量自主学生活动为院管学生活动和校际学生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人力支持,离开了自主学生活动,院管学生活动和校际学生活动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大众化是自主学生活动的主要特征;院管学生活动是高职院体育活动的主体,它是将自主学生活动成果中的积极因素加以提炼,并在院管学生活动中加以放大,起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作用,精品化是院管学生活动的主要特征;校际学生活动是高职院体育活动发展的高级阶段,决定着自主学生活动和院管学生活动的发展方向,对自主学生活动和院管学生活动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自主学生活动和院管学生活动的最终成果都要在校际学生活动中加以体现,精英化是校际学生活动的主要特征。

2 贵州高职院体育文化活动的现状

在对学校体育活动模式的调查中,65.6%老师和49%的学生认为以院管活动为主,15.9%的老师和17%的学生认为以校际活动为主,18.5%的老师和34%的学生认为以自主学生活动为主。可见,当前贵州高职院体育活动模式是以院管学生活动为中间、自主学生活动和校际学生活动为两极的纺锤形。自主学生活动的不足使院管学生活动和校际学生活动失去生机和活力,校际学生活动的缺失使自主学生活动和院管学生活动失去了发展方向。

院管活动为主的单一活动模式,使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活动开展只能以突击性为主,缺乏持久性和普及性,通常是“热热闹闹一下子,冷冷清清一阵子”;以一般性活动为主,缺乏精品性,难以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满足高职院学生的体育文化需求;缺乏职业性,难以促进高职院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3 优化贵州高职院体育文化活动模式的对策

当前贵州高职院体育活动模式是以院管学生活动为中间、自主学生活动和校际学生活动为两极的纺锤形,院管学生活动处于主导地位,自主学生活动和校际学生活动严重不足,使学生体育活动开展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因此,应该大力推动自主学生活动大众化、院管学生活动精品化、校际学生活动精英化,形成自主学生活动、院管学生活动和校际学生活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生活动模式,真正实现学生活动的繁荣。

3.1 推动自主学生活动大众化

3.1.1 创新自主学生活动管理模式

自主学生活动的显著特征,是要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由学生完全负责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但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学院对自主学生活动可以听之任之、不闻不问,而是要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实现自主学生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班级学生为主要组织者的全新管理模式,大力开展班级内小组、寝室之间及班级之间的体育活动。

以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大力推进自主学生活动的开展,专门制定了《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班级学生活动管理规定》,对于班级自主学生活动申报流程、考核细则、经费管理等进行了规范,形成了以班级体育活动促班级建设,以班级建设促体育活动开展的良性循环。(1)活动流程。自主学生活动首先由组织学生向班级提出申请,班主任审核通过后报学生处备案,同时报送《班级学生活动策划书》,学生会体育部负责活动的检查。(2)考核细则。班级学生活动分月进行考核,分早操、班级体育活动、获奖加分三项进行,每项满分10分,计入班级月考核。早操包括学生出勤率和早操质量;班级体育活动以学生处《班级学生活动策划书》和学生会体育部检查结果为准,班级内活动每项加2分,班级间活动每项加3分;获奖加分,即班级学生参加院管学生活动和校际学生活动获奖,给予适当的班级加分奖励,校际学生活动一、二、三等奖分别记6、4、2分,院管学生活动一、二、三等奖分别记3、2、1分,以获奖证书为准。(3)经费管理。学生自主活动经费由学院按月以班级活动费的形式发放,标准为每位学生每月5元,具体发放标准根据班级月考核成绩确定,90分以上(含90分)的班级每位学生每月5元,80~90分(含80分)的班级每位学生每月4元,70~80分(含70分)的班级每位学生每月3元,60~70分(含60分)的班级每位学生每月2元,60分以下的班级每位学生每月1元。活动经费下发后由班委会进行管理,活动经费必须报班主任审核批准。

表1 2009年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参加单项体育比赛统计

3.1.2 拓展自主学生活动开展空间

传统的体育活动开展空间以室外为主,对场地和设施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对于贵州这样一个体育设施基础薄弱的省份,自主学生活动的大量开展必然带来与院管学生活动场地器材方面的使用矛盾,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主学生活动的开展。因此,拓展自主学生活动开展的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寝室是学生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休息时间均在寝室度过,加强寝室的体育文化建设,延伸体育活动的寝室功能,将寝室打造为学生活动开展的重要阵地,对拓展自主学生活动开展的空间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要加强学生生活区外部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转变传统的将体育设施集中在教学区域的观念,根据学生宿舍周边的具体情况,兴建一批占地面积小、健身功能齐全的供学生休闲娱乐的体育设施,如乒乓球台、体育健身路径等。二是加强学生宿舍内部的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以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在每层学生宿舍设置了专门的体育活动室,活动室内布置有围棋、象棋、跳棋等体育器材及体育文化书籍,每天定点开放,对营造浓郁的体育活动氛围,丰富体育活动内容,促进自主学生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1.3 加强自主学生活动监督指导

一直以来,自主学生活动都缺乏监督指导,更多的是依靠参与学生自身的素质来进行管理和组织,活动开展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加强对自主学生活动的监督指导,对于规范自主学生活动的开展,提高活动开展质量有重要意义。

加强自主学生活动的监督指导,一是建立自主学生活动监督指导体系。建立以任课体育教师为主要指导力量,班主任为主导,班级学生为主体,体育部学生为辅助的多样化自主学生活动监督指导体系,为自主学生活动提供技术指导保障。二是提高班级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水平。通过邀请体育教师举办知识讲座、开展体育裁判培训、组织班级体育知识竞赛等方式,营造班级体育氛围,提高班级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水平。

3.2 实现院管学生活动精品化

3.2.1 树立品牌意识

院管学生活动的目的,是营造浓郁的体育氛围,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与院管学生活动之间是辨证统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可和参与程度,决定了院管学生活动的开展质量;另一方面院管学生活动的开展质量,又影响着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可与参与程度。品牌是反映学生对体育活动认可程度的重要指标,学生活动品牌质量表明学生对该活动认可度的高低,高质量的学生活动品牌因学生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而获得较高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目前,贵州高职院校院管活动还缺乏品牌意识,活动以一般质量为主,学生对活动的认可和参与程度还较低。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明确院管学生活动的目的,始终将培养学生能力、满足学生的体育文化需求作为首要目标,努力打造品牌院管学生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可和参与程度,繁荣校园体育文化。

3.2.2 打造单项竞赛品牌

打造高职院校单项竞赛品牌,对于培养高水平的竞技人才、振奋学生的精神、增强高职院校的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素有“西北王”美誉的太原理工大学男子篮球队连续12次获得CUBA西北赛区冠军,并在2010年获得CUBA总决赛冠军,在高校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体育热潮,篮球也因此而成为太原理工大学的一张名片,为学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高职院校打造单项体育品牌,要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传统优势的项目进行重点培养,将其打造为在本校师生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赛事。以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建校30多年来,篮球一直是学院的传统比赛项目,学院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场地条件、提高裁判水平等方式,将其打造为学院的精品赛事,无论是比赛规模,还是竞赛水平,以及关注程度,都是学院其它竞赛项目所不能比拟的。每年开展的“迎新杯”“交流杯”篮球赛历时5个多月,总计600余场比赛,每到比赛时间,场上场下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营造了浓郁的体育氛围,推动了学院体育活动的开展。

3.2.3 打造团体竞赛品牌

单项竞赛品牌虽然对体育氛围的营造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对参与者的运动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参与面较窄,对学生活动的全面开展有一定的制约性。打造团体竞赛品牌,即在一个统一的品牌指导下,按照学生“人人能参与,人人得快乐”的原则设立更多的体育活动,增加竞赛内容和活动数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团体竞赛品牌,有专门的体育品牌和学院文化活动中的体育品牌,前者如体育节等,后者有学院文化艺术节中的体育项目等。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团体体育竞赛品牌建设纳入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之中,从2004年开始,借助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这个平台,将体育活动、文艺活动和专业活动打造为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的三大品牌。体育活动有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毽球比赛、围棋比赛、象棋比赛、五子棋比赛、武术表演赛、体育演讲比赛、体育征文比赛、体育知识竞赛等内容,全院同学均可自由选择参加,活动持续近3个月,年参加人次接近4000人,极大的活跃了广大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学院连续3年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全省大学生文化活动月先进集体”。

3.3 促进校际学生活动精英化

3.3.1 建立竞技人才培养制度

竞技人才培养制度是校际学生活动精英化的前提条件。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较短,竞技人才培养面临着时间和质量的双重矛盾,没有完备的竞技人才培养制度作保证,就无法缩短学生运动员的培养周期,校际学生活动精英化就无法实现。

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竞技体育发展规划和竞技人才培养制度,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的强有力支持,对运动员选材、日常训练、竞赛管理、后勤保证、激励制度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确保高水平学生运动员选得进来、练得起来、走得出去,逐步建立高职高专院校竞技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促进高职高专院校竞技体育的长远发展。

3.3.2 系统性开展竞技体育训练

系统性竞技体育训练是校际学生活动精英化的重要过程。经过严格标准选择的后备运动员,必须经过长期的系统训练,运动成绩和运动能力才能有质的飞跃,对于高职院学生尤其如此,在校时间的局限性使得高职院竞技体育训练必须缩短培养周期,以系统化的训练补偿训练时间的不足,使学生运动员在较短的时期内体育成绩有大幅提高,由一般运动员向精英运动员转化,达到校际学生活动竞赛的要求。

以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有完整的运动队年度训练计划,常年保持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等运动队的日常训练。每年新生入校后,学院在10月份举行秋季运动会、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校内竞赛活动,按运动成绩选拔一定比例的新生进入学院代表队,从11月份开始系统训练,每周训练3~5次。在2010年举行的贵州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上,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取得田径比赛丙组团体总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3.3.3选择性参加竞技体育比赛

竞技体育比赛是校际学生活动精英化的表现形式。竞技体育比赛是高职院校际学生活动的基本形式,通过体育比赛,可以全面展示运动员选材、运动员训练的效果,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而且有助于发现选材和训练工作中的不足,对提高竞技体育开展的效果有积极意义。鉴于贵州省高职院物质基础薄弱,而竞技体育比赛需要较大的经费支持,校际间的体育竞赛应选择自身有一定竞赛实力、有较大提高空间的项目。

贵州高职院校参加竞技体育比赛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2009年,贵州省教育厅共举办单项体育比赛5项,普通本科院校篮球项目共有14所高校参加、足球项目共有10所高校参加、定向越野共有8所高校参加、健美操共有8所高校参加、围棋共有4所院校参加、未参加的院校仅1所;高职高专篮球项目共有8所院校参加、足球项目没有院校参加、定向越野共有1所院校参加、健美操共有1所院校参加、围棋共有2所院校参加,未参加的院校有11所,占到了全部高职高专院校的(50%)。(见表1)

贵州省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对竞技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开展校际间的竞技体育比赛,推进校际学生活动精英化的进程,实现高职院体育文化建设的繁荣昌盛。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188.

[2]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3]易剑东,董杰.中国学校体育文化的回眸与展望[J].中国学校体育,1999(6):62-63.

[4]易剑东.中国学校体育文化进程三部曲[J].中国学校体育,1999:63.

[5]关丽萍,戴红燕.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2):43-44.

G8

A

2095-2813(2014)10(b)-0043-03

赵晓凤(1984—),女,贵州贵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文化、体育教学。

杜永庆(1980—),男,副教授,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校际竞技贵州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长三角地区“戏曲进校园”校际联盟在上海市金山区授牌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花与竞技少女
体育专业学生多元化培养的校际联动影响因素分析
贵州古驿道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