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体验性的语文教学

2014-07-17李金洋

关键词:催化剂体验阅读教学

李金洋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性教学犹如一剂催化剂,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历练、探究中把握文体,领悟内涵。

关键词:阅读教学;体验;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65-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表达将体验学习提到了十分突出的地位,既强调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又强调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收获知识、自主发展。笔者对此也极其赞同。的确,体验性教学犹如一颗催化剂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历练、探究中巧妙地把握了文体,领悟了其内涵。

一、在辨析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认识

案例:

小语苏教版十一册《船长》一课中写了“诺曼底”号遇险时,船上的人群像疯了似的,一片混乱。这时,船长和大副有一段简短的对话,对话快结束时船长说:“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语文课上到这儿,我班有个思维活跃的男生提了个问题:“假如有男人真走在了女人前面,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打死他?”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地辩论:

……

反思: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客观事物具有多面性的特征,我们的思维也必须发散开来,与之相适应。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去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上述教学中,教师围绕“船长会不会开枪”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体验,畅谈自己对文本、对生活的理解。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能结合文本有理有据地展开思维及辩论,教师并没有过多地讲解。通过思考、辩论,船长“坚决果断、临危不惧”的领导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明白了“纪律”、“临危自救”、“集体利益”的重要,至于船长究竟开枪了没有,这已经无足重轻了。

二、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方法

案例:

在学习《牛郎织女》一课时,我让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他上山放牛,有时心里闷得慌,便随口哼几支小曲。”这句话时,一个学生把“闷得慌”的“闷”读成“mēn”。另一学生马上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应该读“mèn”。这下一投石引起千层浪,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应该读“mēn”,有的认为应该读“mèn”。我正想告诉学生我的想法,但反过来一想,就这样告诉学生答案不是让学生丧失了探究的权利吗?于是,我把绣球抛给了学生。

师:“闷得慌”的“闷”字究竟应该读什么呢?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生:老师,我们可以向字典求教。

生:老师,还可以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解决。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方法来搞明白“闷”的读音,做学习的主人。(学生有的查字典,有的读课文,有的互相讨论。片刻之后,全班交流。)

生:我认为应该读“mēn”。因为字典里“mēn”有一种解释是“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闷得慌”不就是心里不舒服吗?

生:我认为应该读“mèn”,因为“mèn”的解释是“心情不舒畅”,但不是因为气压引起的。联系上文,我们可以知道牛郎是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生活,但哥嫂对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因此,牛郎觉得心里不舒畅。所以,应该读“mèn”。

同学们听了都露出了赞许的神色,纷纷点头同意。

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过程应强调建构性和生成性”,也就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正是从这一特点出发,不是单纯地把掌握知识作为教学目标,而是创设了自主探索的时空,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当成研究活动,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解决了“闷”的读音。同时,更让学生获得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后继学习乃至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在对话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情趣

案例:

(苏教版第十二册《碧螺春》采茶部分)

在领略了清晨湖山的清秀,采茶姑娘轻松欢快的心情以及茶园的美丽景色之后,出示书中宛如仙境般的插图。

师:这就是课文描绘的情景,不是图画,却美如图画。谁能给它起个合适的题目?(观察画面,思考)

反思: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其实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在这种极富个性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千差万别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认知方式,决定了他们对文本丰富内涵的理解是多元的,决定了他们读书对话过程中的体验、感受不尽相同。在教学中,出示插图并给插图命名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图画、老师进行高质量的对话的过程。上例中从《采茶》到《江南采茶图》到《憧憬》,课堂上出现令人叫绝的精彩,审美情趣、审美创造在这里得到了极致的表现。

四、在仿写中体验,在体验中习得语言

案例:

苏教版第十二册《孔子游春》春景部分

内容: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这段话连用了四个暗喻构成了排比句,具体描绘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妙,读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意犹未尽。)

师:同学们,大自然母亲除了书上所写到的景观外,还有哪些?又可以想象成大自然母亲的什么呢?请看图片,仿照句式“()是她()的()”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多媒体出示“大山图”、“桃花图”、“彩虹图”、“瀑布图”等]

(思考片刻后,学生纷纷举手)

生1:连绵起伏的大山是她坚挺的脊梁。

生2:盛开的鲜花是她灿烂的笑脸。

生3:潺潺的溪水是她轻盈的脚步。

生4:清澈的湖水是她纯洁的心灵。

生5:轰鸣的瀑布是她厚重的嗓音。

……

反思:

模仿续接,是语文课堂中简单易行的一种语言训练方法,细心挖掘教材,在适宜之处设计这样一个训练环节,即可让学生创作出与文本相似的美丽的语句。经常训练,学生的语感就能得到加强,一些优美的句式就能积淀心中。上述教学,在插图的帮助下,学生创新的灵感被点燃,学习的热情被激发,个个争先恐后地讲出自己创作的句子。此时,他们不仅感受到大自然母亲的美丽,更体验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他们已完全沉浸在了模仿续接再创美文的幸福之中,他们已真正感受到了学习语文所带来的快乐。

当然,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不同的体验方式,如:在拓展中体验,在品读中体验,在角色互换中体验等等。只要我们适时适度地加以利用“体验”这颗强效的催化剂,它将会迸发出无比的威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闪现灵动之光,更加绚丽多姿!

endprint

猜你喜欢

催化剂体验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在开停产期间保护克劳斯催化剂
如何在开停产期间保护克劳斯催化剂
低汽气比变换催化剂动力学研究
低汽气比变换催化剂动力学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