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2014-07-17纵雯阁
纵雯阁
良好的习惯是学生终身的财富,亦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条件。尤其是小学阶段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小学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良好的习惯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这也是小学科学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笔者主要阐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科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良好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须的。小学科学教育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启蒙性教育课程,力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具备基本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习惯,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听”是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手段,一个会听的学生才会学。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让学生会听。
1.制定规则,产生“听”的意识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加之大多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很多学生都急于表现自己而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基于此,我制定了一些规则,以此约束学生的行为,把学生置身于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听”的注意力,树立“听”的意识,逐渐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引导学生学会“听”
学生只有会听才能更好地进行表达和交流。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他们不善于从听中去获取信息,倘若不会听,就很难进行更深的学习,只有会听,听得懂,才能在听中更好地吸引经验,促使自己不断进步,而且这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教给学生听的方法,让学生会听,再者教师要做好榜样示范,以身作则,让学生想要去听。
3.创新教学设计,让学生乐于听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听的欲望,让学生想要上课,想要倾听。
二、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科学探究离不开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索的开始。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观察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学生能否更好地学习科学的重要保证,教师必须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策略:
1.激起学生观察兴趣
先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观察,这是培养学生观察习惯的首要任务。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产生观察的兴趣,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都比较低,他们很难长时间的去观察一个问题,而且也抓不住观察的重点,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的去观察。
其次,观察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让学生明白如何去观察。如对静态的事物,可以遵循观察点进行拓展,像是观察一棵植物,可以引导学生由外到内,由上到下,或是由下到上;抑或是由整体到局部,或反之。让学生有条理的去观察,做到观而有法,察而有序,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才会更想观察,逐渐形成观察的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找出事物的异同点,从而更好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因此,要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逐渐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如“吃奶长大的动物”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了一些哺乳动物,然后接着让学生观察非哺乳动物,并让学生对两类动物的异同点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4.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机遇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我们必须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先机。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对身边的事物产生高度的敏锐性。
三、培养学生“问”的习惯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门。”“问”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问”的习惯,这也是启迪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开发创新潜能的源水。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的欲望
最精湛的教育艺术,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由重在启发学生“答”向重在启发学生“问”转变,善于通过周围的环境、教学活动、教学设备等,创设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无疑到有疑,让学生想要问,激起学生问的欲望。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现象中产生疑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索,既培养了学生问的习惯,又能提高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切中难点,紧扣疑点。如“摩擦力”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课题说说想知道什么?学生一下子说了很多问题,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去探究,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其次,让学生每个人都准备一个“问题本”,让他们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可以与同学,也可以与老师,或是课堂上,或是课下,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学生逐渐问的多了,懂得也多了,很多学生也能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了。
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只有引导学生不断的探究才能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这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探究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遇到问题能够先自主地进行探究,这也是避免学生遇到问题就寻求外援的习惯。策略:
1.给学生探究的机会
科学学习是一个“观察——研究——认识”的活动,只有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才能更好的学习,才能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去探究,提高探究的能力。
2.设置开放性问题,吸引探究的深入
学生探究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教师要善于结合学习内容设置一些开放性的趣味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趣。
3.结合生活实际,增加探究兴趣
小学生往往对身边的事物兴趣浓厚,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探究的热情。因此,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事物,把科学知识引入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更能增加探究的趣味,还使探究更具现实意义,让学生逐渐养成探究的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计划、有步骤、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雒鹏程.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改革与开放,2009,(09).
[2]徐武元.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6).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