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
2014-07-17秦楚
随着我国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普及和拓展,广播电台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也取得快速的进展。但是同上世纪相比,广播电台的受众比率却呈逐年下滑的态势,由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的“第一媒体”衰变为现今的弱势媒体,电视、互联网、移动网、电子报刊等通过发布快速、内容丰富等特点冲击广播电台“最后的阵地”,逆境中谋转变、求发展更难。一代代广播人为了振兴、复兴广播电台昔日的辉煌,殚精竭虑。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广播业相对的进步速度落后于同业的发展速度。同时由于我国广播电台存在市场营销手段不完善、政治体制遗留等诸多问题和弊端,使得广播的发展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态势,南北方、东西部发展明显不均衡,节目内容严格受限,缺乏新意,难以有所拓展。
但是随着中国私家车辆爆炸式的增长,给广播电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直接造就了大量只是适合接受广播的特殊媒体场景——司机这个用户群体由于专注驾车而导致视觉受限,只能通过听觉获得额外的信息,这也使得该群体非常的忠诚,于是,广播媒体重新找到商业模式,也坚持到了今天。
但是司机群体不得不被动的接受广播电台的“卖方市场”,收听节目缺乏受众的主动选择。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以及传媒格局的改变,中国广播业应该积极进取,不但要增加节目数量、丰富节目内容、加速与新媒体的融合,还要克服产业链条单一的缺陷,充实广播电台的经营方式,在整体上做强、做大。借助我国“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大势,创新谋变,开创广播电台新时代。
从总体上看,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广播电台业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由以往单一的节目内容转向了更为丰富的空间,节目也更具有内涵,一些专业电台如:交通台、音乐台、娱乐台、新闻台、信息台、经济台等将过去大而杂的“乱炖”播报内容进行了分类整合,并且在播放的形式上也逐渐充满看点——由过去“口水+耳麦”的一言堂模式,向听众互动、专家咨询、嘉宾讲解、听友点播等多种主持形式转变;从广播互动的主体上看,新增了交通部门、市府机关、知名企业等嘉宾客座单元,通过播报路况、整改进度、社会招聘等环节为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此外,广播电台业也在每天的固定时段设定节目,为听众服务的角度着眼,加开各类新闻热线对百姓生活领域进行覆盖,以提高节目的收听率。但是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广播电台的发展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差距:
一是我国广播媒体以区域传播为主,并且频率数量较少,难以形成产业规模。由于在我国广播节目构成率中,地方台占绝大多数,其频道信号发射覆盖范围较小,几乎除本地外,在省外都没有任何转播的渠道和方式,造成了一种节目策划和制作的资源浪费;而与此同时也会形成一种地方保护主义,缺乏外界同业竞争,导致各个地方台满足于当地现有节目构架,不可能做出宏观性强、内容多样化的节目。
二是内容形式单一,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广播媒体的市场盈利总量在增加,但是市场份额却在各媒体中排最后,且处于下降趋势。难以同电视、报刊、广告公司等相抗衡。一些地方台的类别基本上都是分为音乐台、新闻台、交通台等等,并且每套节目内容基本上也亘古不变,素材单一,缺乏新意,甚至一些著名卫视黄金时段的广告标王,能够占到一些地方广播台一年的广告收入的一半,绝大多数电台缺乏多样的经济支撑点,除了广告收入和财政拨款之外,没有其他收入。
三是部分广播电台模仿互联网媒体“海量”信息,报道世俗化、失实化。广播电台长期以来作为党政喉舌,与其他媒体相比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但是随着多平台的开展,一些只为吸引听众兴趣但切入点较低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同时一些健康养生频道缺乏对其所推出的保健药品的审核,广播卖假药的事件频出,极大的降低了广播电台的公信力。
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实质是要提高广播电台播报内容的质量,从以数量为主转变为以质量为主,需要走入一个以质量发展为主的新阶段。文化产业的最大特点就是产品质量越好,消费群就越大,广播电台亦是如此,收听群体的需求视广播质量而定,弹性特别大。传统文化产业受到冲击,这是产业变动带来的正常现象,随着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传统文化产业都面临转型的问题。这个变化会改变我们的业态,呈现出文化——科技的融合联盟,所以我们必须把握我国智能化战略发展的大方向,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针对特长领域,打出组合拳。针对广播电台在现有节目频道分工不细的现象,笔者认为应当对节目进行进一步的细致划分,以时间为节点,明晰节目板块内容,或者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点播模式,让听众来决定广播的内容,把真正的选择权留给受众主体。
二、合作模式顺势而为。过去地方级广播电台更多的是单打独斗,现在情景却大不相同了,必须考虑到与同行业的合作,形成竞争合作关系,必须与大客户搞好关系,形成长期战略依托关系。尤其是广播通常和电视电台作为一个联合体存在,制定一个合理的赞助价格,通过对视觉、听觉的不间断宣传,营造一种潜移默化的广告宣传模式。
三、做好广播网、互联网、移动网的结合。互联网和移动网给广播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4G网络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会给广播行业带来深刻的革命,互动方式会更加丰富多彩,移动用户和网络用户将是一个庞大的听众市场,应当提前规划,长远定位,进行先期的战略竞争。目前我国正在制定“中国工业2025”计划,如果“电波二维码”能够替代实体二维码的存在,那么广播电台将会迎来巨大的市场和商机,这将会对调频电台产生本质的革命影响。
作者简介:秦楚(1972–),吉林榆树人,就职于吉林人民广播电台,从事编辑、记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