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2014-07-17相霞
相霞
小学阶段作为树立人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相对比较明显。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就不言而喻。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浅显梳理和阐述。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小学语文教材在选取教学内容的时候,都是那些积极的、向上的经典教学的材料。这些课文内容不仅仅能够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教育资源,而且还可以让小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他们自身建立起高素质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够给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语文教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定义为了读书、识字的课程,但是就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知识,而且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在其中。从这点上来看,可以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材为完成小学德育的内容,同时为德育教育手段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小学阶段的德育要求是这样的,需要开展热爱学生、立志成才的教育,同时还需要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等教育,这些内容都可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找到原型,这样的话就可以看到,小学语文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有效的实现小学德育目标的需要。同样可以看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还能够让学生在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时候能够反过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众所周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从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学得到相应的德育教育的内容,这些德育教育的内容又能够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当中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的作用后就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在,也能够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现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掌握住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重要性所在。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这里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应该认真的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猎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往往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德育教育最好的一个方面。首先教师应该找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将这些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才能够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首要材料进行使用。比如在培养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上面,就可以找到这些材料来进行使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描绘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内容,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就掌握住这些内容,让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我国国土面积的幅员辽阔,以及人文地理的多样性。特别是那些能够描绘出我国的美丽景色的内容,如《西湖》一文中对于西湖全景、远山和湖面美丽的景色的描述,让同学们感受到西湖美丽的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对于西湖美景的向往,让小学生认识到西湖是我国名胜古迹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增强这种对于国家景观的自豪感的教育。还有就是对于《长城和运河》这样的文章的描述,更能够有效的促进和提升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另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德育方面提升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正可谓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开始,应该是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开始的,作为语文教师而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有传授文化知识的责任,还肩负着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的责任,教师要挖掘出日常的教材中那些能够提升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优秀材料,让这些材料能够深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比如在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明白的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坚持的力量,让他们明白成功往往来自于点点滴滴的积累,只有将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完善好,才能够使得自身的成长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深入的挖掘才能够找出来,同样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够开展起来。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教师认真的总结教材内容,同时也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领悟这种教学的内容,才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建华.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2]陈建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1,(32).
[3]曾滟.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9).
[4]朱艳.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