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制定合理的高中信息技术学习内容
2014-07-17白静媛
白静媛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日益成为了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信息技术并不是我们应用信息的全部过程,应用信息还包括对信息的选择、评价、信息道德和人文等。在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么一个信息,新课标适应时代发展、顺应国际潮流,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
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学习内容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日益成为了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的阶段。在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么一个信息,新课标适应时代发展、顺应国际潮流,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明确提出“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那么,在当下“如何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是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课程标准只是一个高中课程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具体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课程目标,应该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来确定。
一、明确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学习内容确定的误区
新课标把“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课程的第一个理念,强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同时,在课程目标中,又具体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描述了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我们认为《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设置就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特别是“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这两个选修模块专业性、技术性太强,不适合高中生学习。
信息技术并不是我们应用信息的全部过程,应用信息还包括对信息的选择、评价、信息道德、人文等。在通讯发达、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很多时候影响我们应用信息的不是技术,而是对信息的正确态度、合理控制、应用意识等。目前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就是一个明证。技术是基础,是一个前提,但千万不要认为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就等于会有效地使用信息了。其实教育除了要教会学生技术操作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要在技术上追求超前,要更多的关注效果,我们学是为了致用,要把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留给信息技术专业老师去教,让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去学。高中生应该有他们自己需要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所以让我们重新来审视“高中信息技术学什么”这个问题。
二、认清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学习内容的确定原则
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不是把每个高中生培养成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它将信息素养概要地描述为: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学习内容应该注重基础和实际应用,目标是使用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自我服务。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在完成必修模块学习的前提下,应该开设实际一点、实用一点的课程选修内容,如计算机维护和维修,常见故障排除;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如基于资源的学习;特别是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内容,并在课堂上展开一系列的与中学生的日常行为有关的讨论,如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是利是弊,如何解决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问题。应该多设置高中生或作为一个信息技术使用者所关心的问题和必须掌握的使用技能的内容。
三、规范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学习内容的具体实施
依据上述原则,我们认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其学习内容可确定为以下模块较为妥当: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之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模块之网络技术应用、选修模块之算法与程序设计,同时增加部分计算机维护的学习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与多媒体技术应用以及网络技术应用是符合高中生的学习特点的,作为高中的学习内容是合理的,但在难度和定位上也有些欠佳的地方。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这种学习目标的定位是不全实际的,高中生学习编程的目标不应该是去开发软件,而应该是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原理,明白软件的运行规则,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软件、理解软件,对将来自己学习软件提供基础和能力,对软件出现的问题会做出理性分析和解释,对软件的功能做出选择和评价。高中生的水平是无法达到“通过算法与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一水平的,这一目标不切实际。技术易学,怎么应用技术却难学,技术应用的能力、经验、态度更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培养。
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从计算机课程上转型而来的,学科名称的变化,正好是为了体现教育理念的转变,反映教育侧重点的变迁和课程内容的丰富。高中生从接触信息技术的第一天起,就是处在图形界面环境下,因此,教材中选择的程序环境是不科学的,我们认为编程语言还是选择图形操作界面的环境较为适宜,如VB。因为VB容易上手,直观形象,制作完的成品和我们目前在使用的软件接近,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些内容可以作为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学习内容,但作为全国性的课程标准内容就不合适了。标准是要超前些,但不可不顾实际的超前,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绝大部分人是使用信息技术,而不是研究、开发信息技术,以自我服务为主,而不是专业人员为他人服务。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和其他的学科有很大的不同。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要负责任地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我相信,精彩的主题,先进的理念,丰富的资源,合理的教学方法必然能让信息技术教学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