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早期阅读的策略研究
2014-07-17韩娟娟
韩娟娟
摘 要:在幼儿的早期阅读过程中,需要集校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共同合作,才能开启幼儿的阅读之路。在施教的过程中,要抓好三个方面: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采取灵活的指导方式;家园互动,提升亲子阅读水平。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阅读思维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书面语言意识和行为的教育活动,在早期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组织有效的教学过程,以帮助幼儿参与到有效的教育活动中来。
在新形势下,教育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融校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齐抓共管,相得益彰,幼儿的早期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在幼儿早期阅读的教学实践中,家园合作共同开启幼儿的阅读之路是一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施教中,需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阅读时,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巩固阅读的效果,让幼儿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家园合作实践中,要为幼儿营造轻松自然的阅读氛围,通过师幼共读、亲子共读,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1.在幼儿园
要创设让幼儿阅读欣赏参与的幼儿园阅读大环境,包括丰富的视觉物质感受和阅读素材。如在园内大门前开设阅读宣传橱窗,楼道设置精品图书欣赏区、新书推荐介绍区、故事讲述创编区、交流互动展示区等。在班级设置阅读区,陈设多种多样的图书。有孩子自己带来的故事书,有家长动手绘制的卡通图书,有可供孩子独自阅读的卡片,还有孩子们自己绘制的“故事新编”等。可谓新颖别致,琳琅满目,成了“书的海洋”。孩子们在赏心悦目的阅读环境中品味着阅读的喜悦。
2.在家中
要指导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有趣、身心愉悦的阅读环境。开辟光线充足、优雅安静的“阅读角”“小书斋”等,提供一张适合幼儿阅读的书桌和供摆放幼儿读物的书架,让幼儿抱着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或玩具阅读,家长也可以和幼儿一起共读,既享受了“天伦之乐”,又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亲情,阅读的愉悦像甘露滋润幼儿的心田,抚育幼儿的成长。
二、阅读时,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指导方式
指导幼儿早期阅读,其方法要灵活多样,善巧方便,契理契机,注重实效。
1.借助提问,激发参与
在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借助提问这一有效手段,促成早期阅读活动目标的实现,同时诱发幼儿思考,促进幼儿创造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每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提问的内涵,尽量做到让每一个问题都有各自的功能和明确指向,教师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要以为问题越多越好。
2.因势利导,拓展思维
施教活动中,教师可请幼儿猜想故事中的重要内容,幼儿思维会马上调动起来。他们会根据提供的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不仅加深了幼儿对绘本故事的理解,更让幼儿主动思考。如在阅读《化装》时,孩子太小,可能不太理解“化装”与“化妆”这两个词的不同内涵。书中的内容也是孩子们平时生活中不容易接触到的,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喜欢这本书呢?在快乐的化装舞会中,让男孩扮演“海盗”,女孩扮演“公主”。通过角色的扮演,学习书中人物对话,孩子兴趣盎然,在轻松活泼的游戏中阅读,既理解了“化妆”与“化装”的含义,又提高了阅读的积极性,增强了趣味性。
3.运用合力,增强语言魅力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不严,师之惰。”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做有心人、针对不同的作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耐心倾听每一个孩子的讲述,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孩子之间存在能力的差异,老师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闪光点,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让幼儿的语言关注点从画面的情节深入到细节,让幼儿的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三、家园互动,提升亲子阅读水平
亲子阅读既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也是家园合作阅读的重要渠道。《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老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既是家长应尽的一份责任,也是取得家园合作的必要途径。由于年龄、学历、职业、智力的差异,要对家长采取因人而异,分类指导。工作中,要首先树立家长正确的教育观,让家长明白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对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园每学期邀请家长们来园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观摩老师怎样组织早期阅读活动。其次,指导家长掌握具体帮助幼儿阅读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
1.学会用书
会看书名、封面、扉页、目录、前言、页码,了解书籍的组成部分,观察封面人物的动态、表情的含义、猜测内容。
2.学会看书
让幼儿知道按页码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一页一页地翻书,故事要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使他们掌握看书的方法,从而培养幼儿喜欢阅读图书的习惯。家长可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的内容,幼儿看书的特点是速度快,往往只浏览一下画面,马上又去书架上换。让他们将书中的内容说说,却往往讲不出来。家长最好事先将书中故事的内容先讲一遍,使幼儿对书中内容和角色有了大概的了解,然后再指导幼儿看书。通过这种方法讲过的书,幼儿都非常喜欢,而且会边看边自己讲,这说明幼儿只有理解才能产生兴趣。家长给幼儿讲故事时,还可以启发幼儿讲一讲画面上内容,指导幼儿观察每幅画上人物、动物的动态、表情,说出他们心里的想法,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家长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反复阅读图画,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口语经验,而且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与书对话的经验,而书中规范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又为幼儿提供了接触正式书面语言的机会,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掌握好书面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endprint
3.运用反思、预期、质疑、假设等方法,拓展幼儿的阅读思维能力
反思:让幼儿在听故事看图画书的过程中能对故事中所发生的事情、人物进行思考,或听完故事、看完书后,对阅读内容进行反思,家长和幼儿共同阅读后,提问:故事中有几个人?讲了一件什么事?进而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预期:在幼儿积累了相当的听故事和阅读图书的经验之后,就有可能在听到或看到类似的内容时,对故事的事件发展和人物的取向做出推测。如《国王生病了》讲到一半时提问“国王爬到山顶会说什么?结果怎样?”这些可以帮助幼儿在以后理解内容时,达到升华。
质疑:在整合阅读理解过程中,幼儿还需要有质疑阅读内容的经验。如听完故事后,问“为什么国王的病没有好,大臣和皇后却病倒了?”促使幼儿养成勤动脑、勤思考的习惯。
假设:假设是与想象是联系在一起的。听故事后,家长可以让幼儿假设,换一个条件或者情景,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从而引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4.阅读活动与识字有效地结合
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先读书后识字的方法,先由家长阅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用动作和表演,让幼儿理解,再教幼儿识字,注意自然渗透、趣味识字,培养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认知力,不强求识字量。如家长可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带幼儿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将这些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如有些小朋友喜欢识字,求知欲强、智力聪慧,识字量已掌握近600字。
5.阅读活动与育人培德有效地结合
“浇花要浇根,育人先育德。”教学活动中指导学历高、知识面广的家长,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三字经》中的故事,教育孩子从小培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的优秀品德,扎下“孝”根,播下“善”种。学会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有的小朋友听了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萌发孝心、爱心,尝试给父母捶背、捏肩、打洗脚水等。
在亲子共读中,不少家长把阅读活动和日常生活有效联系,教育孩子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有位妈妈在指导孩子阅读家庭读本《帮帮忙》时对老师说:这个读本比较简单,我讲了第一个句子之后,后面的内容儿子都会自己看着讲了,可到了最后一页,孩子愣住了,问到“图中的妈妈怎么了?”我回答:“她在安慰小朋友,主动帮助妈妈做事没做好,妈妈也不会批评。”这时,儿子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为之汗颜,“妈妈,如果我做错事情,你也不会批评我吗?”“是的,即使做得不好,妈妈也会表扬你的,不过你尽量要做好。”就这样,母子间再一次沟通,心再一次贴紧了。从那以后,孩子经常会在家里帮忙扫地,拿东西,甚至还学叠被子,有时虽然做得不是很好,但我很高兴。读书的意义就在于学以致用,这位妈妈如此的细心和用心。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培养一代新人要从幼儿抓起。俗话说:“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教人一时以言,育人一世用书。”文字是智慧的符号,知识靠读书获取,只有爱读书、勤读书、苦读书,才能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成才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今后漫长的幼儿教育生涯中,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幼儿在早期阅读的路上越走越宽广。
(作者单位 江苏省仪征市振兴幼儿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