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学习方法的指导

2014-07-17田春雷

新课程·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邻国国家探究

田春雷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任务情境,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归纳,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具备终身受用的学习和探究能力。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就要把握时机,善于捕捉课堂中的各种有效资源,做孩子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和全国优质课观摩后的体会与大家交流几点思考。

一、探究前温馨提示,奠定探究基础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为他们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示方法和步骤,要避免放任学生进行盲目而低效的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探究前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我们的邻居》时,在找寻邻国前,让学生相互进行温馨提示:“为了又快又准地找出它们,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要细心;有的说要按一定的顺序找;有的说要看清每个国家的边界线等。学生没说到记录的问题,因此老师追问了:“怎样记录才能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呢?”学生又出了一些好点子,有的说记录时只写前面一个字,有的说用首字母代替,有的说就在图上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还有的说小组内可以分工合作,一人记录几个,然后汇报时再合起来就行了……,我对这些锦囊妙计都给予了肯定,并让他们按照前面提示的学习方法去小组合作找出我们的邻国,有了探究前的方法指引,学生找时通畅多了。

二、交流中渗透点拨,强化学习方法

我们在课堂中用的较多的便是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后通常又要经历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无论是哪种形式,我们都不要忘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因为此时归纳或强化学习方法可谓是用事实说话。如,在教学《我们的邻居》一课时,在“走进邻国”环节,学生自主介绍感兴趣的邻国时,教师作出如下提示:“老师希望大家介绍时语言要简练,要抓住这个国家的特色有条理地介绍,可以模仿教师开课时介绍印度的方法。”,并且在学生介绍完后,开展各种评价与提问反馈,如:“刚才他的介绍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觉得这个国家的特色是什么?你认为他介绍的好吗?好在哪里?”或者是问:“你对这个国家有了什么了解?你觉得这个国家最了不起的是什么?”无论是生生评价、或是师生评价,还是小导游检测游客倾听得怎么样,都紧紧抓住一个国家的特色来进行,在种种互动中学生意识到以后介绍一个国家或事物要抓住特色与亮点来展示,并且要做到用简洁、有条理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提高实效。

三、引领后学法迁移,提高探究能力

迁移教学法,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正迁移现象。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探究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在教学《民族歌舞》时,首先带领学生总结出藏族舞蹈的特点,并结合具体情况,从地域特点、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四个方面来分析,得出舞蹈动作均来源于他们的生活,教师还告诉学生本课研究的主题与这四个方面看似没有关联,实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小结。后面三个民族的教学就让学生利用刚才探究藏族舞蹈的特点来进行自主探究,并出示自学提纲进行导学。

四、结束时拓展延伸,开放探究空间

本课程的教学时空不能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因此我们应将课内学习延伸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如,在《民族歌舞》课堂教学结束时,让学生以后学会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再去探究其他民族歌舞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将本课学到的探究方法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中,让学生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就会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与探究能力,让他们具备将来适应社会挑战的各种学习能力,这才是我们放眼远眺的大目标。

(作者单位 湖北省当阳市东门小学)

猜你喜欢

邻国国家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国及其邻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把国家“租”出去
欧盟邻国政策的边防管理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