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工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
2014-07-16王桂莲周海波潘佳卉韩庆林
王桂莲+周海波+潘佳卉+韩庆林
摘 要:在明确创新创业型包装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构建新课程体系,增加了《创业基础》、《产品创新实践》等课程和实践环节;深化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强调灵活运用案例法、项目法、问题法等教学方法;建立创新实验平台和实践基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建立多元考核方法。部分方法已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学生在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包装工程 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5-019-02
包装工程是一个“工(程)”、“艺(术)”结合,多科交叉的应用技术学科,面向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创新创业型包装工程人才。欧美发达国家的包装工程专业教育的特点是重视实验技能训练、实践与企业实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其目标是培养包装行业实用性人才;国内的包装工程专业教育的特点是统一培养口径,重理论,轻实践,偏重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在独立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中一些方法已成为制约包装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下,许多研究人员和学者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路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包装工程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力培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也进行了探索研究,这些对包装工程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明确创新创业型包装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础上,探索了新形势下包装工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培养目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的教育内容和适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教育。现代包装工程已发展成为一门高度综合和交叉的学科,根据教育部2012年专业目录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新形势下包装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统一,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基本能力较强、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掌握包装防护原理和技术,具备包装系统分析、设计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商品生产与流通部门、包装及物流企业、科研机构、商检、质检、外贸等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生产、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探索培养途径
(一)构建新课程体系
以当前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结合本校大类平台招生和三学期制改革方案,构建了跨学科交融的课程体系,注重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结构,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并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始终。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考虑通用性与柔性,整个体系主要包括:必修课模块、选修课模块和实践模块。具体如下:
必修课模块: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和部分学科基础课属于本校的机械大类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主要有:包装结构设计、包装装潢与造型设计、包装CAD、包装材料学等;主要专业实验课有:专业基础课实验(包装材料学)、专业课实验(包装工艺学、运输包装、包装印刷等)。选修课模块:主要分为包装设计、专业技术知识及扩展、创新创业能力三个部分,增加了《包装工程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和《创业案例》等课程。实践模块:建立“实训、实验、实习”三位一体的“递阶式”实践教学体系,借助现代教育资源,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课外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和实训,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必修课程中的实验与实践的学时比例进行适当调整;增加了三个实践环节:机械类专业认知、工程实践认知实习、产品包装创新实践。在实验课程的结构上,形成了单项试验、综合实验、专业模拟综合实验、跨专业学科综合实验(如:包装—印刷综合实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实验等多层面的实验课程体系。
通过以上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把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有机结合,旨在提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
(二)深化教学改革
1.丰富教学内容。因为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所以应在强化通识课为基础的包装专业教育前提下,增加创新与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比重,拓宽学生知识面。教学过程中突出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和培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使学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人文素质、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结合专业特点,开设《现代包装设计》等一些思想性、方法类课程;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开设了一些《创新学》和《创业案例》等相关课程,挖掘学生创业潜能,鼓励开拓创新与主动创业。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当前包装、食品、印刷等行业发展需要,合理选择系列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做到去陈纳新、合理衔接,着力创新,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反映包装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尽可能吸纳到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的前提下,扩宽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面的宽度,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心理、获取与运用知识、发现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根据本校的1学时前沿教学要求,精心准备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课程的前沿内容、最新动态、热点问题和最新思维方法在短暂的时间内讲授给学生,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2.深化课程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在课程建设方面,做到理论知识够用,专业知识实用,专业技术能用,创业知识活用,同时把职业、就业与创业结合起来。对现有包装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如包装工艺学、包装测试技术等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总结,结合目前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深度和广度层面上完善理论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满堂灌”方式,采取更加具有创造性,能激发学生潜能和求知欲望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尝试在各类专业课中灵活采用案例法、讨论法、问题法、任务法等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力求采用多样化手段,对包装工艺学、包装机械设备、包装容器结构设计等这类核心专业课,开阔教学时空,把案例分析、项目设计、创新竞赛、训练计划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到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全方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氛围、环境和机会。
(三)创新实践教学环节
1.拓展创新平台、实习与实训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业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创业体验,尝试在校内建立系列创新设计实验室(包装容器结构创新设计、文字与标志创新设计、包装机械与印刷设备机构创新设计、包装装潢创新设计和广告创新设计)、创新与创业交流室(包装创业训练)等。建立以学校所在地区为主,辐射省内及东北地区的实践教学基地,例如,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教师教学实践基地、包装人才输送基地和包装行业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
2.开展科研创新创业训练。积极开展各类课外活动,使技能训练、创新活动、学科竞赛与科学研究等活动全面渗入实践教学中,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和创业精神培养辐射到“第二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学研究(学生个人申请科研课题、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专利发明、创新型实验、开放实验等活动;举行各类创新设计大赛等(纸盒、塑料、金属各类包装容器创新设计、系列产品容器结构创新设计、包装造型装潢设计);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包装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校级科研创新设计大赛、学院挑战杯竞赛及其它专业(技能)比赛。通过以上训练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者,是开展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管理者与指导者,因此,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核心和根本保障。为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包装工程人才,本专业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新方案,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师资结构,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并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加强对创新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鼓励青年教师去创业一线锻炼,通过培训或锻炼,既要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成为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聘请与专业相关的一些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创业基地兼职任教、合作研究,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五)建立多元考核方法
建立以考核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考核内容体系,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试卷成绩,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动性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在注重“学分”和试卷成绩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分”,设计包含“能力分”数值和“能力分”结构的评价方式,将课外实践,例如,项目设计、参与各项科研项目、科技竞赛活动、发表科技论文、申请专利等,均可获得一定的实践学分。
三、实践与总结
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已应用在本校2013级培养方案中,提出的包装工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近几年已部分应用在本校包装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实践表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明显提高,本专业学生申请了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了全国包装设计大赛,在教师指导下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发表了科技论文。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10527);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JYA2011-077)。]
参考文献:
[1] 何根海,谭甲文.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1(13-14)
[2] 周祖翼.加强创新创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8)
[3] 黄林楠,丁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
[3] 高德,周建伟.包装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4] 向红,吴若梅,刘跃军.包装工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7(2)
[5] 张丽.浅谈在包装工程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
[6] 蒋德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