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溶栓结合综合护理治疗急性脑梗死38例

2014-07-16王义兰

中国药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尿激酶脑梗塞溶栓

王义兰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0700)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的常见病,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1],其中大多数为脑梗死。急性脑梗死因可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而倍受关注.半暗带学说认为,早期或超早期溶栓治疗可以再通阻塞的血管,避免缺血脑组织的坏死,从而恢复中枢功能[2]。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对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配合护理措施,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52~71岁,中位年龄 64.3岁;颈内动脉系统梗塞 2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塞13例;发病3 h内入院14例,发病6 h内入院21例。治疗组 38例,男 22例,女 16例;年龄 54~72岁,中位年龄66.7岁;颈内动脉系统梗塞24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塞14例;发病3 h内入院17例,发病6 h内入院2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时均立即先予注射用尿激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 H44020647,规格为每瓶1万单位)10万单位静脉注射,接着予注射用尿激酶140万单位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30 min滴完,再结合病情给予控制血压、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给予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进食低脂低盐、高维生素、适量蛋白食物;监测血压,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观察体液滞留或不足;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3-5],具体措施如下。

健康教育: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促进疾病康复[6]。向患者讲解脑梗死的发生原因及其进展和转归,介绍治疗方案和药物的作用,强调患者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及康复训练的必要性。

心理治疗:发病时因忽然丧失生活能力并面临残疾,患者大多悲观甚至恐惧[7],故心理治疗在康复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8]。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紧张,鼓励其主动投身于社会生活中,同时在生活上多予关心体贴,精神上多予鼓励开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恐惧心理,激发乐观情绪。

体位护理:患者肢体宜置抗痉挛体位。2~3 h更换1次体位,有助于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挛缩,预防褥疮和呼吸道感染;患侧卧位有治疗意义,可增加患侧感觉输入,同时健手可自由活动。

康复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如语言障碍患者可从单字、词训练,偏瘫等功能障碍患者可先进行床上被动、主动训练及坐起、站立训练,循序渐进至行走、上下楼梯训练等,可同时配合电子生物反馈、针灸、按摩以疏通气血运行,促进康复。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86年全国脑血管会议提出的标准,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恶化和死亡6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参照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判定,疗效判定参照《北京市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分标准》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率不低于90%为基本治愈,降低率46% ~89%为显著进步,降低率18% ~45%为进步,降低率低于18%为无效,评分增加18%则判

为恶化。以前三者合计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均无恶化和死亡病例。疗效结果见表1和表2。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 d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褥疮、呼吸道感染各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治疗组患者发生褥疮1例,呼吸道感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下表同。

治疗时间组别对照组(n=35)治疗组(n=38)1 d 48.32 ± 11.20 49.89 ± 10.32 3 d 61.28 ±13.22 63.18 ±12.57 7 d 74.84 ±15.41 76.38 ±15.67 14 d 82.56 ±20.17 86.95 ±21.48 30 d 88.51 ± 22.17 92.14 ± 23.43

表2 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因某一脑动脉供血区局部缺血引起,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其造成脑细胞代谢障碍、自由基反应、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等病理生理改变,导致细胞膜破坏和神经细胞坏死。局灶性坏死区周围存在着可逆性损伤恢复区域,称为“半暗带”,因其具有动态的病理生理过程,及时给予溶栓治疗,重建脑血流,可以挽救半暗带,缩小脑梗死区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9]。

急性脑梗死6 h内溶栓治疗效果肯定,3 h内治疗效果更佳。尿激酶是常用的一种溶栓剂,用量在100~150万单位时比较安全[10]。该药直接作用于纤溶酶原,无致热原和抗原性,同时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预防血栓的进一步发展。研究表明,尿激酶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加快血栓溶解,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疗效[11]。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可及时对患者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让其了解该病通过积极的锻炼能改善生活质量,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治疗信心,并可缓解症状,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护理配合临床药物治疗,开展得越及时越好,可以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12]。

本观察结果显示,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并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1]陈志斌.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01,18(3):71-72.

[2]石记亭.大剂量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0,87(2):103-105.

[3]赵秀雯,卞 彦.脑梗塞患者的早期综合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12(11):23-25.

[4]韩雪燕,张魁魁,王 颖.脑梗塞病人康复期护理体会[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1):70-71.

[5]宋玉华.脑梗塞实施超早期溶栓的临床护理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2):15.

[6]刘桂玲,申桂丽.健康教育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6):80-81.

[7]刘红梅.脑梗塞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6):729-731.

[8]宋梅英,冯殿福,苏 军,等.中风后心理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40-441.

[9]周 珊,王明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1):52-53.

[10]王大成,卢 卫,林海溪,等.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比较[J].广西医学,2000,22(4):696-698.

[11]武海军,潘克耀,杜学宏.尿激酶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早期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45例[J].中国药业,2012,21(21):99-100.

[12]夏四元,余庆英,郑良成.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和生活质量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16(3):185-186.

猜你喜欢

尿激酶脑梗塞溶栓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