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哲学教学方式的反思与重构
2014-07-16胡兴松
胡兴松
摘 要:哲学教学方式的重构,必须在遵循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同时,构建富有鲜明学科特色的个性,其着眼点和着力点可以是:重构中学哲学教学方式的人文性、愉悦性、民主性、智慧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哲学教学;教学方式;反思;重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5-0027-05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1]同理,未经反思的教学,是无意义的教学。2001年,我国开始实施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虽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但有些教师依然是手里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因此,我们不仅要理性反思以往哲学教学方式的得失,更应主动适应时代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重构中学哲学的教学方式。
所谓重构,是指在不改变系统功能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内部结构和实现方式而使其更趋合理。哲学教学方式的重构,必须在遵循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同时,构建富有鲜明学科特色的个性。具体而言,我们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可列述如下:
一、回归教学价值的人文性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哲学即为人学。哲学教学理所应当在对人的现实关怀的同时,对人有一种终极关怀,即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价值与意义。
人文性是相对于科学性而言的一个概念。长期以来,哲学教学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把哲学教学等同于知识传授。我们倡导哲学教学的人文性,就是要走出将哲学教学作为知识传授乃至高考“敲门砖”的怪圈,恢复被破坏了的哲学教学的生态环境,使哲学教学更适合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哲学教学的人文性,是一种教学价值追求,旨在以人为中心,促进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精神发育乃至生命成长。它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哲学教学要凸显人文性价值,至少应实现以下转变:
在教学目标上,从以知识传授为重心转向人的生存与发展,更好地为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服务,即便在知识传授上也不应重在传授确定性的科学知识,停留于为世界寻求终极解释,而应更加突出关于人、人的生活、人的精神、人的价值的知识;在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上,应从传统的认识发生论转向教学价值论,将教学活动作为生命活动,立足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实践论为基础,实现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和价值论的统一;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假大空”或“高大全”的政治说教,注入时代活水,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哲学深邃的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受到哲理的感染和熏陶;在教学策略上,应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转向启发式教学,更多地运用体验、感悟、对话、讨论、反省等方法,引导学生“虚心涵咏,切己体察”,让学生在欢笑与泪水中历经情感的波澜和哲理的启迪。
例如,在教学“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时,笔者展示了一幅漫画:“谁还害怕大灰狼”。在引导学生欣赏漫画的基础上,进入了如下教学过程:
师:大家会心的微笑已经告诉我,这是一幅很好的漫画。那么,它好在哪里呢?
生1: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
师:好!你看得仔细,看来你是一个注重过程的人。(学生笑)
生2:结果出其不意。
师:不错!看来你是一个注重结果的人。
生3:体现了作者的创新。
师:回答得很好!有了哲学韵味。大家能否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说明这里的创新起了什么作用?
生4: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师:完全正确。你太有才了!与书上的哲学观点完全一致(学生笑)。这幅漫画是作者创新思维的产物,而这种创新又会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师:这幅漫画涉及到人与动物的关系。你如何看待老大娘将大灰狼的皮剥下来做外衣的行为呢?
生5:大灰狼要吃人,老大娘战胜了大灰狼,将它的皮剥下来做外衣,赞美的是老大娘的勇敢精神。因此,老大娘的行为值得肯定。
生6:如果是我,不仅要剥大灰狼的皮,而且肯定会打死大灰狼。
生7:不!老大娘的这种行为不值得肯定。因为人与动物是相互依存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学生鼓掌)
师:大家的掌声已经说明这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在艺术创作中,老大娘将大灰狼的皮剥下来做外衣的结果是出人意料,值得肯定。但人类要有一颗善良之心,要与动物和谐相处,要珍惜生命,保护动物。人类保护动物,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当然,我们也不能重演“农夫与蛇”的悲剧。
哲学教学所要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传递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引领和促进学生的精神发育,有效唤醒学生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仁慈、善良之心,从而引导学生从根本上追求一种理想的生存与发展境界。这种价值追求理应一如既往地贯穿于哲学教学的历史使命、现实情怀及未来发展走向之中,以此为指引,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张扬教学情境的愉悦性
哲学原理因其抽象思辨的性质,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哲学高深玄妙,而一些教师千篇一律“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则会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使学生感到哲学枯燥乏味。因此,张扬哲学教学的愉悦性,提高哲学教学的吸引力显得尤为重要。
哲学教学的愉悦性,主要在于创设一种愉悦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心向往之”。理想的哲学教学,应是学生因成长需要而积极、主动、愉悦地学,将学习视为一种快乐与幸福的享受。
例如,在教学“意识的能动性”时,笔者没有停留于抽象原理的讲解,而是引入了如下一则材料,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材料:同样写夕阳,在叶剑英笔下是:“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而在李商隐笔下则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问题:这二句诗词各自反映出怎样的不同情怀?它们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哲理:叶帅的诗抒发了革命乐观情怀,李商隐的词反映的是消极颓废的情绪。它们说明的哲学道理是: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因为立场、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这就是意识的能动性,是意识活动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表现。
哲学教学的愉悦性要求教师是一位“煽情”的高手: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亢奋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才能心动,心动才能思发。“煽情”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讲解属于情感型,富有激情和美感的语言深深敲击着学生心灵,既能激发学生亢奋,获得即时的美感,更会成为学生永驻心间的美好回忆;或教师准确、生动、细腻地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以此熏陶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而优秀教师总是善于将这两个方面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以引导学生走向教材中的情感世界,引发共鸣。
哲学教学的愉悦性,也许最重要的是深入浅出,是独具匠心地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原理具体化、深奥原理形象化、枯燥原理生动化,使学生在积极、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发现学习哲学的乐趣,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
三、落实教学交往的民主性
这里的“民主”,是一种教学思想与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交往过程中,师生处于人格平等的地位,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具体而言,教师要像尊重自己的权利一样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童心和参与欲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造能力,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公开课《杀人的道德侧面》之所以魅力四射,风靡全球,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教者超强的民主意识与作风。在教学过程中,桑德尔教授通过一些假设或真实案例的描述,置学生于两难问题情境之中,然后要求学生做出决定:“你会如何选择?”他总是鼓励学生站起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并为之而辩护,这样就引发了生动而幽默的课堂辩论。这样的教学也许能为我们坚持教学民主带来些许启迪。
一次,笔者正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述:“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突然,一位学生高声问道:“老师,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唯一正确的吗?”面对学生的发难,笔者耐心地进行了解释,从西方哲学史发展的角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的创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等方面论述这一问题,特别是分析说明——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不是说其他哲学家的思想都是错误的。由此,学生脸上逐渐露出了信服的表情。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哲学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正视的、令人头痛的问题是:学生往往很难心悦诚服地接受思想政治课所讲述的道理。在课堂上,许多学生可以洗耳恭听教师的讲授或照本宣科地回答问题,也可以在关涉自己前途的试卷上循规蹈矩地作答,但内心却隐藏着真实、另类的想法。一言以蔽之,学生对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不信服”!因此,在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秉持民主的态度和作风,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真、崇善、立美,使之逐步成长为一个适应社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写的人”。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日臻完美。”言语有声,育人无痕。哲学教学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要了解、尊重教育对象,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只要我们教师回归到平等中的首席,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唤醒、少一些压抑,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精神关怀,闪现五彩缤纷的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哲学教学要坚持民主的教学原则,就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但是,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合作学习不等于合伙学习,探究学习不等于研究学问,千万不要让“改革”毁了哲学教学。
四、凸显教学过程的智慧性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是对智慧的追求。也许真理并不存在于某个地方,而只存在于对于真理不断追求的过程之中;也许哲学的真理并不存在于某个哲学论点之中,而只存在于对某个哲学论点的思考和论证的过程之中。哲学的智慧在于寻求真理,而不是占有真理,哲学就在路途中。因此,哲学教学要变教授学生现成结论的过程为激发智慧、享受创新的过程。
哲学作为一门爱智慧的学说,首先应是活生生的。哲学教学要立足于活生生的生活与活生生的心灵。哲学教学不是培养专业型或研究型的哲学人才,而是一种普适性的教育。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哲学不在于一定要系统掌握庞杂深奥的哲学知识,系统化的哲学知识不应是中学哲学教学的核心要素。哲学教学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揭示事物的根基——自然的根基、社会的根基、生命的根基、精神的根基,等等。哲学教学,给学生的是观察世界的慧眼,是胸怀天下的情怀,是要使他们一呼一吸、一骨一脉之间,自有境界,自成高格,获得创造生活与未来的能力。
古今中外传统经典哲学中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智慧,有利于我们修身养性,成为人格健全、精神饱满的人。中学哲学教材中也不乏经典名言警句,但大都是选来“供批判用”的,而不是作为熏陶、涵育学生的文化典范。因此,对于古今中外的哲学经典,我们一定要批判继承、创新发展,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例如,孔子主张“杀身以成仁”,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孔孟强调仁义比生命更重要,显然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我们也不可忽略孔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即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在哲学教学过程中,唯有全面分析,辩证理解,才能让经典哲理的光辉在当今时代焕发出新的色彩,才能使哲学教学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根基,也才能诞生学贯中西的哲学大师。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哲学的思维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的思维过程。哲学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思维创新的王国,而不只是教师思想的橱窗。教师要尊重学生参与学习的权利,搭建创新的平台,给学生创造出彩的机会,引导和鼓励他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品格和创新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思想与心灵自由飞翔。在哲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陷入“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等误区,只会窒息学生的思想,驯化出一批没有思想的奴才。
五、拓展教学活动的开放性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每一个时代的哲学思想和观点都并非单纯来自哲学本身,而与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联系。哲学以抽象的形式,反映着时代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问题,表达着时代精神的本质特征。因此,哲学教学无疑要摆脱一隅课堂的束缚,回归生活,走向社会,与现实生活对接,让学生感到哲学就在生活之中,就在自己身边,并且是给他们以大智慧的学问,而不是呆板、僵滞的教条。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是发展着的,而不是僵滞、不变的。哲学教学活动要有活力,决不能墨守成规,而必须从课堂走向社会,回到生活源头,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根基,引导他们回归到各自的“生活世界”,用哲学思维思考现实,用哲学智慧观照现实,从而提升自我生活与人格品质,而不是简单识记与机械记忆。
一次寒假,笔者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以“我眼中的世界”为题,撰写一篇哲理小论文。笔者的想法是: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敏捷,善于接受新事物,但看问题往往容易偏激。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天职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冷眼看世界”,不盲目,不冲动,不偏颇。
假期结束后,笔者读罢学生撰写的哲理小论文,看到了他们眼中的世界——
在他们眼中,世界应当充满爱与梦想,但世界却是由不平等因素所组成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理应当和谐发展,但中美、中日之间却是冲突不断……
在他们眼中,“老人扶不起”“小悦悦事件”都表明社会的道德正在滑坡,因此,经济的发展并不意味着道德的提升……
在他们眼中,无论是香港人还是大陆人,都拥有同一血脉,应以宽容的态度来看待对方,然而,现实是一件突发事件可引起双方相互骂街……
在他们眼中,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成绩斐然,但问题也与之相伴,农村尤其是一些“天高皇帝远”的贫困乡村,生育的无计划与人口的低素质可谓恶性循环……
在他们眼中,在我们对国家付出无限的热爱之时,也希望我们的政府是一个更有公信力的政府,然而,政府的公信力却呈下降趋势……
在他们眼中,中学生要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在现行高考制度下,中学生“一考定终身”,何来幸福可言……
虽然世界是复杂的,但学生的眼睛是清纯的。虽说他们的某些见解是稚嫩的,甚至有些还过于“偏激”,但在他们身上却没有世俗的圆滑之气。这些论说,无论对与错,都是他们的心里话,都是其价值取向的真实袒露和自然生成。笔者激赏他们对自己眼中的社会现象所做的率真论说,激赏他们回归生活世界以及对生活世界独到的诠释。
在哲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敢于说真话,但绝不能成为“愤青”。哲学教学要入耳、入脑、入心,除了善于掌握和吃透真实的现实生活情境外,还要有必要的理论和政策功底以及辩证思维方式,善于识真伪、辨黑白,摒弃片面性和绝对化,善于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辩证分析。
“德育课堂,究其根本是一个引导儿童去探寻生活意义的课堂。”[2]当下,哲学教学面临的根本性困境,是它在政治化和形式化的教条中丧失了原始生命力,无法实现对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有效介入。这需要我们对哲学教学进行整体改革或“顶层设计”,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改革创新哲学教学方式,作为教师的我们责无旁贷且可以大有作为。哲学教学,深化改革可为;哲学教学,魂兮归来可期!
参考文献
[1]傅佩荣.哲学与人生(第二版)[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1.
[2]张亮.珍视童年生活价值,促进儿童主体性发展[J].中小学德育,2013(11):69.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广东深圳 518054)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