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我们读什么?
2014-07-16
出版参考 2014年7期
近两年来,微信平台如火如荼地发展,用户已超过6亿。而随之一起入侵人们生活的,是基于微信平台的公共账号,对许多人来说,“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人民日报》报道:订阅号渐渐增多,让“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共号,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观点,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订了我也可以不看。在这样的“自由选择”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而这常常总使我无法走出“自我”这个陷阱。
这虽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微信阅读的新方式加剧了这个问题。朋友圈中分享的公共账号页面,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不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
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账号的提供者可以精准地掌握读者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读者的阅读偏好。这样的“正反馈效应”,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对于微信公共账号——这些文化产品的提供者,需要的则是保持恒定的审美和价值,在分析与把握受众需求的同时,以更高远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不被枯燥的数字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