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文化的中小城市人才战略研究
2014-07-16蒋永康朱冬林
蒋永康+朱冬林
摘 要:中小城市在人才吸引力和成长的硬件环境方面和大城市比有较大的差距,但这不是中小城市人才劣势的主因,区域文化方面的劣势才是。文章从区域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影响进而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中小城市如何从区域文化创新和改良方面入手,建立优秀的中小城市区域文化,吸引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区域文化 中小城市 人才战略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5-009-02
一、引言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对经济的增长贡献已经超过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传统要素,而知识进步(技术、管理及其应用)是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最重要的因素。据世界银行的报告,当前世界财富的64%是由人力资本构成的。因此,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才数量、质量是发展的关键。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在人才竞争中处于绝对的劣势,人才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发达大城市集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中小城市人才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如何改变这种趋势呢?一般的措施就是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比如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方便和优惠。这些物质方面的措施,作用是暂时的,更何况从经济实力上来讲,中小城市也不占优势。其实,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最重要的是人才发展环境,而人才环境因素又是由区域的文化因素决定的。
二、区域文化及对人的影响
(一)区域文化的内涵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是“一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文化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区的人由于地理环境差异、生活生产方式、历史的变迁等原因导致了不同的文化特征。由于城市是一个地区的经济、信息、交通的中心,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的文化在此聚集、融合,慢慢就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文化而被人识别、认同和传播,因此城市文化是该区域文化的集聚地和代表。区域可大可小,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县域。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区域文化可以定义为:在一个地理区域内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管理方法等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它在区域内具有共性、对外具有个性,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
(二)区域文化对人的影响
区域文化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区域文化的长期熏陶下会形成普遍的、稳定的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体现在该区域的人们具有相似的观点、态度和偏好,甚至是决策行为。人类文化是形成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决定性条件,它制约着人类的心理与行为,同时,对人的性格形成也起着较大的影响。区域文化具有强大的同化力、凝聚力、辐射力、吸引力、根植性、传承性,对区域内、外的人都会产生影响。
1.同化力和凝聚力。区域内的人们由于具有共同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对区域内的人们有着较强的内在约束力,在行为上表现出相似性,彼此之间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当遇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入侵时,区域内的人们会表现出极强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形成一致对外的极强的凝聚力。
2.辐射力和吸引力。文化具有辐射和传播功能,优秀的文化可以传播和影响到其他地区,受到该区域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该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大,会吸引对该文化认同的人来到该区域学习和生活。
3.根植性和传承性。狭义的文化又称文化基因,区域文化基因就像DNA一样根植在人们的大脑中,一代代传承和延续下去,这就是英国学者汤因比所说的世界上唯一的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的就是文化。
三、中小城市人才困境及区域文化分析
中小城市人才无论是数量和质量上都远不及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经济一直是向少数大城市倾斜,大城市占有较多的优质资源,人们都愿意留在大城市,不愿意来中小城市,即使来了也留不住,顶尖人才、科技领军人物稀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日益明显,以国家“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为例,前六批共引进1510人,其中北京占1/3,上海占1/4,江苏占1/6,中小城市寥寥无几。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福利待遇、生活环境、公共资源等硬件方面的劣势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区域文化方面缺乏吸引力,中小城市的区域文化与大城市相比存在以下不足。
1.观念较为保守、封闭。中小城市由于人员流动小,信息相对闭塞,对新的信息、新鲜事物不太了解和感兴趣。对新事物接受起来的速度也较慢,人们习惯于过去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2.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我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历史,相比游牧文化,人们害怕改变,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小农意识较浓。中国的工业化时间较短,中小城市的发展较为缓慢,人口流动小,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较小,保持了较为浓厚的农耕文化,缺乏创新和冒险的精神。
3.“官本位”思想严重。中国文化一直延续着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个人事业的选择导向一切服从于官级地位,把做官、升官看作人生最高价值追求。轻视知识和知识分子。官本位思想在中国还是盛行,在中小城市更加严重,知识分子得不到重视,许多优秀的人才也是“学而优则仕”。
四、硅谷的区域文化及对人才的影响
硅谷是当今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资讯科技产业的龙头,是美国乃至世界的微电子工业摇篮,聚集了高达8000多家电子科技公司和软件公司,其中全球前100家大高科技公司中有20%在此落脚,享誉世界的惠普、施乐、英特尔、苹果等微电子企业都集中在这里,生产全世界1/3的集成电路和1/8的计算机。硅谷的诞生和崛起,得益于强大的人才支撑。硅谷堪称世界上的人才高地。按密度计算,是全世界高等学历的人才最集中的地带,该地区有近1/4诺贝尔奖金获得者,7000多名博士,有20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工程师。硅谷的人才除了本地的斯坦福和伯克利高校的输送外,吸引了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他们主要是被硅谷独特的区域文化吸引。
硅谷的文化主要源于一代代创业者在长期的创业中形成的产业特性和人文特性,是一种高度发达技术社会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反过来又影响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对全世界包括技术、商业、管理等各种人才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硅谷文化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对待失败的宽容。在硅谷失败不被看成是丢脸的事,相反被看成是成功的资本。因为失败的经验可以让人避免再次犯错,离成功又近了一步。一个没有过失败经历的人反而不让人放心,在硅谷成功的路径就是尝试、失败、再尝试,直到成功。
2.勇于创新、甘冒风险的精神。由于对失败的宽容,使得人人都跃跃欲试,希望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各种新鲜的创意层出不穷,并致力于付诸实践。许多人主动砸掉自己的饭碗,选择跳槽或者创业。人才的流动带来了知识的流动和技术的扩散,吸引更多人来寻求机会。
3.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包括对个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保护和尊重。个人经济价值的保护体现在对个人财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上;个人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对待个人选择的尊重上,包括对跳槽的宽容。在硅谷人才可以自由流动,不会因为跳槽,被人认为对公司的不忠,他们认为这是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是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
4.团队精神。硅谷的团队精神表现为两个方面,从大的方面来说,整个硅谷人可以看成是个团队,在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知识成碎片化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中,任何人都无法掌握全部的知识,只有通过知识的交流和团队学习才能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在硅谷,知识共享和交流非常普遍和活跃,许多场合都成了人们交流和学习的地方,比如咖啡馆、健身房、展览会等。团队精神小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团队作战,在硅谷许多项目是通过团队精诚合作来完成的。
五、基于创新区域文化的中小城市人才战略
中小城市要在人才竞争中走出困境,除了在硬件设施、福利待遇等方面下功夫外,最关键和核心的问题是要改造和创新区域文化,让优秀的文化吸引人、留住人。
1.培育自由开放的精神。自由开放能吸引各地的人员往来流通,带来新观念、新思想,促进文化的融合,改变人们旧的封闭观念,形成新的区域文化。许多大城市原先都是荒蛮之地,由于完全的自由开放,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来此冒险、淘金,各种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了新的移民文化。这种文化的特点就是多样性、包容、自由、开放、创新。因此,当大城市对外来人员还有诸多如户籍、学历、人才流动等限制的时候,中小城市应该率先取消各种限制,就业、入学、社保方面外来人员和本地人员一视同仁。
2.切实加强法治建设,形成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加强法治建设,需要执法部门真正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于个人财产权、知识产权严格保护,激发人们创新的动力。在用人方面要形成一个公开、公平的社会风气,真正做到任人唯贤。不需要依靠背景、关系,依靠自身的才能就能获得平等的机会。这是优秀区域文化的重要特征。因此要想让人才流向中小城市,没有清朗的法治环境是不可能的。
3.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改变以往“官本位”为“知识本位”的新风尚,让知识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不是做官。首先要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和地位,让知识分子成为人人都羡慕的职业。政府要为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为人才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解决后顾之忧,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改变知识参与分配的规则,向知识要素倾斜,提高技术入股的比例,让知识创造财富,成就个人的事业梦想,形成全社会学习知识、创造知识的价值观。
4.形成勇于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创业创新风险基金,提供创业创新辅导,提供资金、场地、税收、咨询、公共技术平台等服务,降低创业创新的风险,形成创新创业的氛围。另一方面,鼓励沟通交流平台的发展,比如俱乐部、展览会等,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同时,能面对面的交流和知识分享,交流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促进相互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5.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政府应该把“引智”看成比“引资”更重要的工作,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联系,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吸引大批人才的加入,建立起人才的团队。同时要加强与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研发中心或重点实验,筑巢引凤,以科研平台吸引人才加入,逐渐形成学科和人才优势,苏州的纳米工业园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总之,中小城市在先天劣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逐渐改造和创新区域文化,形成包容、尊重、创新、公平、法治的区域文化,才能吸引来人才、留得住人才,在人才竞争中摆脱不利局面,形成人才的集聚优势。
【基金项目:镇江市社科联2013年度调研重点课题“镇江市中小企业人才战略研究”(SKZD-01)。】
参考文献:
[1] 姚益龙.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国际比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2] 邱永明,朱莲华.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和现实依据[J].上海大学学报,2004(6)
[3] 泰勒.连树声,译.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4] 赵奕一.区城文化视野下学习型组织构建研究——以苏州市沧浪区为例[D].苏州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彭雅静.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对人的影响与反思[J].中州大学学报,2007(2)
[6] 陈玉川,赵喜仓.区域R&D能力形成的文化基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5)
[7] 刘胜天,崔玉珠.沈阳浑南新区大学城硅谷效应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3(4)
[8] 李忠东.世界瞩目话硅谷[J].广东科技,2005(4)
[9] 孙婧,等.硅谷的成功对青岛高新区发展的启示[J].经济前沿,2005(1)
(作者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 江苏镇江 212003)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