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得“活鱼”巧烹饪

2014-07-16向湘龙

采写编 2014年2期
关键词:活鱼义工稿件

向湘龙

关注民生,做好民生新闻,是地方党报义不容辞的职责,做好民生新闻,必须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符合新闻写作基本要求、能见报的稿件并非就是精品,新闻精品应是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就如同厨师,有了食材怎样烹饪是道大学问,高水平的厨师不仅仅是将菜烹熟,还得色香味俱全。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写作时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勇于创新,勇于探索,才能出佳作,出精品。

标题传神

鲁迅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一篇新闻作品出不出彩,首先要从做精标题开始,尤其是民生稿件,只有让标题更传神达意,才能打动、吸引读者。笔者每次写稿时,对标题都是多次推敲打磨,以达到最好效果。

抒发真情实感。民生新闻标题制作固然要告之以事、晓之以理,但还得动之以情。如果文辞平淡无奇,感情不丰富浓郁,即使新闻题材再好,也难以出彩。笔者采写的《非法化工小作坊,查!》、《工地围挡成“画廊”,很美!》、《这里的电梯何时能修好?》、《排污管道堵塞,究竟谁来管?》,这几则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浓缩,精炼的语言,再配上感叹号、问号,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使标题富有动感、视觉感,读来很有感染力。

巧用修辞手法。对于讲究准确性、可读性的民生新闻标题来说,注重修辞,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丰富的修辞方式,让新闻标题新颖生动、富有文采,从而吸引读者,赢得读者。像《人行道被压坏,市民出行常踩“地雷”》、《“电保姆”进区入户啦!》、《城区已有药店“试水”卖奶粉》、《湖天桥下市场何日搬“新家”?》、《为何这里垃圾成山无人管》等,笔者分别采用了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让标题变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能引起人们的联想,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增强标题的立体感、鲜明度。

标题题型突破。对一些反映重大民生题材的记者调查、长篇通讯和焦点关注报道,标题制作的厚实感对整篇报道的宣传效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标题制作上,我们可以考虑在题型上求创新,使标题更有冲击力。如笔者采写的反映圆失学女童就学梦的通讯标题“在结束为期近一个月的采访,汽车从山里颠簸向山外行驶时,记者的脑海中不停地跳跃着山里女童那一张张纯真朴实的面孔,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眸,她们在眺望着山外的校园,好心的老师,以及校园里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肩)点燃失学女童的希望(主)”就是在标题题型上求突破,活用导语式标题,将肩题与导语融为一体,对新闻中最重要、最打动人的事实和思想进行精心提炼,勾勒出引人深思的画面,吸引读者,打动读者。

形式多样

新闻体裁切忌千篇一律。在民生新闻写作上,如果我们习惯按部就班,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新闻体裁,容易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我们在谋篇布局时要善于思考,要根据掌握的素材和文章的主题采用消息、通讯、新闻特写、调查报告、内参等活泼多样的形式,才能让民生新闻耳目一新。如笔者在采写义诊活动进农村、农民发展水上养殖的稿件时,现场画面感很强,笔者就写了特写新闻《关爱送农家》、《清浪乡里听渔歌》。在采写反映医患关系的稿件《孩子的微笑,让我们的青春更美丽》时,笔者发现采访中反映的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就用了调查报告的形式。在采写城区违章搭建、违章建房整治情况的稿件《城区“两违”建筑为何屡禁不止》时,觉得这篇报道内容真实但公开报道容易激发社会矛盾,于是选择了内参报道。

文章结构追求灵活多变。结构是新闻作品的框架,是对新闻材料的组织,结构合理,有利于受众的阅读,不合理则会影响新闻传播的效果。在文章结构上,我们也要追求创新,使新闻作品更方便阅读,更突出主题,更易于受众理解。比如在通讯《让太平溪靓丽起来》的写作上,笔者巧妙提炼清理太平溪垃圾的环卫工人所说的三句话为三个小标题“昨天——这里碧波荡漾、鱼虾欢畅”、“今天——河道里日均清理垃圾4000斤”、“明天——如果你爱它,请别伤害它”统领全文,使文章主题更鲜明,可读性更强,更具感染力,太平溪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景象跃然纸上。稿件发表后收到了良好反响,怀化义工联合会、怀化城区中学相继开展共同清理太平溪垃圾活动,环卫部门在太平溪沿岸增设了“保护太平溪,共创生态家园”的告示牌,呼吁广大市民要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报道形式做到丰富多彩。对一些弘扬大爱大美的民生题材,我们还可配发新闻短评,以引领人们的思想,加强社会舆论引导,使新闻报道锦上添花。如笔者采写的义工稿件《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走近怀化义工》、反映建筑工地围挡变化的稿件《工地围挡成“画廊”,很美!》,分别配发了新闻短评《向怀化义工致敬》、《小细节彰显大文明》,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深化了新闻主题,活跃了版面,吸引了读者。

语言生动

民生新闻报道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常常是普通群众唱主角,我们在新闻写作上要坚持“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新闻的语言上,也应该是群众的语言,因此,要多一些生动贴切,少一些晦涩难懂;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轻薄刺激;多一些平易近人,少一些居高临下。

笔者发现,在新闻中灵活运用生动的群众语言,不仅使新闻显得真实可信、亲切随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还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在《敬老院的笑声》这篇特写中,笔者大量运用生动的群众语言,让整篇报道清晰动人、过目难忘。笔者写义工刚到敬老院的场景“清晨的敬老院显得十分宁静,一条黄狗蹲在大门口,好奇地端详着远道而来的义工,汪汪叫了两声就闪到院子里去了。”用“蹲、好奇”这些词烘托出敬老院平时鲜有人来。写义工陪老人们娱乐休闲的片段:“义工的到访,让老人们兴致特别高。平时喜欢下象棋的老人要和义工中的高手切磋棋艺,几盘棋下来,还要下;几位爱打麻将的老人搬出了好久没用的麻将桌,要义工陪他们搓上几圈。”用“切磋棋艺、搓上几圈”这些生活化的词语衬托出老人们心灵的孤独。

在《清浪乡里听渔歌》这篇特写中,记者用清晰朴实的语言对库区农民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指导下发展水上养殖致富的情景进行了生动描写:“清浪湖上碧波荡漾,一口口网箱上人欢鱼跃,一艘艘收鱼船来回穿梭。10月底,在沅陵县清浪乡库区,记者看到了一派丰收的景象。”“养鱼能赚钱,库区移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清浪乡沿河移民网箱养鱼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生活化的语言使新闻报道更富画面感,更贴近群众,文章先后被《湖南日报》、《湖南在线》、《新浪网》等转载。

(作者单位:怀化日报社)

猜你喜欢

活鱼义工稿件
我的问题③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
陈道明越俎代庖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
难忘的“得莫利”
活鱼当成死鱼卖
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