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高校举办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的探索

2014-07-14曾凡贞,石维有

学理论·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曾凡贞,石维有

摘 要: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高校,玉林师范学院顺应国家和地方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形势,通过举办“卓越班”和“挂榜班”,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方式、教育模式、师资力量及学习管理等方面,实践与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新建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190-03

新建本科高校一是时间概念上的“新建”:一般指20世纪末,为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而建立(专升本或合并升本)的本科高校;二是在办学内涵上的“新建”:不模仿、不照搬、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拔尖创新人才是各个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既可以是复合型人才,也可以是学术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近年来,玉林师范学院以地方高校的生源,以自筹经费的能力,举办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为全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

一、创办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的原因

1.时代的产物。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重点放在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纲要》在谈及高等教育改革时,全文中先后四次提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大众教育已经得到了应有的发展,精英教育不可忽视。

2.拔尖创新人才定位的认识。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纲要》也提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拔尖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不仅有类型之分,也有层次之别,既有博士、硕士段,也有本科段,重点大学是主阵地,实力较强的地方高校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

3.以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围绕着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学校加强技能培训,开展“五个一”活动。在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让每个教育专业学生写一手规范汉字,讲一口标准普通话,做一个优秀的课件,讲好一节课,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在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每个系建一个创新实验室,每年设立一批学生创新课题项目,每个学生参加一次学科竞赛,确定一个专业方向,练就一项专业技能。

通过几年的培养,学校学生在各类比赛或专业考试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从2009年开始的每两年一次的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学校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广西名列前茅,2009年,在“广西第一届师范生技能大赛”上,学校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并获得所有项目的单项奖和组织奖;在2011年教育厅举办的第二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学校选派的15位选手全部获奖。其中6位选手获一等奖,7位获二等奖,两位获三等奖。获得一等奖的专业数名列全区高校第一;2013年第三届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参赛的28位选手全部获奖。其中5位选手获一等奖,13位获二等奖,10位获三等奖。同时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第二届软件设计竞赛、全国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以及全区的各类竞赛中,学校学生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中国第一考”国家司法考试中通过率连续攀升,2010年为36.5%,2011年为40.68%,2012年为45.76%。

在这个基础上,学校提出了以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推动教学改革的策略。

4.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思想统一。玉林师范学院一直强调要满足学生的就业、学术和兴趣三种需要,目前学生的需要出现了多元化,个性化教育的呼声较高,而部分优秀学生学有余力,志向远大。同时,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即将实现教授、博士的“双百工程”,目前正在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点。顺应国家、学生和发展的需要,玉林师范学院第三次党代会部署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并提出双重要求,既要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机制体制,也要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

二、创办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的类型

玉林师范学院的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有两种类型,一是侧重实践技能的卓越班,二是侧重复合型的“挂榜班”。二者之间在动态管理、特区政策等方面是相同的,但培养目标、培养手段等方面又各有特色。

1.应用型的“卓越班”。2012年10月22日,“卓越人才教育培养实验班”正式开班,在“法学”、“汉语言文学”、“软件工程”、“小学教育”四个专业开班,每班30人,共120人,分别依托法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进行归口管理。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教育部“卓越计划”为导向,目标是探索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路径,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教育教师、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引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联合行业培养是该计划的显著特点。采用3+1的培养模式,包括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两个阶段。在校内,采用导师制,实行小班教学和创新教育,在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创新教育、教育管理、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在校外,学生强化实践训练,在中小学或行业单位内学习时间累计至少要有一年以上。为此,也要求相关行业单位共同拟定培养方案,构建完整的培养体系。比如,法商学院负责“卓越法律人才”项目,按照1:3的比例聘请了一大批法官、警官、律师作为实践导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特殊的经费保障可令普通班学生羡慕。设立专项经费,按照每生每学年15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专门用于聘请导师班主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工作开支,教师教学工作量按照一般课时的120%核算。

2.复合型的“挂榜班”。为了筹备和管理“挂榜班”,学校成立了“挂榜学院”,由教务处处长任院长,承办的二级学院院长为副院长。2013年3月7日,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挂榜班”正式开班,在“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试点,每班30人,共90人,分别依外国语学院、数学信息与科学学院进行归口管理。其他校内重点学科如历史、化材两个专业即将于近期开班。

“挂榜班”取名于紧靠学校的“挂榜山”。玉林民间素有“挂榜山崩应六秋”之典故和传说,使挂榜山增添了不少历史人文底蕴,从而起到励志作用。“挂榜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个性品质优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和创新意识强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简单地说,从“挂榜班”出来的学生,学术水平相对较高,不仅具备考研、出国的能力,也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挂榜班”的培养模式比“卓越班”更加程式化。实行“151”模式,包括一个教学平台,即校级教学平台,主要是全校性公共基础必修课;五个课程模块,即二级学院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模块、个性化教育课程模块;一项科研课题,即学生要主持或主要参与一项科研课题,设置学生创新研究课题,采用“学生选题,学校资助,导师指导,发表论文”的方式。其中,二级学院课程模块、个性化教育课程模块和科研课题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挂榜班”实行项目管理,比“卓越班”更加严格。学生应完成下列项目:1)参加1项校级及以上的竞赛,并获得三等奖或前三名的成绩。2)主持或参与(排名前三)1项科研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3)写出1篇学术论文并在刊物上发表。4)获得1个大学英语等级考试425分以上成绩证书(外语专业学生获得外语专业证书),或获得达到留学学校所要求成绩的TOEFL(托福)、LELTS(雅思)、GRE、GMAT等语言考试成绩。

三、创办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的主要举措

1.充分体现拔尖创新的培养目标。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相比,地方高等院校的培养水平存在差距,但是,学校培养目标的方向依然要体现拔尖创新的特点。第一,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第三,思维能力更加独立。再次,实践能力更加强大。最后,具有国际视野。

2.扩大自主权,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充分地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基础较好的特点。第一,扩大学生的自主权。主要从课程模块的设置、课程的选择、课题的设计、成绩的评定等各方面体现。第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理所当然要擅长动手,“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也不能仅仅擅长背书,也要擅长灵活运用。

3.统一从全校新生中招生,归口管理。地方高校比不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可以从高考直接招收培养对象,可以成立独立的学院进行管理。学校则创造条件,“择校内英才而育之”,制定统一标准从录取的各专业新生中遴选,“觅区域高士而师之”,依托二级学院归口到优势专业进行教学和管理。

4.动态管理,拒绝懒惰。学分制管理中,学生考试不合格可以重选,二次不过再选第三次。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中,就不能容忍反复挂科的现象,制定了淘汰机制,让学生可进可退,实行滚动式的动态管理,预防入选学生倒退以及浪费优质教育资源。

5.特区政策,经费支持。尽管缺乏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获得上级专项经费的优势,学校对此给予特殊政策和经费保障。管理上有明确的项目负责人,经费上设立专项经费,师资上要派出教授、副教授、博士担任教师,教学条件上,实验室、交流平台、图书馆、教室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和保障。

6.资源优先,享受教师待遇。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在教学资源方面享有优先权,一是配给单独的教室,二是图书借阅、设备使用方面享有教师的待遇。特别是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软件工程”、“小学教育”、“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四个专业,充分利用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的先进设备进行实践训练。基地在同一幢楼里集中建成九大教师教育能力发展功能模块,即专业能力发展中心、语言表达能力实训中心、测试文字表达能力测试中心、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实验室、心理健康辅导实训中心、艺术体验与实训中心、教学观察观摩中心、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体验中心、远程交互指导中心管理中心,优先供给试验班使用。

四、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的主要成果

1.课堂教学的改革。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大胆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主要以老师讲和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我们法学卓越班的林树锦老师,积极吸收“有效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为每位同学做了桌牌,并为每位学生做了ABCD四个回答问题的标志牌,当老师提问时,通过学生举牌方式的回答,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小班教学的尝试。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主要采取小班教学模式,每个实验班不超过30人,有固定的教室,用灵活的可移动即能随意摆放的课桌椅,在教学过程中便于教师加灵活地组织教学。不少教师吸收“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方式,组织课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探究者,研讨者,体验者,表达者。

4.班主任工作的创新。为每个实验班配备了高职称、高学历有经验且责任心强的班主任。这些班主任常常推出一些与普通班管理不同的举措。比如林树锦老师,十分重视学生学业规划和人生规划,鼓励学生以“能手”为近期目标,以“专家”为远期目标,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5.班级活动组织机制和形式的创新。不少班级结合本班的特点,创造了特色班级活动。汉语言文学专业试验班,分成若干个学术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在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就积累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小学教育、历史教育专业试验班,分成若干个实践小组,经常以小组为单位,深入中小学教学第一线,在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大量的见习,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获得明显提高。

6.学习的帮扶机制。有的班级吸收对弱势群体进行帮扶的方式,创造了单科优秀生对其他学生的帮扶机制。特别是复合型的挂榜班,不少学生树立考研的目标,因此,班主任引导学生在英语和思想政治两门公共课中,互相帮扶,以活动的形式确定一对一的帮扶,加速了学生的学习速度。

7.本科生导师的聘任与运行机制。实验班教学过程中采用导师制,承办实验班的相关学院都按照学校的要求,4名~6名同学配备一名导师,导师也必须是副高以上或博士以上老师才能担任。保证了在培养过程中得到最优秀老师的指导。同时规定,每月导师必须和所指导的学生进行联系,进行生活、学习等全方位的指导。经过一年的实践,大多数导师和学生都能实现每月的多次联系,效果良好。

8.动态管理机制。对实验班同学实行淘汰制,进行动态管理,规定每年在一学期中,有2门课程考试不及格,或三年级无法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英语专业的无法通过英语专业四级)的学生退回相同专业学习。在“挂榜班”有缺额时,可从相应年级进行选拔,增补学生。

9.示范作用不断扩大。试验班的各种举措在不同的环境和层次中,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首先,在同专业学生中发挥作用。其次,在承办学院的学生中发挥作用。经过一年的试验,目前学校正在着手成果扩大化的活动,要求各个试验班总结经验,凝练特色,通过校报、校网、展板进行宣传,以推动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徐晓媛,史代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

[2]崔海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13,(5).

[3]蒋香仙,周平,洪大用.国内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2(Z1).

[4]殷朝晖.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2011(4).

猜你喜欢

拔尖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
高校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中“学员队”的职能和作用研究
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