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研究生“三自教育”的新思路

2014-07-14蒋位哲,龙艺,江景涛

学理论·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微时代新思路研究生

蒋位哲,龙艺,江景涛

摘 要:研究生“三自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科学厘定“微时代”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微时代”研究生“三自教育”的困境,并提出了“微时代”研究生“三自教育”的新思路:培养网络认知,科学自我教育;注重网络实践,加强自我管理;捕捉网络信息,理性自我服务;提供广阔平台,营造教育氛围;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关键词:“微时代”;研究生;“三自教育”;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189-03

引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以“微”的名号,从微博、微信、微小说,到最近炙手可热的微电影、微旅行、官方微博发布群等,“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互联网舞台,让现代中国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较2011年底增长9.5%。其中,大学生网民中使用微博的人数逐年递增,尤其是研究生网民中使用微博的人数已基本饱和。很显然,研究生群体已成为“微时代”的重要参与力量。“以微博、微信、BBS、QQ、MSN等为代表的‘微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生活主题,越来越多的研究生个体也愿意通过网络论坛、新闻跟帖、博客日志等渠道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意见与建议。”[1]然而,这些新颖的微传播方式在方便研究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宣泄情绪、休闲娱乐、表达情感、探索和尝试新生活的同时,也给研究生“三自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此,借鉴前辈们的相关研究成果,科学厘定“微时代”的内涵及特征,具体分析“微时代”研究生“三自教育”的困境,再探“微时代”研究生“三自教育”的实施路径,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微时代”的内涵及特征

(一)内涵

“微时代”即以微博、微信等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练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在微时代,人们彼此之间传播、交流信息乃至进行情感沟通,仅仅通过百余字就可以完全实现。然而,对于信息接受者而言,消化信息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信息内容与数量却异常丰富,这就要求信息生产者提供具有高黏度、冲击力巨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并提高受众阅读兴趣的内容。

(二)特征

与广播、报刊、电视以及户外广告四大传统传播方式相比,以微博为代表的微传播方式更具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

1.信息传播的流动性

信息传播的流动性,主要是指以自身所具有的物理形态存在着的微博,在技术上打通了互联网与手机之间的隔阂,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登录手机微博参与即时更新。微博对流动中的信息与个体的社会网络实现高度整合,成为用户积极创造内容并彼此交换信息的平台,每个人皆有可能成为影响信息流动的关键节点。同时,微博主要是用140字以内的短消息形式来发布,不需要在语言方面进行复杂的创作编排,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浏览、传播信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激发阅读的喜好。

2.信息表达的碎片化

信息表达的碎片化,主要是指面对受众表现碎片化。微博是一个碎片化沟通的平台,微博内容可以是上下班路上的所见所闻、工作间隙的闲谈、夜生活的精彩瞬间等来自于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碎片。然而,信息表達的碎片化不仅仅体现在文字上,同时也体现在时间上。微博的技术门槛低,发布方式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终端的限制,碎片化的时间能够得到更多利用,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全天候”、“大信息量”、“直播”式的传播。

3.信息接纳的可控性

信息接纳的可控性,主要是指微博消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在其“微结构”基础上为传导者和接收者提供了功能强大的个人独立平台,空前释放了个人在线活动的空间和自由,使得两者合二为一。与其他网络媒介传播方式相比,微传播拥有更大的话语空间与自主权,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平民大众的创作和发表欲望,并使得这些大众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借助微传播方式,他们可以自由构建个人的社交网络和社区,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注对象,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编辑微博内容,从而形成了“人人即媒体”的传播格局。

二、“微时代”研究生“三自教育”的困境

研究生“三自教育”就是指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其核心内容是突出研究生个体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教育、管理、服务中的发挥,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然而,随着网络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微传播方式在研究生群体中的风靡,方便了他们学习、生活的同时,也使得研究生教育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化,从而给研究生“三自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微时代”对研究生自我教育提出的挑战

研究生自我教育,就是指研究生个体根据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对自我提出任务,把自我作为认识、约束、调控与改造的对象,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处在“微时代”的研究生个体,喜欢将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瞬间、思维方式等,以微博形式予以呈现。通过微博,具有不同价值观、精神信仰、生活方式的研究生个体,可以与其他研究生个体进行及时的信息交换和传递。然而,这种瞬时性的信息交换和传递方式,使得每一个研究生个体都是一个中心,每一条信息都可能引发共振和向中心集聚效应,既具有相同或相似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研究生个体可能进行聚集,最终演化为群体行为和共同行动。正是微传播这种强大的功能,迎合了青年一代研究生群体心理上的广泛需求。然而,他们在“微博”里寻求彰显自我的同时,由于受到研究生个体心理成熟度的影响,很有可能不加甄别地去接受某种错误的社会思潮,从而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基于“微时代”的微传播方式无疑是给研究生自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微时代”对研究生自我管理提出的挑战

管理学认为,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最终实现某一特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基于此定义,研究生自我管理,可理解为研究生对自身的思想、行为等的约束和引导,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活动过程。在当今“微时代”,这些带有自我管理性质的活动往往由于微传播的影响而变得复杂。比如,微博作为“微时代”信息传播的一种典型形态,它是一种裂变式传播:即一个人传给一群人,那群人中的每一个人又可以传给另外一群人。为此,这种裂变式的传播方式被人形象地比喻成病毒式传播,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表达欲望。然而,基于这种传播方式,在某些重大事件发生时,一些别有用心者常常以微博为平台,刻意夸大,甚至捏造虚假消息,混淆视听,并迅速传播。这些不真实、不健康的消息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环境,同时也使得研究生自我管理的难度增加。

(三)“微时代”对研究生自我服务提出的挑战

研究生自我服务,就是指研究生出于自身的利益或满足感而进行的可供有偿转让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物质服务和思想意识上的提高、价值观念发展等精神服务。当今的研究生个体普遍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在许多场合喜欢自我表现,思想上也较超前。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信息的表达更加碎片化。然而,受微博信息“单一性”和140个字符的限制,微博客中的一些研究生个体所生产、传播表达的信息,多数是个人琐碎的生活细节,或新闻、事态的滚动进展,每一条单独的内容,都只能表达有限的信息。基于微博语言的碎片化,网络信息的内容与教育者所传输的信息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现象将非常普遍,这可能会引起他们思想上的疑惑、混乱,甚至逆反。另外,“‘微时代互联网所具有的天然落地、移动即时、互动隐匿、海量信息、组织动员等特征,使得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强化。同时信息泛滥、情绪泡沫、安全隐患、诚信危机、审美颠覆等道德困境进一步凸现”[2],这使得研究生自我服务的道路更加任重而道远。

三、“微时代”研究生“三自教育”的新思路

对于研究生“三自教育”来说,“微时代”的到来,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抓住机遇,努力克服挑战,是研究生“三自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

(一)培养网络认知,科学自我教育

在“微时代”,培养研究生个体的网络认知就是要培养出研究生个体在“微时代”的自我意识,即研究生个体在“微时代”对自身的个性特征、能力特点及社会角色等的认知。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基础,研究生个体只有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自我认知后,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的自我教育。认识自我可以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以及自我反思的途径来实现。首先,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内容有很多,研究生个体对自己客观的自我评价是认识自我的前提。在“微时代”,研究生个体自我评价就是评价自己的网络知识是否丰富、网络意识是否强烈、网络道德是否高尚以及网络行为是否文明。其次,他人评价。由于自我评价容易受到自我意识的影响,评价过程中往往带有感性的因素,评价结果也往往不够准确。相比较来讲,他人评价的客观性较强,评价过程也比较理性,评价结果也相对准确一些。最后,自我反思。曾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反省是一种自我监督,是自我认知、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出发点。基于自我和他人的评价结果,明晰自己的个性特征、明确自己的能力特点、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并主动反思自己的劣势所在。只有这样,研究生个体才能进一步更好地实施自我教育。

(二)注重网络实践,加强自我管理

研究生實践活动是研究生个体的一种自觉、自我行为,在活动地点上,有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之分。随着网络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生实践活动又有网上实践和网下实践之别。在“微时代”,新思想、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研究生应在思想和行为上与时俱进,不仅要理性接受“微时代”的一些相关新思想,而且要多多注重网络实践,加强自我管理。研究生群体以网络为载体而自发组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组织,诸如:网络班级、网上党支部、网络论坛之家、人人网、QQ群等网络社群可以称得上是虚拟的集体。这种虚拟的网络集体跟现实中的集体几乎没什么大的差别,同样也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以及正确的舆论导向等,集体中的成员之间同样也能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激励。很显然,这种虚拟的网络集体已成为了研究生个体自我管理不可或缺的外部力量。集体活动是广大研究生群体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影响源。通过集体活动的开展,研究生个体之间可以增进了解和友谊、培养起合作精神,这有助于他们思想道德的提升以及实践能力的增强。因此,研究生个体应积极加入正式或非正式的网络集体,广泛开展网上学术论坛、网上党建活动、网上团日活动、网络竞技活动等网络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网络实践活动过程中实现自我的超越和发展,不断提高自我的组织、沟通、协调、领导能力,特别是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捕捉网络信息,理性自我服务

在“微时代”,网络已在研究生教育中广泛应用。网络技术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效结合,不仅拓宽了研究生教育的渠道、创新了研究生教育的手段,而且也极大丰富了研究生教育的资源。很多时候,网络成为了研究生个体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然而,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交互性等特征,使得网络上传播的信息正反两面性共生、多样性与复杂性共存。比如,大量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红色信息在网络上传播的同时,一些反映“官二代”仗势欺人的“李刚事件”、折射社会丑恶现象的各种“门”事件、揭露群众利益难维护的系列“拆迁事件”,以及揭露贪污腐败的各种“豆腐渣”工程事件等等负面网络新闻事件也充斥网络。“研究生群体具有思想相对成熟、人格相对形成、处事相对现实、活动相对分散等特点。”[3]他们追求理论创新和自由个性的意愿相对强烈,对所接触的社会现实有着相对独立的看法。这些折射社会黑暗面的新闻资讯以及一些负面影响事件很容易被网络媒体渲染、放大,一些研究生如果不能从本质上认识和对待这一现象,不能以积极的、乐观的、进取的、务实的心态对此做出判断的话,将会给他们思想道德的培养、行为习惯的规范以及自我教育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研究生个体在获取网络信息时,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的鉴别力,以便从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中捕捉到有用信息,为我所用,服务自我。

(四)提供广阔平台,营造教育氛围

在“微时代”,研究生群体已成为网络的常客。网络技术的开放性、网络内容的丰富性和共享性等优势,深受研究生群体的喜爱,并且给他们提供了很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便利资源。高校在对广大研究生群体进行教育时,应有效占领网络阵地,为研究生群体“三自教育”提供广阔平台,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比如,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托网络媒体,组织广大研究生群体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此外,基于研究生群体专业性强、思想相对成熟、行为相对理性的特点,高校可以在校园内外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三助”平台。“研究生‘三助指的是研究生担任助理教学人员(助教)、助理研究人员(助研)、助理管理人员(助管)。‘三助工作不但能从经济上保障研究生完成学业,而且也为其搭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4],有助于研究生个体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另外,随着网络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研究生个体的主体性更加突出。在日常教育过程中,研究生个体应充分利用“三自教育”的平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挖掘研究生党团组织、班组织和研究生骨干的作用”[5],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五)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伴随着高等院校校园网络日益发展的步伐,网络逐渐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宿舍、也走进了校园的各个角落,逐渐形成了一种开放性的网络环境。然而,以网络为媒介形成的网络文化,充斥着庸俗的灰色信息,打破了社会生态传统秩序,对研究生“三自教育”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比如,网络文化中的信息垃圾传播具有量大、快速、隐蔽、智能、多样、高危等特点,不仅给研究生教育工作科技防范设置了重重阻力,而且也使得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法规能控率偏低,对研究生的传统道德行为规范形成了巨大冲击。研究生这一高学历群体,在与网络文化的接触中,网络文化不仅造成他们生理性缺失、道德低下、行为失范、伦理意志弱化、社会责任感淡化等不良状况的出现并日益严重化,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对日常教育活动的接受效果。因此,高校在对研究生群体进行教育时,学校的宣传部门、网络技术部门等相关部门应把“把关”任务做好,重点做好“疏”和“堵”两方面的工作。同时,网络技术管理人员要密切注意学校网络的运作情况,经常查看各种电子公告栏和各用户终端,及时清除各种非法的网络信息和网络垃圾,对网上的一些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要及时给予批评和惩罚,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从而净化网络环境,为研究生“三自教育”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杜坤林.“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成与干预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76.

[2]吴小英.微时代视域中高校网络德育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84.

[3]赵永新.研究生思想教育的多维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79.

[4]李成龙,林文伟,朱英,张帅.充分发挥研究生“三助”的德育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91.

[5]吳春梅,陈一恒.意识形态导向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功能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26.

猜你喜欢

微时代新思路研究生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少儿科普出版的新思路
这五年,我们共同走过——新思路 新作为 新突破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