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构创意时代的影视剧文化——从《甄嬛传》人物头饰探寻历史题材剧中历史与时尚的结合

2014-07-14东华大学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22期
关键词:甄嬛传后宫头饰

傅 婷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200000)

《甄嬛传》荣获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第1届中国影视金牛奖最佳电视剧奖,首届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年度评选表彰大会·最佳人物造型设计奖。《甄嬛传》电视剧首轮播出时间2011年11月17日(绍兴新闻综合频道),2011年至2014年期间各电视台反复重播。1电视剧《甄嬛传》的获奖和热播说明该电视剧是好的电视艺术品和好的电视剧产品。一个好的产品一定是能够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样,一个好的电视剧艺术品一定是充分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要。大众需要艺术,艺术正是历史与时尚的有机结合的产物,2时尚是时代崇尚,“自然界有其气候,精神方面也有其气候,自然界的气候的变化决定着植物以什么样的种类出现,精神方面的气候变化决定着艺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3本文以剧中后宫女性“头饰”为研究线索,探究一部受大众喜欢的电视剧是如何把历史和时尚有机结合塑造人物、强化电视剧主题,引人入胜,满足观众精神诉求的方法。为电视艺术创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头饰设计运用与历史的“符”和“不符”的交织

(一)头饰设计运用的“时空置换”

《甄嬛传》是以中国清朝雍正时期为时代背景的历史剧,雍正执政时代是公元1722-1735年,剧中后宫女性的朝服头饰基本符合清代头饰制式,日常发式对照《雍正行乐图》也基本吻合。但剧中头饰出现最多、最引人注目的头饰“大拉翅”是清代孝钦皇后时期(即慈禧公元1835-1908年)的头饰,4据说是慈禧晚年为掩饰白发和增加发量而发明的。这样看来电视剧中后宫女性头饰是“清代时空”里符合和不符合的交织,这种交织的巧妙地为观众强化了清代的故事背景,因为“大拉翅”是属于清代的独特服饰符号,这也为展示人物个性拓展了艺术表现空间。头饰是中国古代身份地位的标识;头部是人交流关注的中心,头饰可以更好地烘托人物个性。这种交织也呈现了电视剧的艺术表现方法是“在有度空间里的创造”,这种创造会带给观者“视觉新意”,其中蕴含了历史与时尚的结合,这种时尚观即是:典型形式的艺术再造。5

(二)头饰设计运用在表达人物身份信息时的“符”与“不符”

《甄嬛传》剧中,为了凸显华妃的飞扬跋扈,常常在服饰装扮上跨越身份界限,甚至有史学家的质疑,质疑华妃在服饰装扮上的越位是“不符合”史实的。6这种适当的越位正是为了凸显华妃的身份和个性,渲染封建王朝后宫斗争的严峻。电视剧中后宫的第一个场景就是给皇后与华妃的一场对手戏,娇艳的华妃一袭紫红色旗装,比一般略大的两把头廓形,满头华丽的点翠珠饰,耳坠明珠,髻饰的亮点在于圆润莹亮的殷红镶黑红宝石并不至于越了正宫身份的装扮,却雍容华丽,尊贵无比,一眼便观测出她在后宫此时的地位;再看皇后,此时的皇后虽是戴了赤金的钿子,满头金色的正宫范儿,配一袭水蓝色旗装,虽不失母仪天下之气,看起来却甚至不如华妃身份贵重。在此之前的一个场景刚好是雍正上朝时对年羹尧的册封,强调了年羹尧的重要地位,就是为了引出华妃实力雄厚的身世背景,她是年羹尧的亲妹妹,而年羹尧有事辅佐雍正皇帝登基,且手握兵权,战功赫赫的一个人物,他在前朝的分量奠定了华妃在后宫的可说是无人能及的地位和皇帝无尽的宠爱,甚至皇后在她面前也只是个略敷衍一下面上过得去即可的人物。观众需要“对比”和“冲突”品味剧情,电视创作艺术地呈现“对比”和“冲突”也是时尚观的表达。

(三)头饰色彩和材质与历史的“符”与“不符”

《甄嬛传》中后宫人物头饰多彩华丽,更像一场一场时装秀。头饰上装饰的花朵模仿清代的“象生花”也是由娟和绒制成,华妃那个著名的蓝色华冠也是用“点翠”形式呈现,整体服饰氛围能令观众感受清代“历史感”的真实,电视剧幻化出大众理想中的清代宫廷生活画面,美丽服饰使电视剧观赏性更强,美丽画面令观者愉悦。史实是:清代的服饰色彩“一反明代官服彩色浓重壮丽,而日趋素雅调和。”7电视剧制造了一个观众心目中的历史画面,是创作团队时尚观的表达。

艺术创作要呈现自己的观点,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艺术欣赏时我们应当摒弃陋习和偏见”。8《甄嬛传》电视剧人物头饰设计巧妙运用与历史史实的“符”与“不符”的交织来表达创作团队的时尚观,这种交织幻化了一个多彩的美丽情境,营造了一个为主题服务的“历史背景”,这种交织是恰当的艺术表现。艺术是架构在与历史“符”与“不符”之间的桥梁,这种“新写实主义”引领观众体验想象的真实。9

二、在头饰装扮中窥见时尚

(一)品牌和华丽

《甄嬛传》拍摄于2010年,2011年至2013年从首播、热播到复播,2011至2013大众对品牌及奢侈品的崇尚到达空前高度,各大品牌店布满中国一线城市;香港海港城品牌店门口人们等待的长队;明星们扎堆到国外看品牌秀;网络上的各种品牌代购……穿着品牌被看成是成功和财富的标志,所以有“土豪金”的华丽。在这样的观影时代背景中,清宫的奢华、神秘犹如一个复古的秀场,华妃、众妃子穿戴华美向观众款款走来。清宫加雍正就是著名“奢侈品牌”,包括著名的清宫头饰,从公元1723年至今近300年雍正王朝通过《雍正行乐图》《雍正十二妃子图》等艺术品向世人宣告着的中国式的奢华和美丽,《甄嬛传》通过艺术方式建构时光隧道让观众领略了中国的品牌,中国式的奢华美丽。

(二)仪式感体验

《甄嬛传》的人物典型头饰“大拉翅”,极其具有仪式感,“大拉翅”头饰是要搭配花瓶鞋穿用的,因为要保持身体平衡,这形成满族女性独特的仪态风范,人物着装后对举动行为有严格的规范礼仪要求。中国是礼仪之帮,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是需要仪式感生活的,仪式感是礼仪、归属、秩序、责任,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10头饰是表达仪式的重要道具,参加仪式的衣服一般都配有头饰或礼帽(头饰是头上的装饰物,其中包括现代生活的装饰帽)。中国古代头饰是身份地位的标识也是参加礼仪场合重要的服饰品,虽然封建的服装制式体现腐朽的等级观,但从民族文化延续的角度上,这种传统仪式感的体验,有助于大众客观地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具有民族民俗文化的仪式感体验是目前大众生活中缺乏的,但,是大众需要的。11

(三)个性演绎

《甄嬛传》后宫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在人物个性的表达上巧妙的利用头饰烘托人物,在整体人物服饰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巧妙体现在于分寸的把握。例如:头饰装扮只有配合服饰表达身份和暗示境遇的的变化,没有成为人物“好人”“坏人”的标签,这种“好人”和“坏人”之间的模糊,这种“模糊体验”,12激励观众参与思考,共同建构属于个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巧妙的渗透表达电视剧的中心思想,即封建后宫人物无论输赢一致的悲惨结局。“激励”和“参与”是现在人们喜欢的观影模式。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步步惊心》《美人心计》《倾世皇妃》等一系列古装剧的相继热播,历史古装题材电视剧层出不穷。不可否认这些古装电视剧给观众带来了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这种怀旧情怀也契合了当今时尚的中式复古风潮。从2008奥运会开幕中国文化展演、各种产品中国文化的演绎;街边、网络的“中式古着衣店”、明星的改良“中装礼服”等等,13都验证了大众的中国文化情怀,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探究在民众中蔚然成风。一部热播的历史题材剧一定是能够满足大众观影诉求的产品,在当下倡导创意的时代里,影视创作只有充分研究时代需要、时代的崇尚,形成有自己的时尚观的艺术语言,才能制造出大众喜欢的历史题材影视剧。时尚不是流于式样的表象,时尚是体现当代文化和精神的物质表达,《甄嬛传》是受大众喜欢的历史题材剧,它用“新写实主义”艺术方法向大众呈现了历史与时尚、舞台与现实的交织,这种交织既有距离感的神秘又有自我想象和思辨,电视剧的热播是电视剧的制作方和观众共同创造了《甄嬛传》。

电视剧巧妙运用历史和时尚的结合,艺术创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幻化了一个华丽而凄婉的清代后宫生活,14巧妙地引领观众进入剧情,76集跌宕起伏的观影过程是一次体验穿越时光的旅行。

注释: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979532/12229029.htm

2.(美)弗雷德·S·克莱纳 编著,诸迪 周青等译.《加德纳世界艺术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6:23.

3.(法)丹纳 著,曾令先 李群 编译.《艺术哲学》.重庆出版社,2006.8:5.

4.周锡保 著.《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9:484.

5.(法)丹纳 著,曾令先 李群 编译.《艺术哲学》.重庆出版社,2006.8:2.

6.清史专家评《甄嬛传》,2012年04月27日13:53,新闻晚报,程绩,http://news.qq.com/a/20120427/000849.htm

7.沈从文 编著.《中国古代服饰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6:520.

8.(英)贡布里希,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10.

9.王受之 著.《世界当代艺术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72.

10.何明 主编.《仪式中的艺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6:9-10.

11.“82.8%的人希望强化中国人自己的仪式”《中国青年报》仪式感缺失调查,2011年04月21日 王聪聪,http://zqb.cyol.com/html/2011-04/21/nw.D110000zgqnb_20110421_2-07.htm

12.“中国元素闪亮戛纳”,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11/0513/05/73TN11RT00014AED.html

13.縢守尧 著.《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3:223.14.闫玉清.“《求是》为《甄嬛传》正名”.《求是》,2014(1).

[1](美)弗雷德·S·克莱纳,诸迪 周青等译.加德纳世界艺术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

[2](法)丹纳,曾令先 李群 编译.艺术哲学[M].四川:重庆出版社,2006.

[3]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4]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5](英)贡布里希,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M]. 第十五版.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6]王受之.世界当代艺术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72.

[7]何明.仪式中的艺术[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8]杨源.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C].北京:艺术与设计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甄嬛传后宫头饰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一个易拉罐引发的后宫戏
后宫正传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头饰类恐龙
《甄嬛传》在美遭吐槽
“帽子展”
西班牙流行止痛头饰
《后宫·真烦传》专题之女帝家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