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视野下的《花四两脱贫记》

2014-07-14张颂华

短篇小说 2014年4期
关键词:干事官场小说

张颂华

审美视野下的《花四两脱贫记》

张颂华

官场小说是以反映当下社会的官场生态环境以及官员生活状态和行为模式的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中都有所呈现,往往根据作者对官场文化的理解和作品的审美取向各有侧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思想可谓由来已久,不仅成为普通民众思维中习以为常的价值评判参考,更衍生出中国独有的官场文化。无论是在传统社会的架构体系中,还是接受了西方文明影响的20世纪初,中国文学都始终没有将自己的视线远离官场,进而形成了中国文学长久的官场小说传统。

一、潜藏的官场生态

中国文学对于官场生态的描写始终抱有高度的热情,我们可以在晚清民国的中国文坛发现官场文学作品的代表。受制于中国古典小说的撰写模式和价值评价准则,这一时期的官场小说并没有从审美的角度去解析孕育中国官场生态的文化氛围,更多的是针对具体的个案进行辛辣的讽刺。虽然不乏优秀的事例,却没有为读者创造出具有代表性的佳作。

进入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社会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时代,长久以来退出中国人生活的官场文化又重新出现。如何界定官场小说的问题,学术界和文学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如果仅仅是小说文本涉及到官场生态就将其视为官场小说,未免有过于宽泛的嫌疑。笔者认为,官场小说不仅是指描述官场的生态状况,更为重要的在于展现人性在欲望的腐蚀下不断萎缩,当作者以展现现实社会的阴暗面为主要的创作目的时,即便他是以宣扬为主旋律,也是以鲜明的旗帜从另一个维度来展现人性深处的呐喊。“由于这类小说题材的基本内涵主要是针对以官场为核心、以公共权力异化为主要特征的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社会丑恶和社会腐败进行某些揭露和批判,所以这类小说也常常被称为 ‘官场小说’。”[1]

王宝国创作的小说《花四两脱贫记》是一部略带黑色幽默色彩的官场小说,作者巧妙地规避了直接描写官场生活可能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最为重要的是,作者对官场生活并没有较为直观的体验,理所当然地从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官场生活体现的现实社会的阴暗面,将其完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小说向读者讲述了发生在花四两身上的 “传奇”故事,他幸运地被选为了交通局的扶贫对象。花四两并不知道成为扶贫对象将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让所有的人感受到了犹如 “坐过山车”一般的神奇体验。首先,是让花四两烦恼的牛粪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其次,是他享受到了为自己修房子的特殊待遇;最后,花四两还成为电视宣传片中的人物。在一片快乐、祥和的气氛中,花四两似乎真的摆脱了 “贫困”的帽子,过上了和村里其他人一样的生活。

那天晚上,花四两是一个人在家睡的。花四两一直睡到天光大亮,中间连梦也没做过。这是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睡得这么踏实。紧挨着他睡的是那个女人带回的半大孩子。孩子把一条腿架在花四两身上,那亲热劲儿,好像他们天生就是一家子。

花四两的儿子终于讨上了媳妇,虽然还带着一个孩子,在作者的笔下却 “好像他们天生就是一家子”。当花四两摆脱了贫困的帽子之后,似乎他才应该是整个事件的最大受益者。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使得花四两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两个关键人物在事件前后有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分别从张局长、齐干事摇身一变成为张副县长、齐副局长。当读者注意到这一点之后,就不难理解作者试图通过这篇小说解释的潜藏在中国官场的 “潜规则”。花四两仅仅是官场人士借以达到某种目的所需要使用的棋子而已,他本人从来就没有弄清楚自己在整个事件中的地位以及他所发挥的作用。

二、模糊的官场文化与 “官场小说”的繁荣

很多评论家将 “官场小说”的繁荣归结于中国文化中的 “官本位”思想,当某一位作家创作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所谓 “官场小说”之后,就直接被赋予了官场小说作家的称号。我们应该认识到:“官场小说在世纪之交的 ‘粉墨登场’、众声喧哗,成为这个时段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但其众多的创作形态已经模糊甚至严重干扰了我们对集聚于同一名下的官场小说的正确评判,导致我们在 ‘共名’之下难以形成统一的、清晰的官场小说审美概括和价值估衡。”[2]

当我们无法对 “官场小说”给予准确的定义时,另一种现象的出现也直接影响着我们试图从审美的角度去解读这一文学现象。很多被冠以 “官场小说作家”的人对于强制性戴在自己头上的帽子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比如创作了《国家干部》的李春平就曾这样说道:“北京的某报纸称我是继王跃文之后的官场作家,我很讨厌这个说法。我不是官场作家,我写了那么多城市小说、爱情小说,现在写官场小说也只是偶尔为之。”[3]李春平的反驳或许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他毕竟承认自己曾经撰写过一部分的 “官场小说”。仅从其话语所蕴涵的信息而言,他就承认了官场小说的存在,只是对于自己被划入到 “官场小说作家”感到不满意。

当我们拨开笼罩在 “官场小说”繁荣表象上的迷雾,就会发现这是一片有待开垦的荒芜之地。在小说《花四两脱贫记》中,官场文化被作者巧妙地掩藏在花四两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背后。如果以较为严格的意义进行划分,我们并不能将这篇小说列入 “官场小说”的行列中。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模糊本就是官场文化的一大特点。各种官场小说中所描述的官员们以及围绕在他们周围的阿谀奉承之辈,正是由于制造了各种形式的模糊的官场规则,才使得自己掌握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在花四两的身上,读者可以看到在他看来无力购买的牛粪仅仅是某些官员一笑之间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事实上,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也同样感受到官员与自身之间在掌握社会资源层面的巨大鸿沟。或者正是这一差别直接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官本位”思想。

“官场小说”的繁荣是中国当代文坛发展的一大奇观,其根本因素在于以现代人的思维重新改写了传统观念中的官场文化,发生在花四两身上的故事就是最佳的证明。他始终没有知晓自己为何会成为被帮扶对象?张、齐二人围绕着自己所做的一切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对于自己而言又意味着什么?作者笔下描写的官员们正是利用民众在信息获得层面的不对等,使他们成为自己攫取利益的工具。模糊的策略是支撑官场文化继续运行下去的关键,它成为 “官场小说得以繁荣的关键”。

三、传统文化的审美解读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孔子及其弟子创建的儒家文化,“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主宰着士大夫阶层的行为原则。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也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正如福柯所说: “权力无所不在,并不是因为它包含一切,而是因为它来自一切方面。”当从社会各个阶层获得了丰富的文化信息的官场文化最终成熟之后,它也以特殊的方式反哺着中国人的思维。我们可以在很多官场小说的描写中看到某一种介于官员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人物。他们对于官场文化有着洞若观火的丰富经验,甚至能够以游离于政府之外的非官方身份为官员出谋划策。他们的存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谋士文化在现代官场的歪曲再现,读者可以在他们的身上将官员隐藏的一切领悟出来。

因为上了一层底肥,花四两大棚里的瓜秧长得飞快,不过两个月,便长得青葱翠绿,水灵得如十七八岁的女孩子。花谢了便结了黄瓜。六月最热的时候,村里的柏油路罩了面。罩面这天,村长又和齐干事来到了花四两家。花四两已经没有了前几次的紧张,见齐干事伸过手就实实地握住,弄得齐干事费了好大劲才把手抽出来。齐干事说,老花,这次是代表张局长来看望你,说着就让司机把面粉、花生油、整箱的火腿搬下来。与司机一同来的还有三个工人,是来建沼气池的。花四两眼又不停地眨起来,不由自主去捉齐干事的手,被村长拦住了。村长俏俏地说:领导不伸手,不要主动去握。听到此,花四两忙又把伸出去的手缩了回去。

花四两的生活在张局长和齐干事的关心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他始终没有明白根本的动力究竟是什么。花四两选择了以农民最为朴素的道德评价标准去处理发生的一切,他主动将自己的手递向了齐干事,却被村长告诫:“领导不伸手,不要主动去握。”村长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传统官场小说中所描绘的游离在官员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人物,他们对于官场中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事原则有着洞若观火的洞察能力。一方面,他可以成为官员处理部分事情的得力助手,却始终无法成为官僚体系中的一员;另一方面,他时刻告诫、引导着普通民众,帮助他们面对和解决如何应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

在笔者看来,将官场小说作为当下社会历史的某种折射进行解读是我们审视官场小说的一种方式。“历史是已消逝了的存在,了解历史真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借助统治以最终胜利者的立场选择和编撰的历史材料,如历史的钦定官吏,由此获得对历史的总体看法,我称为庙堂的历史意识。”[4]当小说《花四两脱贫记》中的花四两安静地睡在自己的大棚中,他的生活正在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行。或许他需要感谢官员对于他的帮扶,却无法预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如何持续地影响自己。这篇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不算太心酸的故事,却是一个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故事——那些受到了 “张局长” “齐干事”关照的帮扶对象,他们真的知道自己拥有如此生活的真实原因吗?或许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围绕寻找答案的道路将要碰到的种种困惑。

[1]张恒学.论世纪之交的反腐小说[J].理论与创作,2005(05).

[2]郑国友.论世纪之交官场小说的审美形态[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04).

[3]吴立艳.官场文学,一个特有的文化现象[N].中国图书商报,2005-03-11.

[4]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19.

张颂华(1970— ),女,云南石屏人,本科,普洱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外文学评论。

猜你喜欢

干事官场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忠诚许国,老而弥笃”——“干事创业敢担当”评论之一
职务纵有“天花板”,干事也没有
放开干事创业的“手脚”
“李云龙式”干部如何发现,怎样用好——这也是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重要标尺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