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死的核桃树》的死亡叙事分析

2014-07-14

短篇小说 2014年4期
关键词:核桃树村里人作家

龚 频

《不死的核桃树》的死亡叙事分析

龚 频

死亡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世界最重要的母题之一。在中国当代文坛,阎连科是以死亡叙事著称的,他的作品中始终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受其影响,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坛大量涌现出以死亡为母题的文学作品,大批作家也投身于死亡叙事的文学创作,营造了中国当代文坛极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一、英雄没落的时代

文学是人类生活中精神世界的重要存在方式之一,它体现了作家艺术生命对于现实生活的折射。因此,文学无论是从其起源的层面进行分析,抑或是针对当下的社会现实进行研究,我们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或探究人的本能欲望,或拓视生命潜能的底限,或再现自身生命表象的繁琐状态等。作家的世界观制约着其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左右着文学价值取向,同时又决定着时代精神对这种价值取向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1]

对于崛起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作家而言,他们或亲身经历了 “文革”十年的洗礼,或从前人的讲述中感受这段岁月对于人性的摧残。在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所掀起的时代思潮中,个体生命的毁灭已经司空见惯,更多的是国人对于生命消亡的麻木感令人感到震惊。如果说将死亡视为人生的一种苦难,在作者的讲述中更多的来源于无意识的流露。这是一个没有了英雄的时代,人们不再崇拜某一个人、某一种思想,他们尝试着系统地反思曾经被视为神圣的存在。随着社会思潮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人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文化传统——他们尤其对传统文化中的英雄人物表现出强烈的反思意识。英雄并不一定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也可以是承载着重要历史使命和伟大社会责任的人。

小说《不死的核桃树》就为读者描述了一位逐渐走向没落的英雄——老高太太。在小说主人公的回忆中,读者们了解到她曾经拥有的辉煌:老高太太不仅是村里最有声望的萨满,为村民们消灾解难,甚至还曾挽救过童年时代的主人公。曾经的辉煌都随着岁月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成为历史,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讨论着这位曾经守护自己的英雄为何还没有死去。在村里人看来,老高太太的离去将为他们带来的就是那棵守护了多年的核桃树。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并非核桃树可以为自己带来巨大的财富,而是缘于核桃树能够成为人们生活中守护平安的象征。

作者试图通过小说向读者阐明的基本事实是:老高太太的死亡几乎是村里人所有人的渴望,他们被自我利益所扭曲的灵魂在此时得到了完整的呈现。一方面,老高太太的离去代表了英雄时代的彻底没落,与她一样正直、善良的灵魂在经受了无数的折磨之后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另一方面,村里人内心深处的欲望正被现实的物质欲所鼓动,与他们一样的愚昧、残忍的生命在现实社会的洪流中不断前行,成为人生中永不停歇的悲剧真正的起点。作者讲述的悲剧不仅发生在主人公的故乡,也在白山黑水之外任何一个村庄中不断地上演着。悲剧的时代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对传统的彻底抛弃,而且是颠倒黑白、不分是非地遗忘。当后人在文学世界中讲述这一切的时候,留在字里行间的就只有心灵深处无法磨灭的痛苦记忆。

二、反传统的叙事选择

我们了解到,“五四以前的文学作品,几乎不写死亡的必然性和终极性,不敢将死亡作为一个实体性的事物直接面对……五四文人们则尽情地表现死亡的必然性和毁灭性”[2]。由此发轫,中国文学开始关注死亡,作家们不再将文学作品中描写死亡视为某种禁忌话题,而将其转化为人生的精神性体验。因此,我们可以在很多作品中看到,作者对于死亡的描写并不是恐怖的、面目可憎的,反而是以玩赏的态度在研究死亡的存在意义。这是因为在这一类型的作家看来,“作为体验的对象,更将其作为欣赏的对象。在这些作品中,死亡变得纯粹而美丽,并且作者的叙述笔调是冷漠的、客观的,仿佛没有一个死亡意识的旁观者”[3]。

当我们将反传统的叙事选择落实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就会意识到作家的选择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就小说《不死的核桃树》而言,在很多读者看来,老高太太仅仅是山村中极为普通的萨满,她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可以被划归到封建迷信的范畴之内。这种认识并不存在着逻辑层面的讹误,但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就会意识到:“在后现代语境中,死亡不再是严肃、沉重的话题,死亡的神圣与庄严被化解,无意义的、荒诞的、戏谑式的死亡不断涌现,成为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甚至主题。这种转变是一种对传统理性、真理、法则所象征的社会规范的颠覆,并且在这样一个 ‘去现实’的奇幻情景中,以看似荒谬的方式表达对生命寓言式的思索。”[4]老高太太的逝去固然是必将发生的事情,人们对待这一事件的态度也很能展现反传统的荒诞叙事色彩。

母亲说:“这是我和你爹抢到的,咱没人家有能耐,就抢到了这些树枝,树干一块都没抢到——你挑些粗的,回去求人刻成桃木剑,大的放到家里,小的放到包里,去火葬场之类的地方,什么邪魔外道都不敢近身。”

叶秀文无奈地笑:“我们都正正经经地活着,哪里有那么多的邪魔外道会来害人呢?”

老高太太并没有作为英雄离开人世,这本身就是对于她特殊身份——萨满的羞辱。在过去的岁月中,这一身份曾使得她成为众人心目中的英雄,受到村里人的膜拜。但社会的历史变迁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在为村里人提供更多的认识世界方式的同时,也改造着他们眼中的老高太太。于是,人们在她生命最为脆弱的时候闯入了她的家中,只是为了获取核桃树的枝叶。在村里人看来,这将为他们祛除任何形式的灾难和邪恶。

在主人公母女的对话中,我们意识到两代人的思维方式处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节奏之下。但她们在面对老高太太的死亡时却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以非传统的方式面对死亡成为生活在凋敝的乡村世界和繁华的现代都市中的人的共同选择。作者借此表达了反传统的叙事选择,使得人们对于当代社会精神本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死亡叙事的永恒主题

当作家们从后现代语境的角度去考察出现在小说文本中的死亡事件时,沉重的话题并没有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却为人们理解生活的真谛创造了条件。即便是将死亡的严肃性彻底消解掉,我们也不可做到能像庄子一样在面对死亡的时刻选择 “鼓盆而歌”。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死亡永远是悲剧的。“悲剧把不能复活的个人死亡看成是整个世界不可挽回的毁灭,同时,又坚信宇宙是坚固的、永恒的、无止境的,尽管这个有限的生命离开了它。”[5]对于徘徊在二者之间的作者来说,死亡叙事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更迭的精神思考。

当作者为小说选定 “不死的核桃树”作为标题时,她似乎是要展现非死亡的生活追求,人物的命运却是在多种偶然因素和某些必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发挥其影响力。我们看到,小说《不死的核桃树》中对于人物命运的描绘完全抛弃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写作模式,曾经被中国文学极力颂扬的革命题材和英雄人物都消失了。作者们努力让死亡变得更加纯粹,不再是如此的高尚。究其根源在于,“发现了它的疯狂、它的不公、它的盲目热情,尤其是作为它力量源泉的鄙俗和黑暗的历史视野”[6]。

老高太太的死正是个体生命的消逝在山村世界中由严肃走向苍白的确证,她是在村里人疯狂抢夺核桃树之后离开的,她也许至死都不曾知晓曾经如此敬畏自己、曾经如此和睦的邻居为何会变得如此疯狂。这是因为村里人很久以来就在老高太太的身上察觉不到生命的活力。死亡对于老高太太来说只是生命漫长旅途中必须要走过的一个环节而已,其本身并不会对他人产生任何的实际意义。当村里人以如此的方式去审视生命、理解生命的时候,曾经笼罩在老高太太身上的那些神奇的光环都变得毫无意义。除此之外,我们就再也无法从她的身上找寻到任何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生命指针。

在作者的笔下,发生在老高太太身上的死亡无法与村里人内心深处的敬畏之心发生联系,也不会隶属于某一个人。小说中描写的主人公回到家乡后体验的正是生命最后一个阶段的纯粹感受,对于她来说,老高太太的死亡是绝对独立于自己之外的精神存在。她的生命或许曾经和老高太太有过或者这样、或者那样的交集,但多年之后的他们已经完全是生活在不同社会维度的人,而主人公身上所体现的对于生命的漠视正是村里人麻木、疯狂的真正动力。他们对于死亡的麻木源于他们对死亡的超脱,在生命一次次可能离开老高太太的事件中,死亡在村里人的内心深处已经不再那么激烈,显得如此平静,激发不出任何的生命激情。最终,在村里人眼中的死亡成为人的生命过程中十分常见的自然状态。

对于所有出现在小说中的人物而言,他们的存在仅仅是完成自然的过程而已,没有了萨满的庇护,没有了对生命的敬畏,他们依旧可以坦然地接受死亡的考验。他们成为小说文本中对于无法改变的死亡命运坦然接受的群体,在宿命的人生旅途中延续着自己的种族和家庭。在抛弃了传统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小说《不死的核桃树》体现了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对于传统观念的重新思考,展现了死亡叙事的人生真谛。一个作家对于生命的体验最终造就了他笔下的世界,而死亡正是所有的人生体验中无法重复、无法验证的,“不死的核桃树”就是生命的象征。

[1]王天兵.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小说死亡叙事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37.

[3]肖百荣.直面与超越——20世纪中国文学死亡主题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2006:8.

[4]马立.死亡:叙事下的人文关怀——日剧中死亡审美的当代表达[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5][俄罗斯]鲍列夫.美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99.

[6][德]尼采.历史的用途与滥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9.

龚频(1976— ),女,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湖北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核桃树村里人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说谎的放羊娃
核桃整形修剪技术及注意事项
核桃树下
她把自己当成“村里人”
核桃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讨
“村里人”安卓移动应用程序开发
老核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