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具令舞台大放异彩

2014-07-13广东歌舞剧院51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9期
关键词:舞台艺术舞剧传统工艺

(广东歌舞剧院 510000)

道具在舞台艺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的工具。它在舞台艺术中起到画龙点晴,直达主题的效果。道具的基本任务暗示时空概念,如时间、地点、国度、年代等。道具可以帮助刻画人物内心世界与外部形象,表达思想,渲染情感。道具可以用来串联剧情增强舞台艺术气氛,特别(尤其大道具)为演员表演提供满意的动作技巧,使戏剧与舞美和谐地结合起来,构成舞台画面给观众最美的艺术享受。每一场道具,都有一个故事情节,一段历史渊源,每一件道具,都有灵魂,有血有肉。一个剧本,没有道具,就不能成戏,就没有生命。道具给舞台艺术注入灵气,给人类美的感受。

道具是舞台艺术表演不能缺小的产物。道具与服装、化妆一样,都是为塑造演员外部形象服务的。但是,道具的这种“服务”,也同服装、化妆一样,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有时甚至成为演员表演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有人说:“舞台服装是演员的第二皮肤。”此话言之有理。同样,我们也可以说:“舞台道具是演员的第三只手”,即演员双手延伸的“手外之手”。

舞台戏剧演出中所用的一切家具、器皿、用具都通称作道具。道具一词原由日本移植,日本人称一切日常家具、器物为道具。但追究其根源,道具却是佛家语句,佛家称一切以帮助修道的什物为道具。道具在舞台演出中往往和演员表演直接相关,起着帮助演员表演的作用。如舞剧与话剧中的桌子、椅子、沙发等是演员活动的支点。戏曲中的刀、枪、剑等,则是演员虚拟动作必不能少的凭借。有些道具则起着开展剧情的作用,如大型舞剧《风雨红棉》中之木棉花,《王阿婆与许老头》的房屋等。道具按其体积可分为大道具与小道具,大道具如高山、楼房、屏风、沙发、床、柜、桌、椅等;小道具如花瓶、电话、茶杯、食物、小工具等。按照道具的使用性质,又可分为装饰道具(如门帘、屏风、吊灯以及各种各样的摆设等)、手执道具(如皮箱、手袋、刀剑等日常用品)、消耗道具(如香烟、食物、饮料等),实用道具(如沙发、桌、椅、床等需要负重的道具)。

舞台道具的设计风格与布景、灯光、服装的风格是一致的,因为在现代的一些具有较大变形或是抽象的舞台改计中,大小道具的形式也和它取得一致。在某些抽象的布景中,甚至好的舞台道具不仅密切地为剧情服务,而且成为剧情不可缺少的部分,即“戏外戏”,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关于这一点,俄罗斯伟大的剧作家契可夫曾有一句名言;“如果戏剧的第一幕墙上挂着一支枪,那么闭幕之前就把它打响。”这充分说明了道具必须参与剧情的发展与情节的编织,并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证。如大型舞剧《荼薇花》中的荼薇花,如《骑楼晚风》中的骑楼,就成了贯穿全剧情节的焦点;就成为情节的核心乃至与剧名紧拷在一起。试想如果没有这些贯穿剧情的道具,那么将不成为戏了,也就是说道具一失,全剧皆空。至于戏曲中“戏外戏”的道具就更加之多了,如《三上桥》的花桥、《练印》中的官印、《盗仙草》中的仙草、《碧玉簮》中的玉簪、《琵琶记》中的琵琶、《宝剑记》中的宝剑无不是“戏外戏”道具的杰作。道具是演员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有人说:“舞台道具是演员的手和脚,身体与灵魂”此话言之有理。

道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审美价值,形象功能和方式,同时它既有相对的稳定牲;又有不断发展的变异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映的生活领域越来越广宽,舞台道具的表现空间和作用也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舞台艺术跟随着历史的发展片地开花,百花齐放,争鲜斗艳,正如有诗云(诗歌舞长空,天地人为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舞台道具也随着历史不断更新换代,传统工艺与新工艺形成冲突,旧的材料慢慢被新的材料所更换代替,工艺制作方法就会更改。我们制作道具的工艺基本停留在以传统手工工艺为主的基础上,其中扎作(纸扎、布扎两种)、脱胎、挤粉浅等,用途最为广泛,同时耗时费力,工艺流程复杂远远地制约道具的发展。新工艺与传统工艺它们真的能有冲突吗?能在舞台上相互并存吗?历史向前发展是必然的,其实经过时间慢慢的磨合是能共同发展,共同并存,相互取长补短。吃古要消化,时时多啄磨。老一辈都注重传统工艺,新观念新思想不够重视;新一代都注重新工艺新观念,不够重视传统工艺。新旧思想的对立就形成冲突。其实老一辈与新一代都不应“孤芳自赏”过于主张个人观点,当以历史发展所需为准侧,以现实生活需求为源,既不能完全主张现代工艺,也不能放弃传统工艺,应以传统工艺为基础,随着时代新材料发展需要而慢慢变迁而改进。道具在舞台上应用与现实生活应有所不同,很多时候以夸张的手法表现的,舞台道具是以艺术形式将其羞化或美化。现代,特别是近这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须求,很多道具都在用实物直接入戏。(如把现实生活用具直接搬在舞台上不加修改用,就过于死板不够艺术。)设计制作好一件道具,要根据剧本情节需要,而且还要了解历史背景,风土民情,有必要时还应到实地进行考察、采风。要配合演员的动作技巧如何在舞台上表演运用。制作好一件道具,选材最为重要,在长期的工作实浅中深深体会到,如何能在舞台表演中达到以假乱真,不仅做工要求精美、着色细微、色彩艳丽,还要有一定的美术与雕刻基础,木工、铁工等基础。要将传统工艺与新工艺发扬光大,一定要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如在我刚入行学道具扎作时,老师傅们都是开浆糊用纱纸或纱布来扎作小道具(如花朵、灯笼、鱼、虾、蟹、小动物等),浆糊既粘手又不卫生,冬天用时要湿手,手指很冰冷,影响做工的进度。当时我就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代替纱纸,突然眼前一亮眼睛落在工作台面上的一卷电工胶布,我马上灵机一动,用电工胶布包扎藤条,来回捆绑几下,藤条结结实实就包扎紧在支架上,干净利索,方便快捷。从此以后,纱纸扎作以不再使用在道具制作中了。用电工胶布代替了传统纱纸。

在从事舞台专业道具设计制作十多年中,1996年开始入广东歌舞剧院舞台中心工作,其间师从李志明老师,参与和制作过数十台戏的道具制作。(其中包括有深圳锦绣中华彩车制作,九七香港回归彩船制作,第九届全国体育运动会舞台制作,广东春节晚会舞台制作,五十周年国庆彩车制作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其中广东大型舞剧《风雨红棉》在全国第十一届舞剧比赛中获得最高奖项文华大奖。广东大型舞剧《王阿婆与许老头》获得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一等奖,还有众多的舞剧道具设计制作都获得奖项,受到评委和行家的一致好评。在众多的大小剧目和文艺晚会活动中担任道具设计与制作,并出色完成任务受到多次的嘉奖。道具的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实制操作起来并非容易。不仅在技术上要熟练过硬,而且要讲究历史的真实、讲究艺术的观赏、同时要讲究舞台综合艺术的配合与协调。现代的科技进步和发展让舞台美术与舞台道具和灯光之间关联性和合作性越来越紧密不可分割,单一考虑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再满足现代舞台上演出的需求。将三方结合成整体,综合考虑舞台空间的无限开放和拓展,会为舞台提供更加广宽的造型空间。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于别具一格。因此创作新颖精巧的道具,并让其巧妙地运用到舞台上,定能令舞台艺术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舞台艺术舞剧传统工艺
百科全书舞剧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舞剧《瑞鹤图》剧照
浅谈戏剧舞台艺术中的“光语”
清末民国戏曲票友舞台艺术摭论
舞台艺术闪耀“文华”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电子音乐在舞台艺术中交互思维模式的应用
刍议现代工业设计对传统工艺的发展性继承
砖与竹
——印度传统工艺成就的家具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