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贞观长歌》中李世民的形象塑造看历史剧的“当代性”

2014-07-13

大众文艺 2014年10期
关键词:戏说贞观历史剧

丁 一 吕 展

(1.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200000;2.德州电视台 253000)

一、当下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现状

电视剧的创作渐渐出现了艺术与商业的双轨并行,针对细分的收视观众量身打造,所形成的最显著特点同样是类型化,不同类型的电视剧在创作时有一些相近的方式,按照类型化的创作生产流程可以提高创作效率,缩短周期以节约成本。有的创作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收视效果,对作品进行类型交叉式的包装,在历史题材中加入悬疑元素成为悬疑历史剧,在古装剧中加大情感戏的成分成为古装情感剧等,并最终收到了较好的收视率。

所以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剧领域,历史题材成为投资热点。近年来荧屏上常常会同时出现几个李世民,如《秦王李世民》《大唐歌飞》《唐太宗李世民》《贞观长歌》等,同时出现几个朱元璋如《传奇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大脚马皇后》《大明王朝》等。同样是李世民、朱元璋,不同的片子呈现出的是不同的风格,《秦王李世民》突出李世民的丰功伟业、治国雄才,而《贞观长歌》则在塑造李世民高大形象的同时更多的展示了他柔情的一面,使其形象更加丰满;《传奇皇帝朱元璋》描述了朱元璋乞丐出身却最终打得天下的传奇经历,而《大脚马皇后》则选择他即位之后并以马皇后的行动为主,侧面塑造了一个另类朱元璋。而这些都成为历史剧吸引观众最根本的地方所在。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核心,他们的言行决定了历史事件的情节发展,同样在历史剧中,历史人物也处于核心地位,他的形象塑造关系到全片的成败,《贞观长歌》的收视率远高于《秦王李世民》除了央视力推之外,李世民形象塑造成功更是其深层的原因。所以下面将以《贞观长歌》为切入点,剖析历史人物在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作用及其当下所呈现出的新特点。

二、《贞观长歌》中李世民的形象塑造

《贞观长歌》是一部表现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再现“贞观之治”社会风貌的鸿篇巨制,此剧场景宏大,在82集里再现了贞观一朝复杂而多层面的历史纠葛;该剧人物塑造也比较成功,在历史人物群像中用大气而不乏细腻的笔法刻画出许多个闪光的人物,如残暴而又富谋略的颉利、刚正直言的魏征、深谋远虑的房玄龄等,这些形象在观众的头脑中早已定型,要出新实属不易,进行丰满的塑造已经是非常难得。本剧的成功之处在于对众多“二、三号人物”的塑造上,如从花花公子成长为戍边大将的驸马独孤谋,由清纯少女长成后宫权术家的太子妃海棠,以及刚强好斗的三皇子李恪,先忠后奸的侯军集,狂放书生闵国器等等,每个人的性格、情感都有一个明显清晰的成长变化过程,成为剧情的重要推动力量,众多塑造成功的绿叶也更好地托起了李世民形象这朵红花。

核心人物李世民处于多条情节线的交叉位置,这种一根主干多条辅枝的结构安排是本剧塑造李世民形象的一大策略。首先让原本平行发展的两条或多条情节线突然交织在一起,而李世民恰好处在交汇点上,这样就把他逼到了历史抉择的浪尖上;其次是原本波澜不惊的一条情节线突现起伏,派生出其他的情节线,如皇子夺嫡时,原本清晰的三、四皇子步步紧逼而太子软弱的局面因太子妃的谋逆而派生出新的情节线,推动“玄武门之变”。因为历史剧的真实性离不开细节的真实,所以除了结构方面的手段,本剧在李世民的动作细节、语言等各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为了丰富李世民性格,让他展现出伟岸背后柔情的一面,本剧加大了安康公主的戏份,她常常围绕在李世民的身边,经常在激烈的历史矛盾中不自觉地上演温馨家庭剧,对整体剧情起到了软化作用,也更好地表现了李世民的性格侧面。

三、历史剧中历史人物形象的“当代性”分析

将历史剧中的历史人物形象与历史中的人物进行比较,会发现诸多的不同,历史剧人物形象所体现出的不同点基本上都受到了当代社会思潮或社会现象的投射、影响,可以说经过在塑造的历史剧人物形象已经成了认识当代社会的一个侧面一个切口。而本文将对历史人物形象所体现出的“当代性”做出深入分析,但是首先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当代性”不是现代文学理论中的当代性,而是历史人物形象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新时代特性。

历史剧偏离历史真实的创作趋势现已越来越明显,创作者为了服从于现代社会的审美趣味,不着力于历史的还原而倾心于对历史权威的消解,而更趋于娱乐化、平面化、商业化,因此而带上了一种所谓的后现代意味。即使是近年来在艺术上取得较高成就的《康熙王朝》《贞观长歌》等也没有脱俗,甚至为了类型化改变出现了大量的捏造人物、情节,如《康熙王朝》中苏麻拉姑,更甚者康熙竟与她产生了感情并展开了三角纠葛。这说明了历史剧商业化的困境所在,商业化的更多地产出了雷同化的产品,得不到期待优秀艺术作品产生的观众和评论者的共鸣。

与商业化大潮略显不和谐,一些有追求的创作者坚守着艺术的道路,并踯躅前行。较明显的当属《大明宫词》,以绮丽绚烂的场景,瑰丽华彩的服饰,风格化的影像,莎士比亚式花腔语体,工笔画一样描绘出了唐朝的繁华旧梦。但即使这样的艺术精品同样也无法摆脱商业的运作,个性化的艺术表达与商业气息在当下电视剧中只存在谁比重更大一些的问题。

当下历史剧的叙事策略也成为学界关注与批评的焦点,原因在于过多的采用了“戏说”的方式。戏说为的是取悦观众,为观众着想是应该的,但是正确的创作态度应该是努力为观众烹制艺术盛宴,而不是迎合观众的一般趣味。再者,戏说还涉及历史教育的问题,因为真正读史书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影视片却能家喻户晓,如果下一代街谈巷议并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经过编排演义的历史,它们必将会被引入误区。《贞观长歌》也采用了这种手法,在剧集的后半段导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郑丽婉,但不可思议的是她与李世民竟然有一种先天的感应,并在初次见面时彼此怦然心动,虽然李世民最终以社稷为重,割舍了一段忘年之恋,但这一段故事还是让很多观众心里不舒服。表现人性并不一定要靠戏说,靠的是大量的案头工作、深入的挖掘,想靠多加两场感情戏就提高品位赚得收视率的做法过于急功近利。

当下历史剧的创作中的精品意识已经淡化,残酷的商业竞争环境使得创作者要顾及很多方面的挚肘因素,使得历史剧作品带有了诸多商业化、娱乐化的味道,历史人物形象塑造上类型化、雷同化倾向严重,戏说、篡改严重,人性深入刻画手段单一,艺术表现手法缺乏,以至于最基础的硬伤越来越多……这一切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已经影响到历史剧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成为历史剧良性发展的绊脚石,希望创作者能予以充分的注意,合力把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推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戏说贞观历史剧
理趣与诙谐的有机融合——习志淦新编历史剧丑角艺术探微
革命历史剧的“共同体美学”建构路径——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
浅析唐太宗的文化人格
分析唐朝贞观之治的当代启示
戏说山姆
戏说老公
寻差异平争论 “戏说”牛顿第一定律
历史剧的春天来了吗?
汉字戏说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意义
唐贞观年间“罢大都督府”事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