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禅宗美学思想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2014-07-13陈向明北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132013

大众文艺 2014年10期
关键词:禅宗美学思想

陈向明 (北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 132013)

一、禅宗美学思想的精髓与现代设计

禅宗文化高深莫测。它的美学境界不是自然本身,而是一种超脱的自然境界,是影响着人类文明和人类心灵的自然。

似乎从青原禅师的经历中可以参悟一些禅宗的的境界: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个人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禅师的经历大概是最直接的亲证。“第一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未参禅时见的山水为客观实体,那是与观者分离的认知对象。第二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参禅以后,主体开始破除对象(将之视为色相),不再以认知而是以悟道的角度去看山水,于是山水的意象就渐渐从客观时空孤离出来而趋向观者的心境,不再是原先看到的山水了。第三步,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仿佛是向前一步回归。此时,主体的觉悟已告完成,观者参悟的心象保留了所有感性的细节,却又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写,具有美学上的重要意义。禅家常说的三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参禅得到顿悟的瞬间,物质上的个体也就得到了解脱。

禅宗美学博大精深,具体在设计中的变化也多种多样,谨就几方面总结并讨论如下:

1.朴素美学观与现代设计

慧能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抛除杂念,清空性灵,当人放下杂念,外界的变化,对于已经“空”了的心,就不会有任何影响了。同样,一个人的内心如果宁静而平淡,就会发现人生的真谛,正如每天在粗茶淡饭的质朴生活中才能体验生活、人生和人性的本来面貌。设计师如果专注于设计十五而不为其他外界无关因素所影响,那样的设计也就变得纯洁和纯粹了。禅宗美学思想的朴素美学观以及“不设言句,不立文字”的表达对于设计是有着启发意义的。

西方的“理性主义”和禅宗的美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的设计思想,提倡去除一切不必要的杂质,只用纯净和简洁的元素去创造丰富的物质世界。“少”更多的表现在体量中,而“多”则表现在功能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少即是多”是禅宗思想的另一种表达,在设计的最终产物上殊途同归。

畅销世界的iPhone手机,从推出之日起就让人眼前一亮,受到人们的追捧。在造型设计上,IPHONE摒弃了传统手机复杂的按键和操作界面,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大尺寸屏幕和一个凹陷在机体内部的按键。正面视觉上给人的冲击感很强,一种简洁纯粹的力量震撼人心。在制造工艺上,一体化成型制造使得手机表面找不到螺丝结合的痕迹和分型线的存在,抛除了一切无用的装置。而强大功能也从某个角度诠释了“少即是多”的意义——大量的应用使得它不仅能够实现电话的基本功能,还能在其他方面给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而简洁易用的操作界面让使用者无需学习就可以快速正确使用——IPHONE的包装盒里,根本找不到普通电子产品必备的说明书——这无疑是“极简设计”的成功范例。

此外,禅宗美学,并不避讳也不必离开烦恼。这种朴素的观念也指示人们在设计过程中注意意境的体会,从而实现精神的自由,以至于生命的超越。“即烦恼而菩提”,菩提不必离开烦恼,这样才是美的。禅宗作为对传统佛教的反叛,否定外在,主张内在;否定浮夸的现象;主张本质的美。

2.自然观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原始的、不经雕琢的生命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和神秘之感,这种天然的状态更接近生命的本质。虽然生命从萌发开始,最终会走向凋零,然而禅宗美学却特别青睐和珍惜这短暂的美。在设计中,使用尽可能天然的材料,把人为加工的痕迹控制到最小,就会使之更加接近自然,从而使作品释放出生命的力量。

现代人对于自然的渴求可以说事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城市化、生活的快节奏使得大部分人,在身体和精神上承受来自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人们更渴求能在业余时间能够去栖身在更简单、自然的环境,去使用更原生态的器物,对现有生活状态的厌倦和对追逐自然的心理符合人性的根本诉求。

日本著名品牌“无印良品”在其产品包装的设计上,十分注重呈现产品的质地,包装力求简单朴素,使用环保的、无漂白的纸张做商品袋。而在包装纸制造中,如果省略掉漂白纸浆的过程,纸就会呈现出一种淡黄色,这种颜色接近原料的本色,无印良品就用这种纸来包装商品和制作标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美学意识独具一格的商品群,并且与当时过分注重包装的商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此同时,过于工整和完美的外表离开了虚无的本真状态。如果过于追求完美的事物,就必然会被流逝的时间打败,烦恼就会随之而来,因为再美好的事物,都经不住岁月的考验,留下逝去的痕迹。而带着感激的心情去珍惜岁月带来的痕迹,在释然的同时,会感到不可言状的美感,这种美感由时间所赐,珍贵而自然,朴素而生动,逝去的痕迹,体现出生命的存在。

3.虚实相生与现代设计

“空寂”之美,是一种内在的,超越生命本体的美。老庄的“无”被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产生了“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的幽玄之境。以成功的现代设计作品来说,有不少作品都是运用了“空寂”的、“无”的概念,犹如成熟地运用了中国山水画的“余白”“省笔”手法一般精妙。从设计精神上来说,运用这种思想的设计作品是一种“无”的体现,但从使用(观察)者的角度,它却不是一种简单的“无”,而是充实了一种超然的“富足”,不是“虚”无,而是“实”无。所谓“无中万般有”,正是以这种形式来创造一种超越“物”本身的艺术效果——从“无”中体会“有”。如日本现代园林设计中,就越来越多的采用“枯山”的形式来体现禅宗的独特精神,摒弃以往的设计布置,更多的采用沙、苔藓等静止不变的元素去营造气氛。这种布置带来的独特意境能够给人强大的心理震撼:精致的白沙地、错落的几组石景,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气氛,可谓“实以形见,虚以思进”,这是一种十分神奇的力量,也是禅宗美学的一种体现。虚实本是一种矛盾,只是在这种矛盾中强调更多的是“统一”,而非“对立”。

二、禅宗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1.以“简”代“杂”

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享受着社会财富高度积累带来的便利,却由于内心不由自主地享受着“财富”带来的优越感,而被一点点的侵蚀。人们似乎更喜欢用“奢靡”来炫耀财富与地位。禅宗与现世的流俗不同,其美学观点中更提倡简洁的线条、简单柔和的形状,反对多余的物。这种对于多余的省略并不是在美学上的刻意节省,而是一种特别的“雅致”,公然夸耀财富、过分装饰等引人注目的方式被一种自然的愉悦感所代替,人们在这种设计中会感到来自内心的舒适,在设计中融入这种思想,势必能让设计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2.以“朴”代“矫”

由于科技的进步导致现代设计在材料与功能的选择和创造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眼花缭乱的材料和花哨的功能,恰恰降低了设计的原有价值。不少产品在设计中没有考虑到人的核心需求,却附加了很多华而不实的功能,这都是欠缺人性化考虑的表现。过分追求“人造”也在审美上留下了“画蛇添足”的痕迹。禅宗美学倡导回归自然,崇尚实际,给现代设计以启迪:设计虽然是人造,却何尝不是追求“巧夺天工”,充分利用自然赋予材料的特有属性,绝不矫揉造作,才能达到自然、清新的效果。在功能的选择上,迎合真正的、核心的需求,才是真正“有用”的设计。

3.以“静”代“暄”

现代社会的纷繁复杂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难以相比的,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接收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不少人都会觉得周围很喧嚣,基于以上原因,就更激发了人们对平和、安静的向往和期待。在现代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们对于意境的追求。不难看出,内心的安静是现代社会中稀缺的,禅宗的美学思想,倡导在现代设计用“安静”代替“喧嚣”,用“安静”来诠释设计的内涵,并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受众。这符合现代人需要宁静、安详生活的迫切需要,也符合设计师对于作品情感上的诉求。因此有必要结合禅宗美学“静”的思想来进行设计,一方面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设计来传递设计师的情感关怀,倡导人们追求健康、优质的生活方式。

三、结语

禅宗美学赋予了“设计”这一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出现的活动全新的意义,指导“设计”如何更恰如其分的融入到生活中。提升了设计的高度,使设计带给人的影响得以升华,达到了人生境界和处世之道等伦理的高度。

李泽厚先生在他的《美学四讲》中提出审美的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一般人对自然生态的欣赏只限于第一个层次,而要进入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更深层次,还必须结合人文生态、精神生态进行。” 在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及人们的社会心理问题不断发生的现代社会,禅宗美学带给现代设计的启示无异于一剂化解躁动的良方,能够指导设计师如何去做真正满足使用者需求的设计,同时也引导人们去发现真正的“美”,体验真正“美”的生活。

猜你喜欢

禅宗美学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盘中的意式美学
思想与“剑”
灵 山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落叶禅
纯白美学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春食色彩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