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植在南阳盆地上的一朵艺术奇葩——浅析南阳“叫卖调”

2014-07-13任佳佩河南大学艺术学院473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南阳曲艺

任佳佩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473000)

小时候,在我的老家南阳市城区经常会听到:“豆腐脑~~热哩”、“谁舀~浆啊,一毛钱一缸!”(南阳人爱喝浆面条),“棉油皂~~假(佳)哩”(洗衣服用的皂)等叫喊声,其曲调高亢,旋律优美,语调夸张而诙谐。每当听到这些声音,我就好奇地一边模仿一边问大人们:“这是干啥?”大人们笑着回答:“这是卖东西的商贩为招揽生意而吆喝的‘叫卖调’,在南阳流传已有几百年了,以前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可热闹啦,好听吧?”如今,我已经长大了,但“叫卖调”的旋律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好听、亲切、令我难以忘怀。

好听,是因为它的旋律有着浓郁的地方民歌和说唱音乐风味,别具一格,高亢明亮,优美动听。

亲切,是因为它的语言和内容全都来自日常生活,带着根植在地方泥土中的芳香气息,朴实无华,俏皮幽默,通俗易懂!

难忘,是因为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本土文化艺术魅力,是南阳老城区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南阳的叫卖调,与其说是一种民俗,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它像一碗滚烫的南阳胡辣汤,香辣可口令人心潮澎湃;它又像一朵美丽的奇葩,独特温馨令人陶醉神往。

南阳叫卖调与其他地方叫卖调相同的是,都记载了商品的种类及特点,在叫卖时又融了音乐、商业、民歌等诸多内容,都是中国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个性,由于同当地的语言、音韵结合的密切,所以,南阳叫卖调与南阳的民歌、曲艺、戏曲相媲美。

一、南阳叫卖调的特征

1.与地方民歌的关系

叫卖调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类别,因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在体裁、风格等方面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所反映出来的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语言及气质、风格特征也不相同。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物华天宝的城市。极具盆地区域性的民间歌曲有着数千年的积蕴,有号子类、山歌、田歌类等。因此,南阳叫卖调,不是孤立的文化,特别是与它根植的土壤——文化背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广泛吸收了地理、文化、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的东西。南阳民歌是用地方方言唱的,南阳叫卖调是用方言“喊”的,这就充分表明了地方民族音乐语言的思维、方法和手段。

2.与地方曲艺的关系

南阳是全国著名的曲艺之乡,素有“书山曲海”之称。大调曲子、三弦书等各种曲(书)总计约3千部篇。80年代前,叫卖调同曲艺一样,在当时对老百姓的生活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节奏性和旋律性对曲艺创作也产生着重要作用。同时叫卖调也融入了许多曲艺的音乐元素和表演风格。如:三弦书,是一种典型的民间说唱,演唱中演员和伴奏者相互帮腔、插话,在声腔、板路、调式、调性上,与叫卖调形同“一母同胞”,唱到情绪激动时,演唱者扯着嗓子任意高声喊叫,自我陶醉。叫卖调与曲艺的相互融入不仅丰富了曲艺创作的内容形式,也使得曲艺的表演更加“接地气”,使叫卖调更加丰富多彩。

3.与地方戏曲的关系

南阳叫卖调伴随着历史脚步,随着南阳地方戏曲的演变、繁荣而不断丰富着。南阳是戏曲之乡,传统的剧种剧目多种多样。豫剧中的音乐、唱腔、板式,曲剧中阳调、垛子、诗篇、书韵等韵辙,深深地影响着人们,从大人到小孩都会哼唱几句。因此小商贩们也根据商品内容和词意的不同,在叫卖中渐渐渗透着戏曲的旋律,如:叫板,拖腔、自然韵白等,一字一板、一板一眼,优美、舒畅。

二、叫卖调的内容

叫卖调内容从生活中来,形象逼真,朗朗上口。如:“找头发换针,有这碎铺陈烂套子口袋片子麻包片子,拿出来换钱换洋火。”“焊茶壶焊烟袋,焊那铜盆子,锅灯台,钉盘子钉碗,修补雨伞。”“芹菜韭菜白菜,红萝卜大葱。”“黄花苗,苇子根,癞肚皮草,地骨皮。”“秦椒酱油芝麻酱,五香豆鼓十香菜,打醋来,卖韭菜花儿。”最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60年代卖零食的手艺人,那极具诱惑力的叫卖声一出口,立马招引来一大群垂涎三尺的娃子们。“山楂糕、芝麻糖!妮儿们吃了头发长,娃儿们吃了不尿床。”“花喜苔儿花喜苔儿,又能吃又能玩儿,你说喜欢不喜欢?”叫卖用优美动听的豫剧调门旋律哼唱出来,令人难以忘怀。

有一位人称宋二别子的卖针人,从事卖针近40年,因他的唱词幽默滑稽,在南阳堪称一绝。如“老太太眼发昏,做活好使大老吞(大针);二号针、细又长,一头韧线一头绗;三号针,芝麻尖,冬缝棉夏缝单,二八月里做个夹袄穿;四号针就它囊,能做涤纶涤卡和涤良;扎花针,小娃娃儿,能扎花儿。扎个鸡,扎个鹅,扎个鲤鱼闹沙河,扎个龙,扎个凤,扎个麒麟把子送;锅拍真,纳锅拍,穿辣椒,缝布袋,连(luan)口袋,都来用我这大家伙。”在不同的政治年代,老宋的歌词也注入不同的政治内容。如“毛主席著作闪金光,照得咱心里亮堂堂。兰考出了个焦裕禄,是咱学习的好榜样……二把钢针一打开,大寨红旗飘起来,战天斗地夺丰收,大寨红花遍地开……”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把数十年卖针的经验溶为一炉,创造吟唱了一段段既有叫卖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享受价值的卖针歌,为民间文化增添了不少光彩。

南阳叫卖调的歌词长短句结合自然,格调流畅,整套歌词与地方戏曲中的唱、念、白完美结合,如豫剧中的散板,紧打慢唱,曲剧中的垛子连说带唱,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小商贩们善于逢场做戏,即兴表演,抓活词出噱头,所以深深吸引着观众。著名戏剧家杨兰春20世纪60年代到南阳体验生活时,曾连续多日观察、聆听叫卖调,为他戏剧创作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叫卖素材。

三、叫卖调的现状

叫卖调是一种用艺术形式发展经济的独特手段,但没有被转化为民间艺术形式保存下来。现在,虽然身边偶尔会听到几句叫卖声音,但还是令人很遗憾地惋惜那种渐渐淡出我们生活的诙谐幽默的叫卖声。分析有以下几种原因:

1.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以前叫卖的生活物品、工具已被淘汰,如:铜茶壶、旱烟袋之类,小炉匠们去世的去世,改行的改行;生活用品、洗衣用品、针头线脑之类的在超市里面应有尽有,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还有的在街头小巷吆喝的小贩,现如今成了个体经营户,当上了小老板。

2.各种创意广告经营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商品宣传直接在电视、广播、平面媒体上打广告,在这些新兴广告形式的冲击下,叫卖退出历史舞台。

3.现在新型城市都在创建卫生城市、旅游城市等,高楼林立,整洁美观。偶尔有个小商贩摆个地摊,推个三轮车叫卖也影响市容,商贩们为了躲避城管都很低调。

四、如何保护叫卖调

叫卖调为市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斑斓色调,它是商业文化、民俗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如何保护叫卖调?本人有以下几点粗浅见解:

1.利用广播电视平台宣传

当今社会,利用广播电视宣传的影响面越来越广泛,能够吸引不同年龄和不同教育程度的群众。(1)利用叫卖调的形式在电视上宣传产品,独特的创意,新颖的形式,浓烈的“叫卖调”衬托与渲染,既满足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又刺激和拉动了消费需求。记得,有一则广告——南方黑芝麻糊,画面诱人,叫卖优美,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让人无法忘怀这个产品。(2)编排成精美的文艺节目搬上屏幕。2013年春节,南阳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推出了由3位本土老艺术家表演的叫卖调情景剧《宛城老景》,它以原生态的歌舞、幽默滑稽的叫卖调与老城影像情景相交融,生动地再现了老南阳早市叫卖、过年踩街、观灯的特色民俗,顿时使人眼前一亮,观众叫好不绝。它唤醒了土生土长的南阳人对老南阳叫卖声的美好回忆。2014年春节,应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宛城老景》重新加工编排再次搬上南阳春晚舞台,成了整台晚会最为靓丽温馨的风景线。

2.通过各种大众演出舞台宣传

随着人们不断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也日渐丰富了起来,除了每逢节假日举办的各种联欢会外,各种文化广场、周末广场、公园广场、社区舞台等也纷纷组建起来。这些舞台的演出中,在一些节目中加入“叫卖调”这道“佐料”,更能使演出锦上添花,而且还使叫卖调得以传承。

3.在音乐课堂上宣传

在音乐课堂上融入“叫卖调”,更够增加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准备一些“商品”,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表演能力,当一回叫卖商贩,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还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们的创作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而且还感悟到了“叫卖调”的魅力。

总之,南阳叫卖调作为一幅有声有色的风俗画,渗透着精深的文化,重视传承它对研究历史、语言、文学、民俗习惯以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愿这朵民族艺术奇葩,永远不会远离我们的生活,永远绽放其艺术光彩。

猜你喜欢

南阳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齐心聚力 共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发展
南阳 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打好“组合拳”守护南阳人民的“母亲河”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从健康曲艺生态看曲艺学科建设的紧迫性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拜祖谒圣品南阳古韵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