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画

2014-07-13马红亚石家庄市信息管理学校0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0期
关键词:书籍装帧丰子恺设计

马红亚 (石家庄市信息管理学校 050000)

白日里读谢志浩先生的《那些有伤的读书人》,许是在百年学人的焦虑与反思中沉浸久了的缘故,心中竟然不能平静。晚饭吃得有些快,语速也较以往加强,心间似有波涛汹涌着。这样的状态已经不适宜读字,拾掇完毕从书架上取了两本书——《丰子恺精品画集》和《书衣百影》,坐书桌前闲览。

《丰子恺精品画集》这部书是暑期从吴浩然老师那里购得的。之前在朋友空间里看到该书的介绍,说是自印本,上海弘丰公司印刷的,印数1000册,钤印的只有100册。当下又意外发现库存钤印本13册,当即就是眼前一亮。赶紧与吴老师联系,被告知这为数不多的钤印本也快被捷足先登的朋友们抢光了。吴老师答应给我留一本,得知甚喜,及至书籍到手,自然视之若宝。

读过丰子恺先生的传记《人间情味》和散文集《佛无灵》《与丰子恺侃缘缘堂》,深爱他这份恬淡与清欢。先生的画作造型简括,画风清丽朴实,简洁明快的画面配上富有人情味的短句,疏朗隽永,细细品读,既有春风扑面的清新,又有一种无言之美的意境。朱自清先生说,读丰子恺的漫画,就像吃橄榄,老是咂着那味儿。我最喜欢《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和《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这两副。

书见得多了一些,阅读时就会发现一些端倪。这不,这部《丰子恺精品画集》读着读着就看出了一些异常。单说这落款,就有石门丰氏书画、石门丰氏、丰氏、缘缘堂画、缘缘堂等5种闲章不等,有的画面底端还盖着“漫画入门”的图章,该是入选图书时留下的印记,还有一副《前人种树后人凉》,图下对应的文字却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多了个“乘”字,与原作有些出入,想来是编者后来加上去的。其实汉字的内涵是个活泛的东西,有时失之以毫,就会谬以千里,有时增加一些或是减去一点,都动摇不了它的语义。

进一步想,对“前人种树后人凉”的理解还涉及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问题。学海无涯,只有认真钻研,丰富自己的学识,才能避免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记得丁聪先生当年设计《生命的O度》的封面,中间的“O”是用毛笔描红一个大大的“O”,简洁生动,突出了表达的效果。可是这本书后来再版,“O”竟被改成“零”,倘若丁聪先生九泉下有知,一定会哭笑不得。由此看来,学无止境,不断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无论是编者还是读者,都需要不懈努力。

翻阅画册细细寻味,感觉心定了些,接下来欣赏《书衣百影》。姜德明先生这本书,是传友老师从一个卖旧书的朋友手中为我寻到的。随同寄来的还有姜先生另一本《中国新文学版本》,老师念我求书心切,不远千里快递寄来,让我与自己心仪的好书早日会面,此番情谊,理当铭记。

钟情于书衣,大概是源于人性中对美的追寻的本能。从那些素雅或是华丽的装帧设计上,总能发现一种令人心神愉悦的整体美与和谐美。喜欢书的人往往会爱屋及乌,就像他们也会着迷于独巨匠心做工精美的书签和藏书票一样。

琳琅满目的新书市场总是令我迷乱,所以情愿钻到旧书堆里去。重温经典,象怀旧的人总是贪恋着儿时的某种味道。在旧书里,总能寻到前辈学人的风骨和影迹,读出一种学风沉郁、文风拙朴、平易近人的大家风范。书籍封面所透露出的那股庄重冷峻或是清丽素雅,是设计者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文化沉积,远不是轻狂浮躁的现代人短期内能学得来的。

《书衣百影》收录了1906-1949年间作者个人藏书中精选的100部中外文学名著书衣的书影,另有附录23副,是编辑该书过程中的备用选题,作者特意交代并非次等作品。基本上以时间为排列顺序,主要反映从1919-1949年三十年书籍装帧的发展脉络。每副书影旁边都有简短的赏析与点评。姜先生文字洗练精简,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姜先生自谦地说他只是以“一个旧书摊上的常客、一个普通爱书人”的身份“说一些平常的见识”,姜先生的语言,朴实中流露着性情,中肯中透露着坦诚,从中还可以觅到那一时期文人之间相互往来的影迹。这本类似绘本读物的小书,是高品质的休闲读物,字里行间凝聚着姜先生的知识、学识、见识和才情,是先生慧眼识珠的一个约略而微的缩影。

比如,书中记录 “这本民国三年(1914)年10月号的《礼拜六》,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刊物,长期为它作封面的是丁悚先生。丁悚是丁聪的父亲,父子二人都是漫画家,时有老丁、小丁之称。老丁所作封面女郎俊美雅静,色彩清丽,比之今日的某些封面女郎似乎更少造作气。……”1924年7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文学丛刊《我们的七月》和1925年6月出版的《我们的六月》,以漫画手法装饰书衣,是丰子恺先生的首创。《七月》由俞平伯主编,《六月》由朱自清主编。《七月》以简化景物取胜,《六月》创造了意境美。姜先生说丰子恺先生吝用颜色,两书各用一色即营造出强烈的装饰效果,这对滥用色彩者诚为一大讽刺。

从“五四”到“七七”事变以前这段时间,是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史上百花齐放、人才辈出的时期。鲁迅先生作为文学领军先锋人物,不仅亲身实践设计了数十种书刊封面,还引导一大批青年画家大胆创作,并在理论方面有所见树。

寻觅新文学革命开放时代书衣设计的发展脉络,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以鲁迅先生为先锋的一批青年美术家(陶元庆、司徒乔、钱君匋等),强调书籍装帧是独立的一门绘画艺术,强调民族风格和现代气息。反对书版格式排得过满过挤,不把书籍作为艺术品看待。鲁迅晚年出版的杂文集更吝用色彩,在质朴素白的封面上,手书书名和签名,或只有一方鲜红的名章,既传统又清新,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带有创新意义。

2.从日本和西方留学回来的美术家,如丰子恺、徐悲鸿、林风眠、关良等人,也都参与过书籍装帧工作,丰富了新文学版本的美化工程。丰子恺先生以漫画制作封面勘称首创,影响深远。代表性作品如丰先生设计的谢冰莹著《从军日记》和王文川著《江户流浪曲》等封面。

3.作家们直接参与书刊设计。鲁迅、闻一多、叶灵凤、沈从文、胡风、巴金、艾青、卞之琳、萧红等都设计过封面,他们当中还有人学过美术,设计风格从总体上说都不脱书卷气。巴金先生参加并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的编辑工作,他主编的“文化丛刊”,即靠素白的底色,衬出秀丽的仿宋体铅字,以大小不同的铅字排列变化,组合成隽雅的封面。例如巴金译的以《迟开的蔷薇》为代表的这套丛书,这种设计版式后来确立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物的总体风格。此外,还有鲁迅设计的《铁流》《小彼得》、叶灵凤设计的《戈壁》等书籍封面。

4.利用传统书法装帧书衣,是我国独有的又一特色。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刘半农、叶圣陶、郭沫若、周作人、郑振铎等人都不止一次地以书法装饰书衣,这种形式直到现在还在继续运用。最有代表性的是田汉译作《围着棺的人们》,封面画面以墨实之,堆成坟状,书名以毛笔书写,与画呼应,浑然一体,突出了表达效果。

5.抗日时期印刷条件困难,解放区的出版物,成为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观。没有条件以铜版、锌版来印刷封面,画家只好自绘、木刻,或由刻字工人刻成木版上机印刷。印出来的书衣有原拓套色木刻的效果,形成一种朴素的原始美。例如凤子女士在桂林主编的文学刊物《人世间》。

6.抗日时期漫画家们参与书籍装帧者多,以张光宇、丁聪、廖冰兄、余所亚、曹辛之等人成绩最为突出。

总之,文人们参与书籍装帧设计,是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史上的一大特色,形成了新文学版本浓郁的文学气息和丰富多样的色彩。姜德明先生说,编辑这本画册的目的是“以见现代书籍的发展源流”“透露一些变化的端倪,革新的萌芽”。我在欣赏这些书影的同时,读着那些简洁洗练的解说文字,对姜先生丰沛的学识与见解、直言不讳而又十分谦虚的品行,不由地发出由衷的赞叹。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丰子恺设计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BUBA台灯设计
有 “画 ” 说丰子恺爷爷
美学思想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演变及对现代的影响
有种设计叫而专
书籍装帧设计中内容与形式和谐关系的探究研究
海豚出版社举行书籍装帧艺术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