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公望及其影响
2014-07-13陕西省汉中市陕西理工学院艺术学院美术学723000
(陕西省汉中市陕西理工学院艺术学院美术学 723000)
13世纪初,蒙古族灭金、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以北京为中心的元朝,北京成为了当时政治文化中心,由于蒙古族在教育、政治文化艺术方面较中原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忽必烈广招人才,重用大臣,同时也出现了遗民画家如赵孟頫、钱选等人,他们多以画梅、兰、竹、菊等题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水墨山水和花鸟竹石的发展是将宋代绘画又推向有一高峰,文人画在元代占据了主导地位。作品主要强调笔墨运用和意境,但与宋代院体画又有区别。在此时,画家们将书法加入到了画面中。随之“元代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对元代绘画影响重大,而位于四家之首的黄公望对元代绘画的发展也有较大的贡献。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道人,为元四家之一。黄公望名字由来:黄公望本姓陆名坚,平江常熟人,由于父母双亡,后过继黄氏,又因黄氏年已九十,看到黄公望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孩子,黄氏喜出望外的说“黄公望子久矣!”从此就改名为黄公望。
黄公望一生坎坷,青年时博学多才,钟嗣成《录鬼薄》中说黄公望:“公之学问不在人下,天下之事无所不知,薄技小艺亦不弃。”但取消科举制度后,他远大的抱复不能得以展示,岁任小吏,后平章张闾因在江南核查钱粮时贪颏用事被查办,黄公望也因此受牵连入狱。此一劫使黄公望深知世道间的险恶,因此出狱后成为一名道士并改号为大痴,先后在松江、苏州等地卖卜传道,从中可看出他生活的变化和思想的转变。元代是宋代继承和发展中国画的又一高峰。黄公望作为抒情写意、元四家之首的画家当然也对中国画具有深远的影响,黄公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提升了笔墨的韵味。由于黄公望对现实残酷的无奈,经常游走于山川河流之间,因此他创作的作品多为山水画,如他70岁左右创作的《溪山雨意图》,81岁时画成的《九峰雪霁图》,特别是79岁时开始创作约于82岁时画成之《富春山居图》。作者用毛笔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并传递给观赏者。在诗、书、画、印方面更为普遍。
黄公望在绘画方面师从荆浩、董源、赵孟頫等人。学习荆浩的“图真”“搜妙创真”和“六要”,构图方面三远法也在他的画面中得以体现;学习董源的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学习赵孟頫“古意”,在赵孟頫的指点下黄公望受益匪浅。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则是在他82岁历时大约3年左右画完的《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展现了黄公望的日常生活 他扎实的绘画功底,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学习各位画家绘画技法而聚于一身,在《富春山居图》中完全表现了出来,因此,看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可以想象到他运用笔墨从容不迫,将笔墨的韵味展现开来。他创作的《富春山居图》是他搬入富春山内,亲近于自然,并应好友郑无用所画,《富春山居图》是采用横卷式构图,卷长636.9厘米,宽33厘米,画家用三远式构图的方法使《富春山居图》既有全景式的宏敞廓大,又有南宋小景的虚灵清奇,一步一景,一眼一奇观。用水墨技法描述了富春山一带的迷人秋景。整幅作品不拘于实物表面描写刻画,而是把握整体风貌,峰峦叠嶂,陂陀起伏,山脚下江水平静,在江面加以渔翁垂钓,山上、江边有错落有致的丛书和岸边三三两两的亭舍。整幅画面表现了富春山的风貌。笔墨方面正如他在《写山水决》中所云:“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李成惜墨如金是也。”笔墨先淡后浓,借用董源披麻皴,丛树平林多用横点,层峦叠嶂的群峰中还会见到“米氏云山”在《富春山居图》中还会见到文中所说的山水中用笔法,位置筋骨相连,有笔有墨分:用描处糊突其笔,谓之有墨;水笔不动描法,谓之有笔,次画家紧要处,山石树木皆用此。”在画山石方面黄公望的《写山水决》中也有详细解说。对于黄公望的绘画夏文彦《国绘宝鉴》云:公望居景处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可谓是江南的山水都蕴藏在他的胸怀中。而在后期模仿黄公望的人也络绎不绝。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用笔简练,山的阴阳面用墨韵加以表现,皴擦点染,笔法技巧将富春山的美景表现出来有不失其厚重之感,这就是水墨山水微妙之处;黄公望创立的浅绛山水对后世影响甚远,其中他73岁时创作的《天池石壁图》就是其中一幅,《天池石壁图》立轴长139.4厘米,宽57.3厘米,山脚碎石坡上长松杂树,从中透出房舍,此图表现了天池山的美景,此画构图复杂而用笔粗简,山间烟雾缭绕,至右中一壁池,池中筑一桥阁,飞瀑一泻千里,是此画点睛之笔。山体用淡赭层层晕染加以石青石绿来表现植被,表现了江南山水的秀美景色。
黄公望艺术的成就不仅受前辈指点,善于学习前辈作画的长处,而且他还注重写生,因此对后世影响极大,使后来者多以模仿,尤其是到清代“四王”更加推崇。对于学习绘画的一分子,黄公望的绘画对我有极大影响,在他写的《山水决》中“作画只是个“理”字最紧要。”这不仅告诉我们如何作画,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作画的意境,从中可以想象到黄公望在作画时的心境。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陈龙海编著.《名画解读》岳麓书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