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金属工艺对初创时期铜版画的影响

2014-07-13天津美术学院30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9期
关键词:铜版画金属表面油墨

(天津美术学院 300000)

从版画发展的历史上来看,源于东方的木版印刷术在十四世纪初传入欧洲大陆,在这一新技术的影响下,欧洲的铜版画应运而生。这一观点似乎有一定的史料依据作为支撑,但这一观点却也存在两点疑问:首先,木版画和铜版画两者在材料的选择、版的形态、印刷的原理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并不像凸版画(木版画)和凹版画(铜版画)的名称那样微小,而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印刷方式所产生的结果。其次,在欧洲木版画出现后仅仅几十年,铜版画随之出现,并且快速地达到一个较为完善和成熟的高度,而同时期的木版画较之铜版画却显得较为粗犷与生硬。这两点疑问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源自东方的木版画印刷方式对西方铜版画的印刷方式虽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但却不是导致铜版画产生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应源于其所存在的文化内部,在欧洲大陆存续上千年的金属工艺促成了铜版画的产生和快速发展。换言之,金属工艺的发展与完善为铜版画印刷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铜版画的制作过程是用雕刀雕刻或化学腐蚀方式在铜版表面上形成凹陷的图像,然后将油墨置入凹陷的图像区并将铜版表面的油墨擦去,最后通过压印的方式将铜版上的油墨转印到版画纸上。从铜版画的制作过程的描述,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制版,其次是擦墨,最后是印刷。欧洲传统金属工艺对铜版画产生影响对应这三个阶段展开论述。

一、欧洲金属工艺对铜版画制版技术的重要影响

铜版画产生初期的制版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制版法,主要用雕刀或者刻针在铜版上直接刻作;另一种是间接制版法,主要是用刻针在涂有防腐蚀物质的铜版上刻划,将刻划后的版面置于腐蚀液中腐蚀。铜版画的这两种制版方法都直接来源于金属工艺。

首先,直接制版法的工艺源自于金属工艺中的錾刻技术,在中世纪的欧洲,錾刻技术是金属加工工艺中的常见方法。所谓錾刻,即在金属表面用錾子錾刻出图案。总的来看,錾刻工艺在这一时期发展的极为成熟,线条表现的细腻流畅。例如,德国慕尼黑贝伊瑞斯克国家美术馆收藏的约公元960年制作的《班堡珠宝盒》是一件著名的錾刻工艺品,《班堡珠宝盒》由金属板和象牙板制成,金属板和象牙板上錾刻着欧洲北部维京人的风格纹饰,该盒的錾刻工艺与铜版画产生之初的雕凹线工艺完全一致。由此可见,起源于欧洲希腊罗马时期的金属錾刻工艺被直接移植到初创时期的铜版画创作中,并成为这一时期铜版画最重要的造型语言。

其次,金属腐蚀技术产生于欧洲中世纪末期,14世纪末,欧洲大陆流行一种板式盔甲。由于板式盔甲的加工多是采用的锻造方法,其硬度较高,用传统的手工錾刻方法难以加工其表面的图案,金属工匠尝试寻求新的加工方式,于是通过实验发现用酸来进行花纹腐蚀加工方法,最终化学腐蚀的工艺替代了手工錾刻铠甲花纹的方法。16世纪初,德国人霍伯弗最早将这一金属腐蚀技术运用到铜版画的制版并获得成功。这种技术在铜版画上的运用,较之铜雕版技术,降低了制作的难度,提高了制版的效率,使铜版画较之木版画成为一种高效的版画印制方式,并使大批未经过长期金属工艺训练的画家有可能参与铜版画的制作。由此可见,金属工艺运用于铜版画的制作,不仅导致了铜版画的产生,而且还促进了铜版画进一步的发展。

二、金属工艺中的镶嵌技术对铜版画的影响

铜版画在制版完成后,就要进入擦版,即把油墨擦入凹陷的图像区域并将铜版表面多余的油墨擦去,以备下一步的印刷。这一程序从原理上来看,显然源于金属镶嵌技术,金属镶嵌技术是先将金属表面錾刻出凹槽,并在凹槽内嵌入其他质地的材料。这一技术与铜版擦板技术原理上是一致的,只是目的不同而已,铜版画擦版是为了印刷,而金属镶嵌是为了在金属表面造成质地和材料的对比,从而形成金属器皿表面丰富的视觉效果。

出现于9世纪英国的乌银镶嵌术(黑金镶嵌术)与铜版画不仅在原理上一脉相承,而且在视觉形态上也惊人的相似。乌银镶嵌术是将含有银、铜或铅的黑色硫化物镶嵌入金属(通常是银)胎体表面錾刻的图案中。具体的制作方法是将黑色的硫化物碾成粉末,把粉末撒在雕刻好的图案和金属表面,将金属加热后,黑色粉末融化后流入刻槽并将多余的粉末刮掉,最后将表面抛光。黑色的镶嵌物与明亮的金属表面的对比产生富有魅力的装饰效果。如果将铜版画印制之前的制作方法与乌银镶嵌术的制作方法做一个类比,就会发现两者在制作工艺上非常相似。首先,两者都需要在金属表面雕刻出凹陷的花纹或图案;其次,都需要在金属表面凹线中擦入或嵌入黑色的油墨或硫化物;最后,都要将金属表面多余的黑色物质除去。铜版画是用纸将铜版画表面多余的油墨擦去,而乌金镶嵌术则是将金属表面多余的粉末刮掉,并将表面抛光。从制作的原理上来看,两者几乎完全一致,只是所使用的某些材料有所区别,因此,铜版画与乌银镶嵌的工艺品在制作方法及视觉形态上非常接近。

以上我们分析了欧洲金属工艺中的珐琅工艺和乌金镶嵌术与铜版画制作的异同,总体来看,铜版画产生之初的刻板,印刷前的制作方法与这两种金属工艺是一脉相承的。

三、金属工艺对铜版画印刷环节的影响

铜版画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印刷,是将铜版上雕刻完成的图像转移到承印物上的过程,在印刷环节中,材料应具备一些条件。首先印刷用的铜板与承印物从材料的软硬上应有明显的区别,版应具有一定的硬度,而承印物的质地柔软,从而确保版上的图像能够充分的转化为承印物上的印痕;其次,印刷的结果来看,版和印刷的作品体现为充分的咬合关系,即版面的图像是凹陷的形态,而版画作品上的图像则是凸起的形态。

从以上铜版画印制环节的两个特征来看,铜版画的这一印制特征早已存在于欧洲的金属工艺之中,早在欧洲的青铜文明时期,工匠们将融化后的铜水注入范体内,冷却后打开范体,即可得一件青铜器皿,如果我们把青铜器的制作与铜版画的印制做一个类比,范体内刻的纹饰就相当于铜版上的版痕,而青铜器上凸起的纹饰则相当于印痕,而经过高温熔化的液态铜能够与相对坚硬的范体充分咬合,将凹陷的版痕转化为凸起的印痕,从两者的制作原理已非常接近。

欧洲中世纪,金属工匠为了将金属器皿和盔甲上刻制纹样进行修改或将纹样作为资料保留下来,于是把墨涂入器皿凹陷的花纹内,翻印在羊皮或织物上。如果说青铜铸造和铜版画印刷还分属两种不同的性质的工艺,那么这种翻印的方式与铜版画的印制已同属于“印”的范畴,至此,欧洲传统金属工艺对早期铜版画的影响在制版、擦版和印刷等技术层面得以充分体现。

对欧洲传统金属工艺对早期铜版画制作的各个技术层面的影响的探讨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铜版画的产生和发展得益于欧洲金属工艺所奠定的深厚的技术基础,这一基础不仅直接促成铜版画的产生,而且使铜版画在诞生之初就得以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奠宇著.《西方版画史》.中国美术出版社,2000.9.

[2]黑崎彰,张珂,杜松儒著.《世界版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6.

[3]周尚仪,赵菲著.《世界金属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5月.

[4]《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1年3月.

猜你喜欢

铜版画金属表面油墨
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铜版画技法在作品Salute to my hero中的运用
一种基于微带天线的金属表面裂纹的检测
浅析着色探伤剂
铜版画创作中的个性化语言表现探讨
远离 水滴
北京
初春的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