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祖辈传承的安身立命法则:读谷园《人生四书》

2014-07-12张光茫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4年6期
关键词:四书做人儒家

□张光茫

几百年来的中国人,凡读书的都必读“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堪称中国人的“圣经”。历代以来,凡是吃透“四书”的人,无论为官、从政,还是求学、经商,都能取得不凡的成就。作家谷园的《人生四书》(华夏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解读祖辈传承的安身立命法则,告诉人们,只要读懂了“四书”,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谷园是“中国式励志”理念的开创者,出道以来一直致力于对传统经典的通俗化解读和普及传播。《人生四书》站在现代青年人的角度,撷取“四书”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智慧精华,结合现实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从人生、世界、人性、人格、为人、处事、领导、财富、家庭、修养、学习等方面进行深刻而生动的解读,从而给读者以智慧的启迪,帮助读者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现实难题。正如书中所言,读懂了“四书”,就能明了世道格局,就能学会做人之道,就能确立人生方向,就能掌握做事法门。

中国人有信仰吗?孔子发誓时喊天,悲痛时叫天,危难时把自己交给天,听天由命。这是为什么呢?作者说,这是孔子的信仰。儒教的信仰,就是相信天。各种宗教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相信某种超越自然的力量主宰一切。大多数中国人是习惯于用“天”这个称谓的,而且跟孔子一样,发誓是对天发誓,悲痛时喊“天啊”,面对困境无计可施时干脆听天由命,工作时则相信天道酬勤,结婚时拜天地。从宗教的层面讲,这就足够成为一个教徒了。这或许就是儒教的实际功能和价值吧。

中国人信奉的待人原则是“做人要厚道”。书中写到,所谓厚道,就是自己不想被欺骗,就不要欺骗别人;自己不想被伤害,就不要伤害别人;自己不想被压制,就不要压制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对人类发展最大的贡献;而“己所欲,施于人”则是基督教中《圣经》提出的原则。基督教的原则容易发展成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意志强加于人,因为你想得到的,别人未必想要。现在美国在全球推行它的价值观,明显反映出这个问题。而中国在外交上所奉行的“不干涉”原则,则体现了儒家的思维特点。

生活中都希望“搞定”人,那怎样“搞定”人呢?儒家认为要通过温、良、恭、俭、让。书中讲到,比如为情,你就得搞定他(她)。同样你得温和亲切、不温不火,得慢慢来;得展示自己的优点;得重视对方;得节制,不能上来就霸王上弓,也不能太任性;得谦让、包容。把这些内化为自己的修养,然后去搞定人,就会非常自然、得心应手。人们被搞定,却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而只是觉得你有魅力。

谁都想做大事,成个大人物。可现实中,为何绝大多数的人仍然是小人物呢?孔子认为有两个:一是求快,二是贪小利。这都是人性的弱点。我们遭逢一个快餐时代,人心都很浮躁,什么都想快一点:学习再快一点(速成班)、升官再快一点、赚钱再快一点、结婚再快一点(闪婚)、汽车再快一点……人们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不在乎过程,只在乎结果。于是在这个过程中,投机取巧,不择手段,不顾廉耻。所以,在与人合作中,切忌有贪便宜的心,贪小便宜吃大亏,钱财是人品的试金石,因为一点小利而失去朋友的信任与尊重,想再翻身就难了。这不能不让人警醒。

现实生活中,新生的儒家思想早已经以异常生猛的态势包围了我们,《三字经》的热、《论语》的热、曾国藩的热、王阳明的热,都在印证了这一点。我们都是本着很实际的态度,想从这些传统文化中得到做人的教益、人生的启示,让自己更加成功。所以,儒家的优势价值还是在于做人,在于人生,在于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人生四书》显然做到了这一点!

猜你喜欢

四书做人儒家
做人,不要做藤
论陈普《“四书”讲义》中的“为学”思想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传统的新芽,国学的新发
——《四书释注》读后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做人
朱熹的《四书》与“五经”
《大学》在《四书》序列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