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在应急抢险中的五大作用

2014-07-12周世明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4年6期
关键词:决口抛石石料

□周世明

由于混凝土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人们常常利用混凝土来提高对洪涝灾害的抢险质量。混凝土在应急抢险救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透水护岸

利用混凝土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护岸,能有效避免实体护岸工程基础容易被淘刷而影响自身稳定的问题。混凝土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是由预制的6根长度相等的钢筋混凝土框杆相互连接组成的,呈正三棱锥体。将透水框架群布设在需要防护的堤岸临河侧,当水流过时,利用其自身构件来逐渐消减水流的动能,减缓流速,促使水中泥沙落淤,达到淤滩护岸目的。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具有适应河床地形变化能力强,不需要地基处理,不易下沉,自身稳定,便于工厂化大批量生产,施工简单且成本低等特点。与传统的抛石固脚护岸相比,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可以解决抛石护岸根石不稳的问题,能有效消除抛石固脚年年被冲蚀、年年需补抛的现象,可节约大量石料。

二、替代防汛物资

随着我国工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诞生了大体积混凝土人造备防石。自2011年以来,我国已建堤防工程总长达29.41万公里,水库8.7万座,每年汛前需要准备大量防汛物资,其中备防石较为常见。我国很多河流处于平原地带,石料开采受地域限制,外运费用又很高,而且在防洪抢险中,传统抛石结构在水流冲刷下极易被冲走,不能满足抗冲需要,坝岸稳定性不足。而利用混凝土人造备防石,则可有效解决问题。备防石的制作快速、经济,且能达到一定强度。用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制作备防石时应注意,在完成一个标准防石垛后,再用切缝机进行切割,形成约50立方米的备防石。试验证明,备防石强度达到5MPa以上就能满足抢险抛投要求。

三、水下防护

采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水下沥青混凝土、土工模袋混凝土等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很好地解决水下防护问题。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关键技术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添加水下不分散外加剂(絮凝剂),使混凝土本身性能得到改善,从而具有在水中自由落下也不会使各组材料分散的能力,同时还具有优良的流动性和填充性。水下沥青混凝土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在我国钱塘江水下防护和抢险中等得到广泛运用。土工模袋混凝土是一种土工织物制成的袋装产品,袋内有吊筋带、吊筋绳,利用供混凝土或砂浆一次喷灌成型的柔体模板,既能控制混凝土的喷灌厚度,又与混凝土紧密相连,是一种具有软钢筋增强作用的整体,在水下防护工程中应用广泛。

四、快速抢修

在特定水灾中,因工程地基沉降和水流冲刷造成破坏,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正常运行,需要尽快抢修恢复其功能,此时水下浇筑混凝土可发挥重大作用。例如,我国海塘江工程因海水冲刷地基沉降,土方大量流失,坡脚挂空,护坡普遍呈下滑之势。初期进行增坡抛石暂时保住了坡脚,但潮水一到被悉数卷走,根本起不到护坡作用。最后采用水下浇筑混凝土直立墙的办法才有效控制住了险情。

五、决口封堵

我国一度存在4万多座病险水库,不可预见的超标准洪水每年考验着水库安全,一旦堤防出现决口险情,损失不可估量。在封堵决口中,如果采用一般块石封堵容易被急水冲走,采用大型封堵材料又不容易获得。因此,最佳办法是采用混凝土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封堵决口。例如某堤防决口前期,由于水位差很大,水流很急,最初采用抛投一般块石封堵法,结果石料被水冲走,封堵无效。之后采用透水框架群替代抛石法,在抛投一定数量框架群后,决口部位形成了一道骨架结构,具备了稳定性,终于封堵住了决口。

猜你喜欢

决口抛石石料
2020年吉林德惠饮马河决口抢险案例分析
高密度电法在建筑用石料勘查区遴选中的应用
渤海湾盆地秦皇岛32-X油田决口扇储层的沉积特征与区分标准
两种新型抛石护岸工艺在深水区应用效果对比*
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应用
村翁雨中田间排水
沉箱抛石基床整平施工技术
植物“粘”上石料——用植物胶水与石料制作环保耐火钵的研究
齐白石:从石料到泥浆
长江专用抛石工作船取、抛石系统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