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讨
——基于莱芜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调查研究

2014-07-12李鹏韩立菊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14期
关键词:课题研究教育

●李鹏 韩立菊

教师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讨
——基于莱芜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调查研究

●李鹏 韩立菊

教育教学是一种创新性的劳动,必须以研究为依托才能不断深化和提高。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科研素养,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具创造性,才能更快地、批判性地接受新的教育理论,理性的思考,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基于此,我们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现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希望借此掌握教师科研的真实状态,并对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有所帮助。

我们在莱芜市通过不记名、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教师问卷410份,其中小学150份、初中160份,高中100份,回收407份,有效率99.27%。访谈小组依据课题组设计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的访谈提纲》,召开了20次小型座谈会,和200多名教师进行集体座谈和个别交流,重点了解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遇到的疑惑和困难、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同时,课题组抽查了22所学校30个课题的研究过程资料,其中小学15项,初中10项,高中5项,对学校近几年来的课题研究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研显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总体情况较好,绝大数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比较到位,教师有了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学校的教育科研氛围比较浓厚,教育科研已成为当前教师非常关心的热门话题。但一些教师还对教育科研存在这样那样的困惑和疑虑,反应的问题也比较尖锐和突出。

(一)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有误区

1.“教研”“科研”涵义不清

问卷统计显示,有68.80%的教师经常参加教育科研活动,但这其中82.80%的教师参加的教育科研形式主要是“集中听课、说课、评课”这一“教研”方式。很显然,大部分教师混淆了教研与科研的涵义,把教研当科研;还有的学校开展课题研究,往往把常规教研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当作结题材料,只要求材料丰富,而不管它与立项课题有没有关系。这种把传统教研“包装”成科研的做法,是对教育科研认识的偏差。

2.“科研”等同于“课题”“论文”

把中小学教育科研理解为课题研究,以专业研究者的标准和方式来评价和管理中小学教育科研,这可能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最大的误区。在问卷“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来看,最基础的专业活动首先是什么?”有64.37%的教师认为是“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和“课题研究”,其实教育科研最基础的专业活动首先是“专业学习与继承”,然后是在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反思性教学等,在此基础上,才能申报课题研究。这好比一个“金字塔”,只有下面基础扎实,上面的课题研究才能开展得扎实有效。课题研究是一种相对比较高级的专业研究活动,不是一种群众性的行为,一般需有高级职称,具有对教育现状深刻、真实的洞察力,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教育理论和娴熟的科研方法的教师才具备资格。一般教师是自主的选择和运用各种适合自己个性和水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达不到课题研究的水平。如果人人盲目地搞课题、搞研究,就会导致教师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不从基础知识学起,科研理论知识储备较少,结果事倍功半。

(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有心无力

与教师座谈了解到,许多教师反映开展教育科研的最大障碍是没时间、没能力。问卷统计显示,25.55%的教师认为影响教师开展教科研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在“您在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中,54.05%的教师遇到的困难是缺乏指导;而在“您认为影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原因”中,36.12%的教师认为是“缺乏专业指导,教师水平低,搞不了”。在“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应加强哪方面的工作”中,“缺乏专业指导、要求学校组织合作共同体、加强专题研讨”的被选率最高,达45.70%。这些数字说明,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缺少研究时间和专业的引领。

(三)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有待提高

老师们虽然能够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教育科研知识学习不足,不能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科研方法,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整体水平不高。

1.理论素养低

教育科研的理论包括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学科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但一般的教师只具备所教学科的相关知识,知识面不广,视野不开阔。而学校往往是重教轻研,研究局限于如何教,局限在“知其然”,而不深究或没能力“知其所以然”,缺乏理论根基,“教”也局限在浅层,不能向深层发展。有的教师虽然参与了教育科研,但没有扎实的教育科研理论奠基,对教育科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不清楚,往往做了许多“无用功”,研究陷入“死胡同”,找不到解决的路径。很多教师对于教育科研中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观察法等科研手段知之甚少,不能应用科学的科研方法进行研究、收集数据、得出结论,更不会提炼观点、催生先进的科研成果。

2.知行有差距

新课改以来,各级各类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开展了大量的教师培训,“终身学习”、“学生为本”已深入人心。因而,被调查者参加教育科研活动、阅读教育科研书籍、浏览教育科研网站的学习情况是较好的,但在实际的教育科研活动中,教师中却普遍存在重“学”轻“做”的现象,学而不化现象比较明显。图1和图2是问卷中教师“文献法”和“教育叙事”的使用情况统计:

图2 教育叙事的运用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教育叙事作为行动研究的一种具体研究方式,重视并经常使用的教师仅为34.89%。文献法是教育科研最经常、最主要的工作,但是能够经常运用文献资料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教师仅占37.35%。访谈发现,许多教师根本不具备科研规划和组织的能力,他们都是“按学校规定”、“按上级要求”去开展教育科研。

(四)课题研究杂乱低效

虽然统计显示参与过区级以上课题研究的教师达到了76.66%,但调查发现:有很多教师是名义上参加了课题研究,实际上只是参加了几次课题会,或提供一些研究素材,写一两篇教学论文,自己并没有真正“研究”,课题就结题了。有的教师研究报告不会写,有的课题研究半途而废,有的课题研究不注重过程材料的收集、汇总、提炼,结题有应付现象。在各种级别的课题研究活动中,真正能够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学的教师不多,还有超过23.34%的教师完全站在局外,充当旁观者。调研中还发现,校与校之间的研究有重复交叉现象,课题组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研究止步不前或在同一层面劳神耗力太多。

二、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解决策略探讨

课题组经过充分调研,初步摸清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积极探讨与论证,课题组制定了下一步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提高的策略办法。

(一)调动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教育科研需要教师个人的内驱力,也需要外动力的支持鼓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激励和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校长要真正将教科研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并下大功夫、花大气力去抓紧抓好,真正成为教育科研的积极倡导者、大力推动者、坚定实践者,特别要保证科研时间。二是切实加强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和引领。各校教科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服务、指导的工作职能,切实把教育科研纳入学校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科研机制,落实科研经费,加大科研投入。三是评价激励。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加大评价体系中科研的权数,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开展科研的主动性。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科学、长效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切实保障教科研工作的高效运行。

(二)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对于中小学教师个体而言,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不能坐等外部环境的改善,而应关注内部影响因素的解决。

1.植根于实际

尽管“科研兴教”已号召多年,但是,有些单位和学校只是把教育科研当成装点门面的“面子工程”,仅仅停留在会议上、口头上,表面上热衷于科研,缺乏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与科研精神;有些学校搞了不少科研课题,但不是站在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立场搞科研,而是满足于若干课题的获奖和论文发表,成为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伪科研”;有些单位,教育科研课题的理论构架大而空,低层次、大同小异的科研课题多,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内涵的课题少,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收效甚微。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坚持“植根于实际”的原则。一是学校克服形式主义,由量向质转化。二是教师克服畏惧心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领导克服功利意识,重过程轻结果。教师涉足研究领域,就是要面向实践,立足现实,解决实际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言,“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实际问题;能否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在多大程度上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能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这种发展,才是衡量教师教育科研的最终标准。”

2.坚持“学”“做”结合的实践

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自觉努力的学习,更需要在“学”中“做”、“做”中“学”。学的目的是会做,不做,学的东西就有距离。做,就会遇见问题,有问题就得去学,这时候的学就没有距离感,就学得实在、适用。所以与其说“学”教育科研,不如说“做”教育科研。“学”“做”结合,才能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教师真正在教育科研中有所获、有所得,切实通过教育科研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3.磨炼持之以恒的意志

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改革的阻力增大,难度加强,攻坚战增多。在此情形下,几乎没有哪一个问题,是轻而易举就可解决的。教师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有坚持研究持续探索的决心和行动,否则,就有可能止步不前,甚至会重新走上改革前的老路。这些问题,只有靠教师来解决,只有靠教师的研究来解决,只有靠教师坚持不懈的研究来解决。纵览有教学成绩、科研水平的教师,没有哪一个是在自己的科研与教学道路上没有遇到挫折,没有遇到挑战的。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开创性、操作性与坚韧性的有机统一,使得他们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积累下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智慧。只有理性分析,沉着应对,不言放弃,教师的教育科研才能有所获,教学才能有所成。

(三)增强教师教育科研的科学性

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之初,是迫切需要有人“扶一把”的,专业的引领能让教师少走“弯路”,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一要加大专家指导力度,借助外力搞科研。邀请名家到学校谈经验、作指导。向名师专家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很有效的方法。二是提升专题培训高度,凭借实力搞科研。开展教育科研不能仅凭一腔热情,基本方法的掌握有助于教师科学地开展教育科研。对于高中教师要强化教育科研道德素养的提升,多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小学、初中教师注重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素养,多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导。三是扩展交流研讨的角度,依靠合力搞科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应积极组织校际、地区间的合作交流,定期开展教育科研培训学习、经验交流。与大家对话,吸收众人之长,或借鉴他人的教训,或受他人经验和方法的启发,在彼此的借鉴与学习中,不断形成自己新的视野和思路。虚心求教,认真钻研,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智慧充实自己,用他人的先进做法和专家的理论充实自己,用教育科研的成效激励自己。

(四)激发教师教育科研的创新性

当前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是比较多的,应以具体课题为载体,在教师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地引导他们掌握科学、合理、有效的科研方法。“课题引领式”的教育科研,能目标明确地驱动教师搞教育研究,用细致地分工合作,促进教师的学习反思,从而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科研部门要强化研究的过程性管理,抓好课题的选题论证、立项开题、资料积累、结题鉴定和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切实做到“课题立项制度化、课题管理规范化、课题研究科学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课题立项、结题的级别、教科研过程、教科研成果、经验交流和推广等方面按一定分值累加评选教科研先进学校,同时根据奖励办法评选教科研先进个人,通过发证、颁奖的方式给学校、教师进行教科研施以外在动力,让教育科研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者.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3]郑金洲.教师做科研的十条建议[J].人民教育,2008.5.

[4]刘文献,梁春芳.中小学教育科研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DB/ OL].http∶//jyky.fsjy.ne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11

(责任编辑:刘君玲)

李鹏/莱芜市教育局教科所韩立菊/莱芜市莱城区汶源学校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第一次写课题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