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
2014-07-12张道蓉
张道蓉
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
张道蓉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积极意义。方法以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7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其基础上进行用药护理、心理干预、排痰护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经处理后均有所好转,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护理干预;慢性呼吸衰竭;呼吸功能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普遍有头痛、发绀、呼吸困难、烦躁及精神恍惚等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该疾病以老年患者较为多见,病死率较高[1]。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改善其临床症状,努力降低病死率。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对收治的67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了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7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为具体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31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为(36.2±2.5)岁,均有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史,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发绀、呼吸困难、烦躁及精神恍惚等。按入院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33例)和干预组(3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即常规的用药观察。干预组以此为基础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①用药护理。对抗生素剂量进行严格控制,用药之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如患者使用肾上皮质激素,则应定期对其进行检查,防止出现双重感染;遵照医嘱升钾,把握好用药的速度和浓度,同时做好心电图和血钾的监测工作。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言语要轻柔,态度要真诚,主动了解患者的需要并及时加以解决。多关心患者的生活,开导和鼓励患者,增强其疗信心。③给氧护理。缺氧是本疾病的基本改变之一。一方面要适当给氧,另一方面还要对给氧进行调控,做到不间断持续吸氧,以1.0~1.5L/m in的流量和30%以下的浓度对给氧进行控制。④排痰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排痰可以预防和控制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护理人员可采用湿化痰液、促进患者有效排痰以及适时改变体位等方法帮助患者排出痰液。⑤康复护理。督促患者及时补充营养,多食水果、蔬菜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同时限制摄入饱和脂肪。通过注射药物的方式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做好生活护理等工作。
1.3 统计学处理本组各项数据均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使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其中对照组患者有3例发生消化道出血,5例发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干预组患者仅有1例发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94%,经处理后均明显改善,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比较[n(%)]
3 小结
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而言,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其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在呼吸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障碍时易导致低血氧症,有的患者还伴有高碳酸血症。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呼吸障碍加重现象,最终导致失偿性呼吸衰竭[2]。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时,患者往往会出现头痛、发绀、呼吸困难、烦躁、昏迷、抽搐及精神恍惚等症状,严重时甚至还会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努力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纠正二氧化碳潴留。同时,为了配合患者的治疗,预防和控制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均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但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系统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巩固疗效,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应在临床上加以借鉴和推广。
[1] 郝亚平.62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751-752.
[2] 祁风亮.有创与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在 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中临床效果[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4):613-614.
R473.5
A
1673-5846(2014)05-0280-02
重庆市武隆县中医院,重庆 40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