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在颅脑深部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2014-07-12朱映辉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颅脑血肿出血量

朱映辉

超声在颅脑深部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朱映辉

目的 探讨超声在定位血肿在颅脑深部血肿清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常规开颅手术组63例(对照组)以及行B超定位血肿清除手术组62例(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超定位颅脑深部血肿可有效提高血肿术前诊断准确率,减少手术损伤,改善患者术后炎症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血压脑出血;颅脑深部血肿清除术;B超

颅脑出血是临床外科中常见的危急重症,其发生原因主要由于高血压、外伤等因素导致脑实质出血。颅脑出血后可在短时间内形成血肿,并压迫患者脑细胞及神经,从而导致机体血供异常,患者病情危急,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手术治疗是颅脑出血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部分患者血肿处于比较隐蔽的部位,从而影响术前血肿位置、大小、形态的判断,进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3],通过影像学技术对颅脑血肿进行定位,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为此笔者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B超定位血肿手术治疗,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2007年WHO对高血压颅内出血的诊断标准;②具有明确手术指征,患者幕下血肿量>10m l,幕上血肿量>30m l;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脑干功能衰竭、脑部疾病、颅内动脉瘤、脉静脉畸形、烟雾病引起的颅内血肿者。其中男68例,女57例,年龄为57~82岁,平均年龄为(68±4)岁,高血压病史为1~24年,平均病史为(11.2±2.8)年。经CT检查颅内血肿量为58~85m l,平均血肿量为(62±3)m l。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以及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高血压病史、GCS评分、血肿量等基本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AloKa-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脑内血肿情况进行诊断,由神经外科专家采用频率为 5~8MHz的探头对其颅内血肿情况进行判断。术前对探头行常规消毒,并于术中将涂有耦合剂的导线连上无菌橡胶套,经去骨瓣处理后,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偶合剂,并注意脑膜上皮层及脑硬模表皮层上,轻柔地对脑部行多切面扫描,同时根据病灶大小、深度,选取合适的探头频率,并观察病灶形态、大小、位置,测量脑部组织表面深度,并将病灶临近组织清晰完整地显示出来,将彩色多普勒血流进行显像,并观察颅内外周血及血肿内部情况,为患者选取最合适的手术入路方法。同时术中严密观察颅内血肿情况,并在手术结束前采用无菌生理盐水对残腔进行冲洗,冲洗完毕后再次采用超声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则行常规性开颅手术处理,手术处理方法严格按照手术适应症进行。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②炎性因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液 3m l离心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IL-6、IL-8、TNF-α水平,试剂盒由上海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率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 l)平均住院时间(d)死亡率[n(%)]观察组 62 130±8 38±5 14±4 0(0.00)对照组 63 176±14 60±4 19±4 5(7.94) t/x2 4.451 4.267 4.365 4.671 P 0.012 0.008 0.021 0.03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IL-6 IL-8 TNF-α观察组 6.3±2.4 2.2±1.4* 3.8±1.4 1.2±1.4* 22.1±7.6 7.6±2.4*对照组 5.9±2.1 4.2±1.1* 3.9±1.3 2.8±1.1* 22.2±8.4 12.3±3.5* t 0.992 3.982 1.002 3.712 0.885 4.582 P 0.112 0.007 0.104 0.012 0.285 0.002

3 讨论

在颅内手术中精确定位是确保颅内手术成功率的前提,术前、术中对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准确定位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及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预后[4]。传统外科手术术中定位主要依靠MRI或 CT进行断面图像显象从而判断血肿正确的生理解剖位置,并为手术选择合适的入路切口。但开颅后脑中线位置常发生偏移,从而导致血肿的定位与实际出现偏出,因此术中再次对血肿位置进行准确定位显得非常必要[5]。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颅内血肿清除手术中应用超声定位可有效实施实时性显像,并可重复性检查且安全无创,准确对血肿位置进行定位[6]。

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提示超声定位血肿可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及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苏醒及预后。研究发现,当机体处于较大的创伤时,会现应激性反应,从而促使机体大量分泌炎性因子,IL-6主要是由淋巴T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其在介导机体氧化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IL-8对中性粒细胞具有一定的趋化作用,并对机体起到一定的促炎作用。TNF-α可激活、动员、趋化、聚集、黏附血液细胞,进而使白细胞进入血液循环中,引起机体炎性反应,并介导相关炎性因子引起机体靶器官损伤,从而加重患者病情。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表明超声定位血肿可减少创伤对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预后。

[1] 程令刚,何文,李慧展,等.术中超声在脑外伤后脑室穿刺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9(12):858-860.

[2] 江建军,郑海燕,林静辉,等.经颅超声多普勒监测对脑外伤后综合征的预测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26-227.

[3] 彭浩,陈华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重症颅脑外伤合并尺桡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1, 12(12):105-105.

[4] 巩丽焕,郭瑞君,张奕,等.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高压氧改善动脉弹性的初步探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2):181-182.

[5] 李慧展,何文,程令刚,等.脑外伤的术中超声造影临床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22(4):313-316.

[6] 李国英,裴树俊.脑外伤患者搏动指数与颅内压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20-1623,1627.

R445.1

A

1673-5846(2014)05-0179-03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河南信阳 464000

猜你喜欢

颅脑血肿出血量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67例脑出血患者超急期中风急症证候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