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腰椎骨折行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疗效观察

2014-07-12金凤华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伤椎后路椎弓

高 峰 金凤华

胸腰椎骨折行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疗效观察

高 峰 金凤华

目的评价胸腰椎骨折行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接受6~12个月的随访,结果证实其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大部分患者ASIA分级结果恢复至E级。结论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胸腰椎骨折;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

胸腰椎部位承受着人体大部分的负荷,因而易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其影像学检查主要显示为椎体爆裂性或压缩性骨折,对于胸腰椎压缩较为严重的骨折患者,一般需要实施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从而最大限度保留受损脊柱的活动性,避免临近的正常椎体节段受到影响,缩小手术操作范围。常规的跨伤椎四钉两棒固定治疗,通常椎体高度复位效果较差,易发生椎体畸形和伤椎高度损失等问题,而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则能够有效保留伤椎高度,但对于爆裂性骨折患者来说,通常爆裂一侧骨折或断裂一侧椎弓根缺乏完整的椎弓根钉道,因而需要实施后路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相对完整钉道的单侧置钉治疗。本文就对胸腰椎骨折行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男19例,女6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为(54±13)岁,受伤与手术间隔1~7d,平均间隔(4.5±2.1)d。所有患者均经MRI、三维重建、CT扫描和X线片检查,证实为胸腰椎骨折。患者受伤原因包括: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12例,其他5例;骨折部位包括:L3段2例,L2段4例,L1段10例,T12段5例,T11段4例。

1.2 治疗方法患者全身麻醉后,在Andrew架上保持俯卧位,于伤椎中心处行正中切口入路,保证伤椎和上、下邻椎的关节突、椎板和棘突充分暴露,将伤椎牵开复位后置入钉棒系统。依据三平面固定相关原理,在骨质较为坚硬且完整的椎弓根处,置入一根长40mm直径为5.5mm的短钉,同时使用4.0~7.5mm的钻头将对侧椎弓根通道打开。对于术前CT检查证实存在严重椎管内神经症状或占位的患者,手术过程中需要实施半椎板减压处理,并将椎体后缘的骨块使用嵌打器打压复位。在C型臂X线直视下,将伤椎椎体骨块使用小刮匙撬拔复位。对于手术过程中确定椎弓根位置良好的患者,在复位伤椎后,使用16号钉头一次性注射器经椎弓根低压注入5~10m l的液态硫酸钙,在确保未发生渗漏现象后,实施48h负压引流。

1.3 观察指标患者术后和随访过程中均接受正侧位X线片内置物检查,对伤椎及上、下椎体的伤椎Cobb’s角及高度矫正后丢失情况进行检查。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 6~1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2)个月,随访结果证实,患者术后取出内置物前X线片检查证实伤椎未发生高度损失,且伤椎CT扫描结果显示,患者椎管形态较为完整,无人工骨块外露占位压迫脊髓现象,椎管内未见骨块。临床治疗前后患者ASIA评级结果,见表1。

表1 胸腰椎骨折患者ASIA评级结果分析(n)

3 讨论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选择性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已逐渐成为胸腰椎骨折患者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法,这一治疗技术有助于最大限度避免对邻近节段产生的影响,防止发生椎体畸形问题,因而预后效果更好。常规的下位椎体和上位椎体伤椎四钉两棒固定治疗在伤椎复位效果和固定强度等方面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为了进一步提高短节段固定的牢固性,可在后路固定的基础上,实施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从而保留脊椎的活动能力,减少术中的剥离损伤,增强节段固定效果[1]。

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治疗不仅能够减小手术损伤,保护重要大血管,而且后路手术的操作方法更加简单、易行,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效果更好,手术过程中可使用弯棒极复位器械直接对脊柱前中柱高度进行恢复处理,因而术后畸形发生率更低,脊椎矫正效果更好[2]。其主要缺陷表现为单节段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已从传统的长节段后路固定方式转变为后路短节段经伤椎钉棒系统固定。然而,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椎弓根断裂性骨折或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通常在椎体一侧集中,使伤椎双侧无法置钉,因此,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实施跨伤椎四钉两棒固定治疗,该治疗方法会直接影响伤椎功能,导致伤椎复位高度损失,尤其是对于椎间盘和前后纵韧带损伤的患者,其韧带张力间接复位效果较差,需要使用器械进行撑开复位处理,进而加重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诱发晚期矫正丢失[3]。

综上所述,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椎骨折临床治疗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 宋楠炎,竺湘江,赵勇,等.后路段阶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选择性单侧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8例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14(3):33-34.

[2] 刘昌文.经后路段阶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评价[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0-11.

[3] 朱晏宁,黄其杉,池永龙,等.对带横杆连杆的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段骨折(T11-L3)的稳定性评价[J].医用生物力学,2010,25(2): 100-104.

R687.3+2

A

1673-5846(2014)05-0101-02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

猜你喜欢

伤椎后路椎弓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
珍惜今天才有“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