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4-07-12张红斌冉晨光杨建国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抗炎阿托斑块

赵 明 张 巍 张红斌 冉晨光 杨建国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赵 明 张 巍 张红斌 冉晨光 杨建国

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胎盘生长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AM I)主要是冠脉内不稳定动脉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而导致,整个过程中,炎症反应占据重要地位。而近年来,随着临床对他汀类药物的深入研究,其抗炎作用已得到充分认可。本研究通过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心导管室接受急诊PCI治疗的发病6h内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 I)患者102例。所有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心肌梗死相关动脉(IRA)完全闭塞,成功开通IRA后即刻血流达到TIM I 3级,残余狭窄<20%。其中男62例,女40例,年龄41~68岁,平均(58.2±5.6)岁;所有入选患者至少符合以下三条中的两条:①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30m in;②ST段在2个及2个以上胸前导联抬高≥0.2mV或在2个及2个以上肢体导联抬高≥0.1mV;③心肌酶谱升高至少达正常2倍以上或肌钙蛋白阳性。排除标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各种急慢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根据术前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各50例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300mg/d,氯吡格雷600mg/d,口服;术后给予阿司匹林200mg/d,氯吡格雷75mg/d,口服。常规治疗组患者,术前术后均加用 20mg/d阿托伐他汀配合治疗每日1次,口服;强化组患者给予8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口服。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3 临床指标的采集冠脉造影:右股动脉穿刺法常规行冠脉造影、PTCA并支架置入。

1.4 血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并分别于接受PCI治疗前即刻、再灌注后12h、24h及72h各取血标本10m l置入抗凝试管,以3000r/min离心10m in,分离血清,-80℃保存待测。PlGF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s-CRP含量测定采用超离子免疫透射比浊法。

1.5 不良反应观察术后第1、2、4周检测肝功能及肌酸激酶(CK)。

1.6 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一对象处理前后数据比较应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PlGF和hs-CRP水平的影响两组内血清PlGF及hs-CRP水平比较,PCI术后较术前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均高于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 术前及术后12h两组间血清PlGF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及 72h,强化治疗组血清PlGF及hs-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PlGF与hs-CRP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PlGF与hs-CRP比较(±s)

组别 时间 PlGF(pg/m l) hs-CRP(mg/L)强化治疗 术前 10.93±1.26 20.93±1.41术后12 h 18.44±1.21 41.56±1.13术后24 h 21.06±1.55 45.30±2.70常规治疗组术后72 h 16.67±2.07 39.95±1.62术前 10.91±1.40 20.98±1.86术后12 h 18.59±1.86 41.39±2.33术后24 h 25.97±2.63 48.93±1.38术后72 h 19.36±1.79 42.45±1.37

2.2 不良反应PCI术后第1、2、4周时复查肝功能,强化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值升高率略高于常规治疗组(8.0%vs7.6%),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CK两组均无超出正常上限者。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的一大灾难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AM I)是冠心病中发病最为凶险的急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AM I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虽然急诊PCI治疗已经及早开通了IRA,但仍有部分患者预后不佳,考虑与炎症反应过分活跃相关。

近年来,在AM I发生机制的众多研究中,炎症反应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已得到广泛认同,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恶化的全过程[1],因此炎症因子的作用不可忽视,其水平的升高提示心血管发病危险的增加,其中包括PlGF和hs-CRP。PlGF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中的一员,它的碱基序列同源于VEGF基因,并且53%的蛋白质氨基酸与VEGF相同,PlGF可促进单核细胞的黏附与聚集,通过巨噬细胞产生的蛋白酶促使纤维帽破裂,诱导斑块内新血管形成而致斑块内出血,同时通过增加组织因子的分泌而形成血栓[2],这些作用导致PlGF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过程,动脉内膜增厚,并导致斑块不稳定。Oura等[3]研究发现,PlGF缺乏可致炎症血管增生减低,说明抑制PlGF的生物学活性,可在炎症控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PlGF具有强烈的促炎症特性,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密切关系,其可作为ACS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生物学标志物,是ACS的独立预测因子[4]。荟萃分析表明CRP水平与冠心病事件呈正相关[5]。hs-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是目前公认的反映炎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循环标志物,其已被证实为心脏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对ACS的预后评定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且在冠心病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6]。冠心病患者局部心肌缺血、缺氧致心肌组织损伤,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坏死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从而刺激CRP产生,提示 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6];而hs-CRP较之更加敏感,是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预测指标,甚至对表面看似健康的人群首次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有预测价值。本研究发现,STEM I患者PlGF及hs-CRP术前及术后均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可能参与了STEM I患者心肌损伤过程,二者水平越高,心肌损伤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同时预示更加需要强化抗炎治疗。

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以外的多效性[7]已被广泛认可,其可通过抗炎、稳定动脉斑块等作用改善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目前对于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证实。本研究发现,急诊PCI术后,阿托伐他汀对炎症因子有一定的抑制,强化治疗组抑制效果更加明显,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提示80mg阿托伐他汀短期服用的安全性以及对于抗炎作用,阿托伐他汀呈剂量相关,对STEM I患者的预后有较强的临床意义。

[1] Ross R. Atherosclerosis-an inflammatory disease[J].N Engl J Med, 1999,340(2):115-126.

[2] Lu YF,Lü SZ,Chen YD.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vasoactive factors and plaque morphology in patients with non-ST-segment elevate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Chin Med J (Engl),2010,123(2):193-197.

[3] Oura H,Bertoncini J,Velasco P,et al.A critical role of placental grow th factor in the induction of inflammation and edema formation[J]. Blood,2003,101(2):560-567.

[4] Hochholzer W, Reichlin T, Stelzig C, et al. Impact of 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 and placental grow th factor serum levels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early diagnosis in patients w ith suspec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Eur Heart J,2011,32(3):326-335.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专业委员会,等.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病危险评估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10):820-824.

[6] Yang T,Peng R,Guo Y,et al.The role of 14,15-dihydroxyeicosatrienoic acid levels in inflamm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lipoproteins[J]. Lipids Health Dis,2013,12(1):151-151.

[7] A l Harbi SA,Khedr M,A l-Dorzi HM,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atin therapy during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and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a propensity score-adjusted analysis[J].BMC Pharmacol Toxicol,2013,14(1):57-57.

R5422.22

A

1673-5846(2014)05-0037-02

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河北沧州 061001

猜你喜欢

抗炎阿托斑块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