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品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与训练模式的探索

2014-07-12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437000

大众文艺 2014年21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大学生

(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437000)

都说现在的大学生是缺少创新意识的一代大学生,问题的关键不在学生,而在于现在的大学教育模式。目前,绝大部分高校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盲目扩招,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下降,高校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学生的日常管理当中,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的意识、创新欲望、创新思维和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再一个原因就是教育师资的不平衡。

现简单介绍一下国外在大学生创新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在一些大学设立创新中心,指导学生的创造发明活动。并在许多大学开设了一系列专门训练和培养大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课程。美国的教育政策始终注意引导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德国自1998年始大力推行科技战略从“研究”政策向“创新”政策转化,1998年的《德国技术能力报告》《德尔斐研究报告》和《德国科研报告》都明确指出了把“创造知识”和“知识经济”作为未来的发展战略,并实施了“大学生科研津贴制度”,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我们的近邻日本更是把发展创新能力视为国策,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日本通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日本的创新模式最值得我们借鉴,尤其在产品设计方面。日本工业设计创新策略可以视为一套完整的体系,从国家管理部门到企业,都将创新作为生存之本。

我国的产品设计专业大学生如何探寻适合自身的创新之路?如何培养和激发创新思维?集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和思路。

一、合理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由于我国的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国内早期的产品专业课程设置,相当一部分是在借鉴和照搬国外的模式和思路,尤其受包豪斯学院的影响,早期的专业课程设置一般都处在探索和摸索阶段。

在具体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可以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走出课堂,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成果,用具体的实践加深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认识。以前曾现场聆听过李乐山教授的讲座,他对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也有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和模式。在课程设置中,加重了创意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诸如头脑风暴、快题设计等,旨在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探索全新授课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不断的增强和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国家现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提倡和鼓励在校大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各高校也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寻适合自身的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和措施。以项目为引导,通过具体的设计项目增强学生的参与热强,通过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工作室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真正的让学生体验产品设计的乐趣和价值。有条件的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基地采用物业化管理,采取公司化的运营模式,达到条件的可以帮助其注册公司,逐步实现收益。

三、提倡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级别的设计竞赛,提升综合竞争力

课堂教学主要是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检验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的设计竞赛。全国每所高校都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些的设计竞赛活动。有的高校在组织学生参赛的时候非常的有目的性,组织前会认真的筛选,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来甄别对待;部分高校会专门跟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训练或课题研究。无论是哪种形式,出发点都是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比赛的方式,可以更大范围的接触其他高校的师生,对照别人的作品来审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并找到突破口。再加之现在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以赛代练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给自己增加砝码。

四、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引导学生提前就业

目前全国高校的教育模式基本是“1+2+1”的模式,也就是大一主要是打基础阶段,大二、大三是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阶段,大四主要是毕业创作和毕业实习时间,并且主要的文化课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学年。学生通过前两年的系统学习,对本专业的知识有了清醒的认识和掌握,在大三学年可以集中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强化和升华所学理论知识,巩固成果并查找差距和不足。无论是政府组织的,还是企业为征集创意方案而专门开展的设计竞赛,我们都应当鼓励和动员学生积极参赛。同时,对学生的创造发明累设计,要积极找相关部门申请专利,提升产品的设计附加值。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认识设计所能带来的巨大价值,从此可以爱上设计。

现在全球范围内都在讲究创新,创新也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仅仅依靠制度的完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创新力不足的窘境,除了制度保障和支撑以外,我们还要有实践,要认真思索和探寻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统一目标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要敢于和善于用实践检验和补充理论知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成为大多数高校的永恒命题。

参考文献:

[1]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9(10).

[2]沈兴全,吴淑琴,温全生,李俊华.测试报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3期.

[3]吕卫.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增刊.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大学生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智能产品设计
汽车外饰产品设计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杜凤霞产品设计作品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