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4-07-12邵阳学院422000
(邵阳学院 422000)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大学扩招、就业形势严峻、职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地方性高校和部属高校以及一些名牌高校相比,学生就业竞争压力更大,所以更应该摸清学生的就业趋势,寻找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就业率。其中,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也具有特殊性。摸清地方性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更能够帮助高校合理优化音乐人才培养目标,助推音乐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笔者对工作所在地邵阳学院音乐系2009、2010、2011届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开展了单位走访、电话访问、问卷调查等多渠道的调研,旨在对地方性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地方性高校音乐人才培养提供对策研究依据。为了使本次调研具有普遍意义,在样本的选择上,对毕业生的调查涵盖了音乐系所有专业,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选择了不同省市不同性质的单位代表。调查采用了网上填写、邮递、个别访谈等形式,以求广泛地了解毕业生工作的真实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0份,回收率为92%。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信息来源、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就业单位情况、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和薪资期望等问题。针对单位的调查问卷根据学校办学实际修订而成。两份问卷均采用“客观题型”为主,“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相结合的题型,确保问卷回收率。
通过调研据悉:97.36%的毕业生对音乐系的就业相关工作表示满意,其中69%的学生是从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中获取就业信息;20.87%的同学认为理论学习非常重要,53.47%的同学觉得工作中专业技术很重要;19.67%的同学认可系部在指导学生就业、把握就业政策等方面的具体做法,有26.99%的同学认为就业指导课对他们帮助很大;对音乐系毕业生的月薪水平进行统计,主要集中在人民币1000元—1500元和1500元—2000元间,各占反馈问卷人数的24.3%和38.9%,1000元以下占反馈问卷总人数的13%,2000元—2500元占反馈问卷总人数的17%,2500元以上占反馈问卷总人数的7%;对用人单位的调研显示:音乐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受到用人单位较好评价,其中称职率评价高达95.6%,优秀率评价高达35.3%。
综上统计笔者发现,地方性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就业特点和部属高校音乐专业以及一些名牌高校音乐专业、音乐学院或者其他专业相比,有其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均高出其他学科专业。例如邵阳学院音乐系2011届共有262名毕业生(其中5名暂缓就业),实际毕业人数257人,256名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单位,毕业生实际年终就业率为99.61%。音乐系2012届共有毕业生158人,音乐表演专业47人,舞蹈学专业27人,其中录取研究生3人,初次就业率93.57%,年终就业率达95.80%,在全校各系(院)就业率统计排名中局前列。在目前整体就业形势不很乐观的情况下,音乐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仍较好。毕业生在工作中奋发向上,积极工作,大部分学生显示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只要学生准确定位,找一份工作不成问题。其中钢琴、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湖南本省的就业就供不应求,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按照目前形势,舞蹈专业学生在沿海及江浙等地将会非常抢手。这说明音乐专业学生岗位适应速度快,熟练程度高,专业优势尤为突出,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顺应社会的能力。
2.学校推荐就业占学生就业的比重高。因笔者所在邵阳学院地处湘西南地区,交通不够便利,经济欠发达,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挑战。地州市专门的招聘会没有省会城市或大城市多,真要走出校门找工作,交通费、食宿费等开支颇高,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明显比发达地区高校学生要多,这样一来,毕业生更多的依赖于学校提供的就业岗位参加面试,把就业活动的重心放在学校,通过学校大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等渠道获取就业信息,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同时,学校网络信息化平台发展的今天,关注学校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同学也越来越多,同学们也喜欢借助这个招聘效率高,招聘成本低的方式寻求就业机会。
3.学生灵活就业占就业主体。在已就业的学生中,笔者发现,从就业岗位来源分析,2011届毕业生中灵活就业的有144人,占就业人数的56.25%,占毕业生人数的56.03%。分析原因,一是音乐专业学生有着艺术专业学生的共性,思想上前卫开放,个性上特征鲜明,精神上崇尚自由,他们不愿受太多的约束和管制,不太愿意受制于某个具体的用人单位,而愿意寻求新鲜的岗位感受,喜欢接受挑战和风险,所以他们大多不愿意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就业协议,只要用人单位给活干,有报酬就行,今天这家的活干完了,明天又可以到别的单位找活做,自由自在;二是地方性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相对于名牌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更能体会和感受到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眼高手低、养尊处优的现象相对少一些,从而更愿意放下身段,先就业,再择业,所以音乐专业毕业生的灵活就业率与学院其他专业相比要高得多。
根据以上地方性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就业的凸显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单位邵阳学院音乐系就业现状开展了一系列对策研究:
1.以地方为依托,及时找准专业定位,是解决地方性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就业的关键。目前的就业形势看,在编教师基本饱和,地方性高校受社会声誉、区域位置等因素影响,发达地区待遇较好的单位和部门也难上门来要毕业生。要巩固并提高音乐专业的就业率,就要对音乐学、音乐表演等专业学生就业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要认真分析压力源头,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更加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可实行“预就业制”和“导师制”,开拓办学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从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战略出发,提高地方性高校音乐专业办学层次。此外,音乐专业还可通过开展实习实训和各种实践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将专业实践贯彻于学生学习的全程,并通过专业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2.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开拓就业市场,是解决地方性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就业的根本途径。外省就业市场已成为地方性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实际就业的主要市场。从邵阳学院2011届毕业生可以看出,实际工作的毕业生中有101人在外省就业,外省就业占实际就业总数的39.45%,成为名副其实的就业主要市场,这也反映了今后就业的趋势。只有加大开拓省外就业市场力度,才能给毕业生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就业市场的开发要与本单位教学、科研以及系企、系地合作结合起来,要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加强与各地人力资源部门、用人单位的联络,介绍和引荐用人单位负责人来系招聘毕业生,增加对本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形成本单位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局面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要继续重视并开发就业工作信息网络平台,同时加强网络建设,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可借助班级就业信息员,班级信息小组等形式在毕业生中广泛发布消息。建立起更完善、更科学的供需双选平台,使大量用人信息都在网上公布,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3.以质量为上,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改变地方性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就业层次的基本保障。目前,就业市场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选择已越来越趋于理性,主要以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为选择标准,所以地方性高校在做音乐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有针对性。必须针对青年学生的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科,进行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就业工作绝不能作为一项临时性、阶段性、局部性的工作,更不能够成为其临毕业时的包装工程、就业指导应贯穿和体现在学生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得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实际教学锻炼,掌握更加娴熟的教学技巧。因此我们有必要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针对音乐类大学生我们要在大一新生阶段通过“专业介绍会”等,让他们确定专业思想,拥有专业知识,熟练专业技能,这是了解自己的过程;大二阶段可以多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考取各种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多观摩音乐会,并参与演出,从中积累艺术实践体验,这是了解就业行业的过程;大三阶段可以邀请毕业生返校交流,提供经验,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得启发,这是了解社会的过程;到大四毕业班阶段,就要积极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恳谈会,在交流和互相了解中让他们获得信心、明确方向,这是了解关系的过程。与此同时,在就业教育上也要多环节、全方位指导。可采取了阶梯式就业指导教育模式:大一年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二、大三年级开展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发展教育,大四年级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实施“就业导师制”,要求导师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职业能力提升、求职技巧、就业推荐等环节全程参与,全面指导。
总之,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地方性高校必须明确办学定位,改革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突出地方性,强化应用型”的办学理念和“以地方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上”的就业工作理念,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