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2014-07-12王安澜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623002
王安澜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623002)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面对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无疑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高等教育教学教学改革首先要以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各项原则为依据,同时必须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以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为保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
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的特点,应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出发,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对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针对性的工作,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力度、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毕业生上岗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引入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强化对应就业岗位的职业化技能训练,分述如下:
一、强调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职业的能力培养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略岁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能力本位”观、的驱动下,不少院校在教学上步入了"技术至上"、"技能决定论"的误区,教学过于强调技术能力的培养,作为艺术根本的人文素质却被忽视,使得许多学生成为工匠型的技师,而不是具有创造力,创兴思维的设计师,这与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不相符合的。如何基于学生发展,贴近学生职业生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是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需要考虑的问题。
随着社会人群整体素质的提高,艺术设计不再仅仅是要求设计师提供能愉悦视觉的东西,而是能带来非凡视觉体验,推动设计观念革新的高质量艺术作品,它要求设计师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自然知识、科学知识;具有深厚的艺术素养;敏锐的判断力、观察力、感受力以及较高的创造力,这样的设计师才能在悠久的人类文化现象中发现美、创造美,创作出能开创生活,延续文明的设计作品。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改革,过于侧重技能的培养模式是不适应社会人需求的。
二、优化专业基础课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注意培养视觉反映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在制定改革方案时,按照改革目标结合专业教育特点,总结过去的教学上的不足,调整好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强调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职业技能课程教学的补充与结合。
基础课程的设置应根据艺术设计市场需求大,更新快,实践性强的特点,应体现在培育学生扎实的学科基础,正确的学习意识,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创意思维的培养。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侧重有目标地加强其在某一方面的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专长,让学生意识到“不做全才,要成专家”,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宽范围厚基础的台阶上实现“一专多能”。
三、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培养自学能力是培养创造性和发展性的重要途径。根据艺术设计专业,专业方向多,更新快的特点,为适应社会需求,自学能力就显得更加的重要。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授专业知识,还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将知识与能力授于学生,学生则以学到的知识与能力为基础,通过自学,继续扩大知识面,自学的本质特点,是“举一反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和自学能力后,也就具有了进行专业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基于现代教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获得更多、更高的知识量和能力度。学生运用“举一反三”所得来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比教师现成的知识更具有适应性。
培养大学生产生自学习惯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各种手法让他们热爱自己的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要少而精,同时还要有趣味。让他们看到本专业中精彩的未知世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并对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的自学的心理机制也就形成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把学生带入入自学的美妙世界,可惜的是许多教师没有把握好这一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是进行着现成的结论性的知识传递。
四、引入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项目化教学是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目的就是转变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积极的转化成实践能力。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并通过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形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和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和培养目标,案例应当包含在实际岗位中最实用的案例作为学习的载体,这样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项目化教学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入、渗透到高校艺术专业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高校教学工作。项目化教学是高校教育体系中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我们做好高校教学工作意义重大。
五、对应就业岗位的职业化技能训练
为了适应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人才需求,在教学改革中还应强调对应就业岗位的职业化技能训练。
艺术设计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今天,对外设计服务已不可逆转,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在对应实际就业岗位中完成,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联系,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实践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具体到某个岗位设计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在专业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可直接深入到设计、制作、施工、后期甚至管理的整个工作流程中做辅助工作,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艺术设计专业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针对着人才的就业市场,定一个比较恰当的目标定位,通过改革实践,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出现了新的变化,所培养的学生基本做到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进行具体的设计、施工、管理,成为新一代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初步形成了新的适应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琴.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年第23卷第3期
[2]杜京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初探,《才智》2014年08期.
[3]孙宁;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