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

2014-07-12四川大学锦城学院611731

大众文艺 2014年21期
关键词:课题组实训人才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611731)

在当今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媒介融合已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这不仅为业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关注传媒业界最新变化并在教学培养中随时更新,保持业界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同步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教授在《媒介融合与教学改革》中指出要从“学科重新定位”“整合学科资源、突出学科优势”出发,走“学科融合与拓展”的新闻教育特色化道路。基于此,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依托“泛媒体时代创新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建构”这一省级教改课题,在新闻传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测试评价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索。

一、教学层面的调整

总体而言,新型传媒人才的培养要着眼于理论知识的提升和实战能力的培养。教学层面主要是从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教材体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和完善。

1.教学计划应需而变

融合背景下的各种用人单位对传媒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为了探求这种变化,课题组邀请报社、电视台、网站等各种媒体的资深人士、政府部门的外宣工作人员、企业网站的负责人等等,并与他们做深度沟通,了解市场需求,从而为课程改革找到市场层面和理论层面的最佳结合点。

课题组率先对课程进行重组,将泛媒体时代背景下所需要的理论课程和技术课程置成系级平台课和选修课,现已开设《新媒体概论》《网站编辑》《网页设计与开发》《网络技术及应用》《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文献信息检索》等课程,形成了“传统传播或新闻专业课程+新媒体相关课程+网络技术课程”的复合模式。这些举措突破了以往的文科学生能力培养模式,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上相关产业结构的变更及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从而顺应了信息生产流程的重构趋势。

2.多渠道丰富师资构成

要实现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换,教师在中间扮演的桥梁角色不可或缺,但高校师资普遍存在的软肋是师资来源较为单一,多以理论人才为主。实际上,吴信训教授早在2006年就建议“新闻传播类核心课程中至少不低于1/5总课时安排请校外新闻行业的资深新闻人士作有关讲座”。

课题组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丰富师资的构成,加大外聘力度。在外聘教师方面,主要是从传媒集团、门户网站、公司、企业等聘请了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士,通过开课或者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学生教授界面设计、网站制作基础、网络编辑、电子软件排版、电视非线编等实用性课程。

多元化的教师队伍构成,不仅有力地支撑了整个教学体系,而且在学生的技能培养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譬如《网络专题发布》课程,就是聘请成都晚报的资深编辑担任授课教师,如此可以将业界最新动态及时反馈在课堂上,并且可以结合媒体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掌握最实用的技能。除此之外,还在全院其他系引进计算机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专业教师,实现学科交叉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二、技能培养模块

融合背景下传媒人才的培养除了知识层面的建构之外,能力的培养必须齐头并进,方能确保人才构成要素的完整性,否则还是会出现“博士生不会写新闻稿”或者毕业生需要再培训才能上手工作的情况。

1.核心竞争优势——写作能力的培养

课题组为在校生制定了全面合理的写作计划,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完成40篇文章的写作(各种新闻体裁、广播稿、视频解说词、策划书、博客文章均可,但至少有1篇论文、2篇调查报告、4篇散文、4篇评论)以及一篇学士学位论文。为确保写作质量,课题组一方面组织老师开出系列必读书目,并坚持每年更新,不断补充和完善,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宽知识面、培养多维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写作给予及时的修改、指导;同时确立规范的评价体系与公平、严格的考核机制。既保证了学生读、写、说的“量”,也保证了文章“质”的逐步提升。

除此之外,为更大地开拓学生的写作空间,探索多元化、合理化写作方式,课题组制定了新的毕业论文写作规定,对学术型论文与实践型论文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学生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编写的书籍均可申请作为毕业论文;实践型毕业论文既可以是调查报告类,也可以是参赛作品包括视频大赛作品、挑战杯参赛作品等。

2.实训平台——实操能力的培养

人民大学的蔡雯教授在考察了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办学模式之后,曾经表示“我们认为,‘密苏里方法’中最难以为人‘复制’的部分是实践体系和支撑体系”我国高校的新闻传媒教育中最大的软肋则在于高校没有完全面向社会的媒体,自创的实践平台也未能实现市场化运作。

正是基于此,课题组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搭建校内实训平台,另外一方面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从而打通创新型传媒人才的通道。

目前校内实训平台目前共计15个,涵盖了各类媒体类型,报纸类包括《锦城深瞳报》《青年观察报》和《艺林天地》等三份报纸;电子杂志类包括《我们》《赫尔墨斯》《零摄影》《锦城文学》《女生》《民俗文化》等六个;网站包括夸父网、《新空网》等两个网站;电视台有“文传网络电视台”,主要制作校园新闻、微电影等;另外还有包括鑫政会务公司、彼岸传媒公司和汉语国际推广公司;在这些实训平台上,学生是“主角”和“核心”,从选题策划开始,包括收集资料、规划采访到写作或者视频呈现、文章上网等,均独立和合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则充当教练和必要的把关角色。

除此之外,为了更加贴近实战,课题组通过各种渠道拓展社会媒体合作基地,尽量涵盖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以此配合创新型传媒人才的课程体系,并在授课中为学生打造全真媒体环境。目前为止,课题组曾经或仍然保持合作关系的实习基地包括成都大学城、新浪房友在线、禾嘉集团网站等,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能最大程度地符合媒体的要求,也由此提前适应媒体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

两种形式的实践平台对创新型传媒人才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为学生提供了全真的实训环境,同时保障学生能深度参与各个环节,在实训中不断犯错误并不断纠正错误,这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比其他毕业生更成熟,也会让他们在与别人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泛媒体时代创新型传媒人才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课题组所做的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通过实践性的尝试能为该领域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网[R/OL].[2011-2-14]http://news.cuc.edu.cn/shownews.jsp?newsid=11470.

[2]吴信训.美国新闻教育扫描及启示[J].新闻记者,2006(7).

[3]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中国记者》,2007.1.

猜你喜欢

课题组实训人才
人才云
基层工商联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及破解路径
太原科技大学图形图像与计算机视觉课题组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以“绿色+文化”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以乐山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