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学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贡献、意义探讨
2014-07-12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012000
(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 012000)
一、高校开展美术教学对民族文化的意义
在人类的文化宝库之中有一个美丽的瑰宝,这就是美术,她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美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融合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随着美术的不断发展,建设符合中国文化环境的民族美术体系称为亟待解决的任务。美术可以反映本民族的发展进程,因为其可以反映和保留民族的发展印迹,同时美术本身就是民族文化中的及其宝贵的财富。而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在推高大学生的美术修养的同时,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亲近以及热情。
我国近年高等院校的扩招的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以及修养,在这之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提高国民的审美素质以及能力,各类美术院校的规模也是随之不断扩大。不过,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在人文科学的修养还是不太理想。美术专业的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不够深厚,而对于艺术本质的研究成分偏多。所以在高效的美术教学中,对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的文化传统要积极倡导,不断使得大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使其历史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得到培养。
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之中,教育功能发生的基础就是美术的本体,在教学之中要不断积极拓展美术的自身的功能。这是由于美术教育承担着健全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以及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责任。因为美术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质,这就要求高校的美术教学要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就能包含了美术的很多成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观念,以及内心的形态都可以通过美术来反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性格。美术可以通过个体或者集体的方式进行流传,与民俗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当地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当地的人们的生活态度都可以通过美术文化反映出来。这样的美术其实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表现方法和对历史真实形态的组织架构。这就要求高校的美术教育多让学生感悟了解民族文化,要把其作为一种与生活相联系的常态来看待。美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对祖国大好河山以及秀丽风光的独特审美和用美术来表现的能力,要深入了解全国各地的民风以及风俗习惯,学生要做到民族文化与高校的美术课程的紧密联系。这种做法是在教育的前提下,满足民族文化的特点,使得高校美术教育和民族文化相得益彰。
这就要求广大高校的学生必须要充分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感受其魅力的独特和悠长,进而培养起对中华文化延续继承和发扬广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民族文化的属性问题越来越收到呢高校的美术教育的重视,例如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书法和国画的关注。不过对于民间的工艺品的重视程度则仍需加强,这些民俗文化包含了根雕制品、刺绣艺术以及各种泥塑制品等。
二、高校美术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贡献
对民族文化的深入认识离不开对各地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美术传统。美术风采随着地域的差异也就出现各自不同的展现方式,在美学研究领域,众多的专家学者已经进行着美学理论的研究和创新,系统化整理着中国传统的美术资源。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有在人民群众之中广泛流行的刺绣制品、剪纸制品、印染制品和服饰艺术等,这些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和发展的民族艺术在民间艺人之中代代相传,使得技艺越来越纯熟,艺术价值越来越高,它们不断美化和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这些民俗艺术承载着人民群众的美好希望以及道德信仰,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得到发展与创新。民族文化是一种具有乡土特色的艺术类型,
民族美术在民间紧密地联系着民俗活动,其中的年画、剪纸、春联、龙舟彩船以及花灯、泥塑等都是民族美术的在民间的呈现形式,这些美术艺术广泛运用在节日活动、结婚庆典和生子祝福这些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另外,少数民族之中也有许多民俗美术艺术,其广泛存在于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中,其中的场景布置以及人们的服饰装扮都充满着浓浓的民族文化与美术型式。中国的民间艺术遍布各地,具有多种不同的样式和类型,但它们都兼具美学价值与实用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内在的精神世界都可以通过民间美术得到反映,不同的美术类型体现着他们的审美倾向以及思想感情,同时也是他们的聪明才智的真实写照。为了密切高校美术教育与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就需要丰富美术教育的资源。比如教师在美术授课的过程之中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乡土材料,作为授课内容的补充。
在进行民间艺术的教学之中,要制定教学活动的主线,对不合时宜的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最终使得美术的教学活动在计划大纲的指导下有组织地科学进行下去。当前的高校美术教育所采用的教材版本侧重于对民间美术的欣赏,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重视不足。而民间艺术之所以生生不息,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其产生和根植于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这样的艺术形式灵活多变,对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来,这才使得民间的艺术作品变得淳朴和鲜活。所以在高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多组织一些实践操作类的课程,画年画、做泥塑和剪纸等都是不错的项目,该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很大的助益处。
三、结语
目前,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正处在黄金时期,这就要求把民族文化的研究力度不断增强,而民间的美术艺术正处在文化建设的这个范畴之中。而我国的各高等院校校更应该在结合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充分了解和研究民族的美术艺术,促进民间美术的发展,这也会提高当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认同和热爱,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会更加积极和主动。这些都是高校美术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勇.略论新疆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2]刘康杨.浅析少数民族美术对民族高校艺术教育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1(11).
[3]李关亮.简论大学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1(20).
[4]尹志雄.论高校美术教学中的方法问题[J];理论观察,1995(04).
[5]郑茜.湘西龙山:民族文化传承的当代镜像[N].中国民族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