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赵氏孤儿》的艺术审美与内涵
2014-07-12重庆大学电影学院400000
(重庆大学电影学院 400000)
一、关于影片剧情本身
电影《赵氏孤儿》(陈凯歌导演,2010)根据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改编而成,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代表,历经千年而不衰,承传百代而不败,其中自有不可忽视的审美规律。现在,《赵氏孤儿》被搬上21世纪的中国银幕,本身已经证明了它所具有跨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故事内容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将军屠岸贾一直都受到战功赫赫的赵氏家族的排挤,于是他计划除掉赵氏家族。在国王给打了胜仗的赵朔庆功之时,谋划了一场栽赃赵氏家族的计划,包括赵盾和赵硕在内的300余名赵氏家族成员一日之内遭到了灭顶之灾。程婴是给庄姬看病的大夫,他帮助庄姬把孩子生下来了,在庄姬的劝说下打算救这个婴儿。程婴去找赵氏的老友公孙大夫求助,真正的赵氏孤儿被程婴领回了家中。随后,程英带着赵氏孤儿投靠到屠岸贾门下做了门客。屠岸贾认赵武做了干儿子并教教他习武。最后,韩厥、程婴向赵武说出全部真相。屠岸贾在赵武和程婴面前承认了真相,并且杀了程婴,赵武趁机杀了屠岸贾。
二、影片传统“鱼”文化符号元素对影片叙事的影响
“鱼”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具有丰富的意蕴。在西方,“fish”常用来指人,意为“家伙”或者“东西”等。在西方电影中也可以看到以鱼来指代人的用法如电影《教父》就运用了这一象征手法,当教父的手下泰西欧将死鱼呈献给房间内的其他人时告诉他们“死鱼代表西西里人的口信——表示路卡布拉西与鱼同眠”。在东方,鱼腹多子具有原始生殖崇拜及富贵荣华等诸多方面的语义。在古代的时候人类自身的繁衍却面临着诸多困境,例如疾病、野兽等自然威胁,婴儿存活率相对较低。因此远古时期人们崇拜鱼所具有的超凡的生殖能力,期盼人丁兴旺。古人认为鱼有着生命、生活、美食、收获、好运的意思。在影片中鱼首次出现在程婴妻子口中,以语言的形式传递给程婴。自此,鱼作为生活中的一种普通物品已经被不动声色地编织到叙事当中去,相对于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中的纸枷锁,鱼显得更有可循性。在电影《梅兰芳》中纸枷锁的蕴意是一语道破的,直接说明纸枷锁是对人的一种奴役和折磨,而电影《赵氏孤儿》中的鱼在第一次提出来的时候是不动声色的,这显得更为高明。鱼此时是作为一种美食出现的,结合程婴的妻子刚生了儿子,不免联想到好运与兴旺。鱼第二次出现时,程婴已被领到庄姬府上,可以说程婴是在买鱼后回家的半道上被邀请到庄姬府上的,并不是程婴自愿去的。当程婴进门后把鱼丢在石板上,此时,导演特意给了一个特写,两条鱼在石板上挣扎,再结合影片的后几个场景,屠岸贾要灭赵氏300余人的性命,到目前为止,结合历史典故很容易想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厄运已经降临到赵家头上,程婴也难免受到牵连。随着剧情的发展,婴儿即将被韩厥带走,他似乎难逃此劫了,然而剧情有一个妙笔生花的地方,韩厥因为踩到石板上的鱼而滑到了,婴儿重新掉落到程婴手中。这次鱼呈现出了一种新的意义,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它象征着生命、好运、转机。这一系列镜头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导演在开篇不久就一气呵成地将鱼和鸿门宴联系到一起,可以说这些段落的综合运用既发扬了鱼代表吉祥与运气的传统文化,又巧妙地运用了古代典故“鸿门宴”的变体。不难看出此后的剧情再没有鱼的出现,这暗示程婴的生活从此以后并无大的转机,如果鱼这一形象再次出现的话,就可以推断出人物命运将会出现新的转机,但这种转机应该是好的转机而不应该是悲剧,这就是为什么直到屠岸贾和程婴死之前都没有出现鱼的原因。这种以生活中的物体来作为事件转机的现象自古就有,如鸿门宴中的“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以及战国时期庞涓出山时,鬼谷子送给庞涓的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等。
三、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在影片中的运用
《赵氏孤儿》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程婴在做屠岸贾的门客之前进行思想斗争并作画的片段,创新之处在于这一片段运用了动画,虚拟的空间和现实的空间结合在一起,证明了电影空间的创造性与灵活性。这种做法增强了可看性,艺术的源泉在于继承和创造。《赵氏孤儿》一方面是《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的继承。例如,《谁陷害了兔子罗杰》这部电影中动画和现实的结合是作为影片的整体而存在的,而《赵氏孤儿》只作为局部呈现。另一方面的创新之处在于这一片段中的过去的时间、现在的时间以及将来的时间是交织在一起的,它集合了赵氏家族被害,程婴救孤,以及程婴即将做门客的的片段。这可以说是时间套层的运用,展示了电影时间的创造性运用。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在营造一个梦,这个梦的一方面在于观众可以感受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时空,在感官上受到刺激,观众只有被吸引了才有可能对故事感兴趣并进一步的观看。《赵氏孤儿》之所以很小的片段采用这种创作手法是有其自身的道理的,这部电影首先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电影要尽可能的让观众相信电影所虚构的事件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如果在较长的片段采用这种手法势必会破坏电影的真实性,因此在很小的片段采用这种手法不致于破坏电影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同时也可以增强趣味性,满足电影造梦的机制。
四、影片的叙事表达及不足
当然就整部电影来看,这部电影场景华丽,但故事却很难打动人心。陈凯歌所打造的“赵氏孤儿城”耗资千万,占地百多亩,可以说整个“赵氏孤儿城”比较真实地还原出两千多年前的晋国,影片中的铁匠铺、庄姬府、学堂、公孙府以及各种行宫都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可以说电影在视觉感官上是合乎情理的。但影片的故事内容却缺少严肃性,叙事缺少重心。例如,影片的晋国国君的行为具有较强的后现代主义形式,过度排斥现代人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过于强调其行为的异质性和特殊性。很难想象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位完全颠覆历史上的三皇五帝的至尊威严性而自身行为鄙陋卑劣,庸俗卑下的国君。另外,影片的叙事并没有呈现出一个特别突出的中心,在故事当中虽然表现了屠岸贾残忍的一面,但这种残忍的一面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借他人之手完成的,例如,国君并不是屠岸贾亲手杀害的,而要杀死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却是合情合理的。在影片的其它部分屠岸贾甚至表现出一种光明磊落的气质和父亲的慈爱,例如收程婴作为门客时的大度。而程婴背负着为死去的妻子和儿子报仇的心境显得过于平和,程婴甚至和屠岸贾建立了一种模棱两可的友情,例如,程婴答应屠岸贾不把屠岸贾杀害自己妻子的事情将给赵武听,这导致程婴最后的复仇愿望并不明确,程婴在杀不杀屠岸贾这个问题上显得模棱两可,并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导演采用了一种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的后现代主义式的以及一种主观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的相对主义式的创作理念来解构影像,由此带来一系列的模糊的评判价值标准,这包括个人理想、人生意义、道德观等。最终使影片陷入了一种软绵绵的相对主义的没有明确价值观念的境况。